摘要:高中三年,孩子学业重,压力大,而孩子的成绩同样牵动着父母的心。这三年时间,本来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争取在高考中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进入到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可以却又不少的家庭,却在这段时间里亲子关系渐行渐远,最终成了 “最熟悉的陌生人”。
高中三年,孩子学业重,压力大,而孩子的成绩同样牵动着父母的心。这三年时间,本来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争取在高考中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进入到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可以却又不少的家庭,却在这段时间里亲子关系渐行渐远,最终成了 “最熟悉的陌生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很多问题出在父母不经意的言行里,常见的就有这么七种行为。在不知不觉间,悄悄的破坏着亲子关系。
一、别把孩子的糗事当谈资
这应该是很多家长长做的事情。无论是在饭局上,和朋友聊天时,只要能聊到孩子的事情,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把孩子所有的事情和盘托出,特别是孩子的一些糗事。在大人看来,这完全无伤大雅,还能让大家很开心。可完全没有意识到已经伤害到现场孩子的自尊。若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如果别人拿着我们的糗事到处宣扬,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更何况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自尊心更是在最敏感的时期。你认为孩子以后在学习碰到什么事情,还会和你说吗?还能在交心的交流沟通吗?肯定是不可能了!间隙就这样产生了,原本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慢慢的也就疏远了。
二、莫把分歧当斗争
高中的孩子思想已经逐渐成熟独立,对人和事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也难免和父母的看法不一致,甚至会在某些问题上产生代沟。暑假很多孩子都有报预科,今年我们家孩子也参加了,本来18天的课,只上了14天就打电话回来说,感觉效率太低,没啥意义,于是就过去把他接回来了。实际上逼迫一下,他也能把剩下的时间坚持完成。但是他已经认为没啥意思了,再逼迫学习的效率也可能很低。家长总想让孩子多学一点,甚至参加补习班,或者参加网课,但是只要孩子不同意,家长就会指责孩子偷懒,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孩子对不同科目的看法,也会直接被家长反驳,甚至会以呵斥回应。这是哪门子沟通,明明是在以家长的身份强压给孩子自己的意志,把亲切的交流变成了语言的战场。
高中的孩子渴望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有分歧也是在所难免,但是不要把分歧当成是对抗,不然只会把孩子推向对立面。若孩子一开口就被怼,久而久之就干脆闭嘴,或者问啥都说“随便”,亲子交流就此走向死胡同。作为家长要学会倾听,把分歧看作思想碰撞,而非针锋相对,才能呵护孩子成长的锐气。
三、别把控制欲伪装成爱
控制欲,是很多妈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从周末上什么补习班,选科怎么选,高考志愿报什么专业等等,每一项都要听从家长的安排。孩子稍有不同意,就会搬出“我全是为你好”的挡箭牌,完全不管孩子有什么想法,从生活到学校,每一项都要控制在自己手里,这样孩子才能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前进。可是身处高中的孩子,不是提线木偶,他们需要自己的思想。过度的控制就像给他们套上了无形的枷锁,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他们也许学习还不错,看着也很听话。但是一定进入大学,脱离了控制,极大可能的会反弹的最厉害。沉迷手机游戏,甚至逃课,平时也不会和家人联系,不想再听到无尽的唠叨。为啥会这样?高中阶段完全被控制着,根本没有学会自我管理,一旦失控,就会彻底放飞自我。所以,在高中阶段,家长要学会适度的放手,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规划学习的事情,这样才能真正的慢慢独立起来,即使以后离开家,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四、杜绝语言暴力
你有没有在控制不住情绪时,对孩子倾泻了太多恶毒伤人的话?有些家长在情绪不好,或者对孩子不满时,都会把伤人的话全部倾泻到孩子身上,而这些话就像是一把利刃一样,深深的扎在孩子们的心伤。你发泄完情绪,倒是感觉自己轻松了,可是却给孩子留下永久难易磨灭的伤痕。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高中里,有那么多抑郁孩子的主要原因。孩子本身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说任何话钱都要想一下,会不会引起什么不好的后果。作为家长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语言暴力有巨大杀伤力,别让口不择言毁了孩子。
五、别把抱怨倾倒给孩子
如果说语言暴力像一把看不见的刀,而负面情绪就有点像传染病。我们的生活多少都会有很多的不顺,可不要把自己生活中的负面情绪都一股脑倾倒给孩子。高中学习的压力非常大,如果还要做家长负面情绪的垃圾桶,孩子的情绪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每天都是听到你的朋友给你倾诉,家庭的不幸,工作的不顺,不想工作,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久而久之你都会有什么感受。负面情绪时最容易传染的,就像传染病一样,你自己都消化不了的负面情绪,转化成各种抱怨,全部倾倒给孩子,孩子也同样会被传染,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可能都会被影响。
六、关爱要有边界
有的家长会打着关心的旗号,却干着侵犯孩子隐私的事情。像偷看孩子日记,查看孩子和朋友的聊天记录,突然闯入孩子的房间等等。高中孩子心里边界意识开始增强,对于家长的越界,孩子只会筑起更高心墙。孩子房间门锁着,就是想保有私人空间。真正的关爱是敲门等候,尊重孩子边界,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愿意主动靠近家长。
七、莫拿付出当筹码
还有一种家长,经常把为孩子的付出挂在嘴边。“我为你倾家荡产,你怎么不感恩?”“养你这么大容易吗?”。好像为孩子的付出,把孩子养大就是为了让孩子负债的。可感恩是自发的情感,不能靠胁迫。孩子会因这种情感勒索满心愧疚,想着逃离。更有甚者,将来自己当父母也用同样方式对孩子。健康亲子关系是相互尊重理解,而非用付出绑架孩子。
高中三年稍纵即逝,这七种行为就像隐藏在亲子关系里的 “定时炸弹”,稍不注意就会引爆。孩子不反抗不代表接受,他们可能在深夜偷偷落泪,用沉默、房门紧闭传递伤心。别等孩子宁愿和同学,甚至网友倾诉,才惊觉已被隔离在他们世界之外。
爱不是完美,而是及时纠错。家长褪去权威外衣,孩子才会卸下心防。多年后你会发现,和谐的亲子关系比成绩更珍贵,当孩子在受挫时,他第一个想到的是你,这才是爱该有的模样。
来源:小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