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时评|网上发言,遵守法律忠于事实是底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9 23:41 1

摘要:8月9日,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发布关于“8.3栀子花开汉服馆涉消费纠纷冲突案”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至此,该事件真相大白、水落石出。同时,调查处理结果也警示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发布任何信息、言论必须尊重客观事实、遵守法律法规。

8月9日,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发布关于“8.3栀子花开汉服馆涉消费纠纷冲突案”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至此,该事件真相大白、水落石出。同时,调查处理结果也警示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发布任何信息、言论必须尊重客观事实、遵守法律法规。

尊重事实是信息传播的生命线,不可动摇。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虚假信息就像投入社会湖面的石子,会激起层层负面涟漪。尤其是在当下“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环境中,一条掐头去尾、断章取义的消息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传遍全网,不仅给个人带来伤害,还会煽动公众情绪,扭曲公众认知和舆论导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

法律法规是信息传播的刚性红线,不容逾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都为信息传播划定了清晰的边界。法律不会对任何突破底线的言论“网开一面”,任何试图挑战法律权威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当然,抵制网络不实信息非一日之功,也非一方之责。除信息发布者需尊重事实、恪守法律底线外,平台、监管部门等主体也应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平台应履行好审核把关责任,运用技术手段识别和拦截不实信息;监管部门需建立谣言快速溯源机制,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言论的查处力度,形成“违法必究”的震慑效应;每一位普通网民也应培养“先查证后转发”的习惯,让理性思考成为抵制不实信息的第一道防线。

网络,应当成为传播正能量的“话筒”,而非散布负能量的“喇叭”。当每一条信息都经得起法律审视,每一次发声都基于客观事实,网络才能真正成为汇聚民智、促进进步的有益空间。 (西安报业全媒体评论员 杨巧玲)

来源:西安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