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丹麦,我们总是有很多的想象,虽然是一个小国(面积约 4.3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600 万人),但这里诞生了乐高、嘉士伯、B&O、HAY、PANDORA 等等我们熟悉的品牌,也有著名设计公司 BIG,工业、航运、能源等领域也有多个巨头来自丹麦,这种成就令人
关于丹麦,我们总是有很多的想象,虽然是一个小国(面积约 4.3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600 万人),但这里诞生了乐高、嘉士伯、B&O、HAY、PANDORA 等等我们熟悉的品牌,也有著名设计公司 BIG,工业、航运、能源等领域也有多个巨头来自丹麦,这种成就令人惊叹。
丹麦在商业层面的竞争力长期排在全球前列,同时丹麦又经常在各种国民幸福度的调查中也排在前列,这看似矛盾,甚至有些梦幻,但它的确真实存在。我们曾经推荐过的《丹麦人为什么幸福》对“hygge”做了诠释,而在这本《四点就下班》里,生于日本、常年生活在丹麦的针贝有佳(Yuka Harikai Drejer)带来了她对于丹麦生活和工作的观察。
书的标题就直接点明了主题,针贝有佳提到丹麦的公司的确都是下午 4 点就下班,而这也只是丹麦人的各种习惯和生活方式之一。丹麦人留出了大量时间和家人一起度过,丹麦人有着松弛的生活状态,强调“生活第一,工作第二”,也非常在意私人时间,而工作时“不为难他人,不勉强自己”……
在针贝有佳看来,之所以丹麦能诞生这么多伟大的公司,保持了极强的商业竞争力,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劳逸结合,工作时努力工作,放松时彻底放松,大家可以始终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这似乎也给“内卷”成为话题的我们提了个醒,或许“竞争力不源于加班”,有效的工作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其实看《四点就下班》的体验还是很奇妙的,一方面因为这是日本人来写丹麦,作为中国读者来看会有一些戏剧性和更强烈的冲突感,比如书中感慨丹麦“无现金化”,其实中国早已如此,日本职场的压力、等级化和流程化即便在东亚也是最严重的,丹麦则完全是相反方向。
也因此,丹麦的“理想生活”有了更大的吸引力,让我们去憧憬原来地球的另一边,人们的生活是可以这样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显然很清楚,以当下来说,下午 4 点下班然后把时间留给家人也是不太现实的(不过理想生活实验室团队是弹性工作,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来公司),所以看《四点就下班》我们可以有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可以关注丹麦人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时间的管理,去主动创造一些不内卷的环境和关系,去拒绝无效社交,尝试去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我们可以从一些细小之处、自己可以掌控的方面去做出改变,这或许也是我们当下来看这本书的意义。
来源:理想生活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