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奥运会,大家脑海中大多浮现出的是炫目的开幕式,全球瞩目的赛事和运动员的巅峰对决,但你知道吗?奥运会的背后,往往不是金光闪闪的盈利,而是账面上的“血亏”。
[下雨]提到奥运会,大家脑海中大多浮现出的是炫目的开幕式,全球瞩目的赛事和运动员的巅峰对决,但你知道吗?奥运会的背后,往往不是金光闪闪的盈利,而是账面上的“血亏”。
东京奥运和里约奥运就让我们见识了这一点,前者亏了428亿人民币,后者亏掉了141亿。这些数字看起来让人咋舌,但它们的背后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全球各国对于奥运梦想的背后较量。
那很多人好奇:北京奥运会到底赚了还是赔了呢?
东京奥运会,原本是日本向世界展示自己实力的最佳时机,这不仅是日本历史上首次承办夏季奥运会,也是东京重新崛起的象征,随着申办成功,整个国家都满怀期待,甚至把这场奥运会当作一个提升国际形象,推动经济复兴的重要契机。
毕竟奥运会向来被认为是能带动巨额经济效益的盛事,想象一下,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眼光都集中在东京,日本无疑是那个时刻的“全球明星”,但是谁也没料到,这场奥运会最终竟成了历史上亏损最严重的之一。
东京奥组委早在2013年便公布了一个预算,提出了大约73亿美元的费用,这一数字当时显得相当合理,因为它听起来就像是日本对“节俭办奥”的承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预算大幅超支的现实却逐渐浮出水面。
更令人惊讶的是,后来的调查显示,这个预算中的一部分支出被故意排除在外,比如安保,交通以及赛后场馆的拆除费用等一些刚需性支出,也就是说,最初公布的预算并不完整,而是有意压低了实际支出,结果预算暴涨,实际总费用最终高达200亿美元,是最初预算的四倍多。
这笔预算的超支,最终让东京奥组委和东京都政府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奥组委的资金短缺问题让民众情绪爆发,尤其是在疫情爆发后,原定于2020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因疫情被推迟到了2021年,导致各项开销再次攀升,仅因为延期这一因素,日本就多花了185亿人民币。
当时的日本民众开始愈发焦虑,支持奥运的声音逐渐消失,民众支持率降至28%,公众意见的分歧并非空穴来风,疫情让人们的顾虑变得前所未有地强烈,尽管奥运会仍然成功举办,但由于全球都在戒严,比赛没有多少现场观众,门票收入十分有限。
整个东京奥运会,虽然赛事内容没有受到影响,但经济上的损失却是显而易见的,更为尴尬的是,作为主办国,日本没有享受到通常由奥运会带来的旅游红利,往年奥运会总是能带来大量的游客和投资,但疫情的阴霾让这一切都变成了空谈。
东京的酒店业和餐饮业等行业也遭遇了极大的冲击,即使奥运会本身的组织和竞技水平没有问题,疫情却摧毁了与之相关的许多产业链,日本不仅错失了门票收入,还没有了全球各国媒体的全面报道,这也意味着他们原本期望的“品牌效应”根本没能显现。
所有的这些问题,最终使得东京奥运的总亏损达到了428亿,这个数字对比其他奥运会的亏损,显得尤为沉重。东京奥运会无疑成为了奥运历史上最为“失败”的一届之一,几乎无任何国家或城市在筹备过程中像日本这样经历了如此深重的财务危机。
2016年里约奥运会,巴西带着“一个新世界”的口号向全球展示着他们的雄心壮志,当时巴西刚刚从一段政治和经济动荡中走出,刚刚迎来了民主改革的春天,里约奥运会原本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这场奥运会不仅仅是巴西展示国家实力的机会,还是推动社会变革、促进国家经济腾飞的希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2016年奥运会结束后,巴西的奥运财务账单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最初里约奥运会的预算被设定为46亿美元,但最终花费竟然达到131亿美元,几乎是预算的两倍,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呢?
首先场馆建设超支是导致预算激增的关键因素之一,巴西政府为了满足国际奥委会的标准和需求,着手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像体育场馆和交通枢纽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施工过程中管理混乱,导致不少项目出现了工程延期,造成了更多的额外开支。
里约奥运的“象征性”建设同样耗费了巨资,比如为了让世界看到巴西城市的“现代化”,里约政府决定修建一条7公里长的奥运墙,专门用来遮挡贫民窟的景象,这笔3亿美元的支出,完全没有带来任何经济回报,也未能达到美化城市形象的目的,反而成了许多人调侃和批评的对象。
更为严重的是,巴西的治安问题也让外国游客产生了强烈的担忧,导致即使奥运会期间,许多原本计划前来观赛的游客也取消了行程,巴西民众的反对情绪也相当高,甚至有超过60%的巴西人对奥运持反对态度,这直接影响了赛事的气氛和整体效果。
最终,里约奥运会的财政赤字加剧了巴西政府的债务危机,虽然奥运会结束时,巴西向国际奥委会交出了一份“成功”的赛事报告,但这些表面的光鲜并不足以掩盖背后的惨痛亏损。
与东京和里约奥运会的“重大亏损”不同,北京奥运会的结果却相当意外,虽然总投入达到420亿美元,但这并没有导致财政赤字,相反,北京奥运会通过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不仅确保了财务平衡,甚至还获得了可观的盈利。
北京奥运会的收入来源非常稳定和多元,国际奥委会为这场奥运会提供了约8.4亿美元的转播费和分成,赞助商也贡献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而且门票销售和特许商品销售也为奥运会带来了额外的收入,与东京的情况不同,北京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赛事的热度非常高。
不仅如此,北京奥运会还带来了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最直观的表现是旅游业的爆发,奥运会后,北京的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像鸟巢和水立方这些奥运场馆,已经成为了北京的地标,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
和那些因为财务赤字而被视为“教科书式反面案例”的奥运会不同,北京奥运会真正做到了体育、经济、文化的三赢,这证明了奥运并不是必然的“赔本买卖”。对于准备充分的城市来说,奥运会反而可能成为一次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正因为如此,下次的奥运会如同“烫手的山芋”一样,没有什么国家敢承接,奥委会似乎也有让中国再举办一次的意向,大家觉得我们该不该再举办一次?
信息来源:
来源:好时光放映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