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理事、楷书委员会委员张维忠说楷书这样“盘活”才有魅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9 23:34 1

摘要:楷书是篆隶楷行草五体书中“出生”较晚的一种书体,对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一,实用价值当仁不让。楷书自成形后,就担起了奏表颂功等作用,尤其从唐初科举制度伊始,千年一贯,以书载道,担当着其他书体难以替代的角色。岳麓书院正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魅力楷书

■张维忠

(中国书协理事、楷书委员会委员)

楷书是篆隶楷行草五体书中“出生”较晚的一种书体,对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一,实用价值当仁不让。楷书自成形后,就担起了奏表颂功等作用,尤其从唐初科举制度伊始,千年一贯,以书载道,担当着其他书体难以替代的角色。岳麓书院正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鹅湖书院大牌坊刻书“斯文宗主”,无不以端庄浑穆的楷书让世人赏心悦目。书院如此,再看看庙堂之高的故宫,“允执厥中”“正大光明”同样以楷作匾警勉其君,文化其臣。最常见的人民币纸币上“中国人民银行”不仅在向不同层级的大众传递“认识”,同时也在播种“知识”。其二,书学启蒙必不缺位。无论回溯历史还是当下学书,正书的临习首当其冲,从楷书入手学书已然成了主流,楷书以端正遒美、笔画规范可照赢得了初始教育的青睐。“永”字八法、欧阳询楷书36法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让初学者易于掌握其规律,尤其是对掌握字的结构和用笔大有帮助,同时为学习其他书体起到打基础作用。正是因为有大量的爱好者从事楷书研习,近些年各类书法展览楷书投稿量均位居前列。其三,艺术品格高山仰止。楷书有着博大而完整的体系,含有晋楷(小楷为主)、魏碑、唐楷,还有写经体、瘦金体等,无论从风格还是体量都可与其他姊妹书体比肩。历朝历代涌现了不少大家和经典之作,锺繇“三表”(《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王義之《黄庭经》《孝女曹娥碑》、欧阳询《九成宫碑》《虞恭公碑》、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勤礼碑》、赵孟頫《胆巴碑》《汲黯传》等,还有魏晋南北朝期间形成的以《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为代表的魏碑体系,对中国书法发展以及后世影响深远。

岳麓书院正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鹅湖书院“斯文宗主”牌坊

故宫“允执厥中”“正大光明”牌匾

楷书属于静态书体,相对其他书体具有平稳端庄、清雅安静之姿,作为艺术,其情调逸趣同样具备。孙过庭有语“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此语道出了楷书与行草书的矛盾关系,同时也暗表了楷书与行草书的静、动变换关键所在。

张维忠 楷书永和九年条幅

张维忠 楷书青苔中堂

康有为曾赞誉魏碑“十美”——除魏楷的静穆厚重之外,还有朴实自然以及情趣意韵,“十美”对我们临摹和创作魏碑楷书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因此,楷书创作除了按照以上要求正向发力外,还要在破解笔画平直僵化、字如算珠无趣、气息节奏平淡等创作难点、堵点上用心用力。

张维忠 楷书明月条幅

我觉得,学好楷书首先要在“功”上着力。“功”指基本功,也就是基本笔画的精准有力,结构的稳泰有致,通俗讲就是“肌肉记忆”,卖油翁日复一日地酌油、库里每天数千次的投篮等都诠释了用功的道理。《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给我们研习书法提供了遵循,这个“功”也可理解为“量”,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其次要在“正”上用功。“正”指传统经典。楷书,“楷”有楷模之意,唐代张怀瓘“楷者,法也,式也,模也”。因此,楷书创作的书风要正,要讲传承,要讲法度,要讲正大气象。第三要在“灵”上锤炼。“灵”指灵动。楷书相对其他书体偏静,如何让其动静相宜?近些年,我一直尝试以行入楷,颇有收效,也得到了业内认可。以行入楷不是把楷书行书化,而是将行草笔意融入楷书书写过程中,偶尔可借鉴行草结字,以实现寓动于静。以行入楷可以“强势”、可以“顺气”、可以“添趣”、可以“活法”。第四要在“比”上用心。“比”指比较。这里主要指的是在比较中临摹,也可在创作中比较。例如,临习《九成宫碑》时可临一临《张猛龙碑》,这两个碑是有承续关系的,此期间当然要分清主次,以哪碑为主。关于创作比较,与古相较是防止师古不化,与今而言是防止书风趋同等。

张维忠 楷书先生条幅

书法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密不可分,正因为大唐盛世的出现,才有了唐楷这一高峰。我们正处于伟大的新时代,历史让我们没有理由停歇,书法也是如此。让我们共同携手提笔,以“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为遵循,亦步亦趋,深耕砚田,努力创作更多更好、无愧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转自书法报,本文刊发于2025年 第29期《书法报》8版,责编张永彬,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毫金(愙斋)

80后,出生广东雷州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

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会员

湛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

《书法雷州》编委会成员

来源:愙斋书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