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牢”字要带个“牛”?古代监狱揭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9 22:29 4

摘要:冷知识:古代监狱别名超多,叫"圜土"(夏朝)、"囹圄"(周朝)、"狴犴"(传说中的龙子,被画在监狱门上)

现在用的汉字“牢”字,下面为什么是个“牛”?

古代监狱到底长啥样?犯人每天吃什么?本文就聊聊古代监狱那些事儿。

一、 “牢” 字为什么带 “牛” ?一个字的千年秘密

1、字源解密

“牢”最早指关牲口的圈(牛圈、羊圈)

甲骨文里的“牢”就是牛被关在围栏里的样子

后来才引申为关人的地方

“牢” 字形演变图(来源《 字源》 )

冷知识:古代监狱别名超多,叫"圜土"(夏朝)、"囹圄"(周朝)、"狴犴"(传说中的龙子,被画在监狱门上)

2、从牛圈到人牢的演变

商朝:真的用关牲口的地方关战俘(《甲骨文合集》有记载)

周朝:开始专门建造监狱(《周礼》记载"以圜土聚教罢民")

汉朝:出现"诏狱"(关押政治犯的特殊监狱)

二、古代监狱云游探访: 1、硬件设施大门

画着狴犴(传说中的龙子,专门镇守监狱)

牢房

普通犯人:大通铺,几十人挤一间

重刑犯:"匣床"(把人锁在木板上,动弹不得)

特殊区域

"黑房":关押待决死囚

"水牢":半地下的积水牢房(明清常用)

2、监狱"套餐"伙食

:宋朝规定每天给犯人"升米"(约0.6公斤),实际经常克扣

服装

:唐宋犯人穿赭色(土红色)囚衣

卫生

:明朝《大明令》规定每月初一、十五打扫,实际臭气熏天;清朝刑部大牢夏天常有犯人被老鼠咬掉耳朵鼻子(《狱中杂记》记载)

三、古代监狱管理 1、分级关押

轻罪:关在"外监"

死囚:关在"内监"

官员犯罪:特殊优待(宋朝有"官舍")

2、探监制度

唐宋允许家属每月探视2次

明朝规定:必须给犯人送饭,否则饿死不管(《大明律》)

清朝更狠:探监要交"进门钱""开锁钱"(各种潜规则收费)

3、越狱后果

唐律:越狱者加等治罪(《唐律疏议》"诸囚亡,加本罪一等")

明朝:越狱成功也要脸上刺字

清朝:狱卒放跑犯人要抵命

四、古代监狱里的特殊之处 1、刑讯室:合法暴力

唐朝就规定刑讯工具标准(《狱官令》)

常用工具:夹棍、拶子(夹手指)、脑箍

最恐怖的是"站笼"(清朝发明,让人站不能站跪不能跪)

2、监狱经济

狱霸:叫"牢头",控制食物、铺位分配

收费项目

"铺堂礼":要交钱才能睡好位置

"灯油钱":晚上点灯要交钱

"洗浴钱":想洗澡?交钱!

3、犯人死亡处理

病死的叫"监毙"

明朝规定:死者家属要领尸必须交"抬埋银"

无主尸体直接扔乱葬岗(叫"拖牢洞")

五、给现代人的思考

1、司法文明的进步:从"圜土"到现代化监狱,走了三千年

2、人权保障的重要性:古代监狱的黑暗警示今人法治的价值

3、监狱功能的转变:从单纯惩罚到教育改造

来源:小博话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