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展览通过130件艺术作品和文献,全面、立体地展现了我国当代著名油画家、教育家戴士和在“写意油画”方面的艺术成就和探索之路,多维度地向观众展现他了丰富、励志的艺术人生。
正值炎炎夏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刘海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三伏天——戴士和油画作品与文献展”8月9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
展览通过130件艺术作品和文献,全面、立体地展现了我国当代著名油画家、教育家戴士和在“写意油画”方面的艺术成就和探索之路,多维度地向观众展现他了丰富、励志的艺术人生。
戴士和,1948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作为近年来油画写生和油画写意的主要践行者之一,他的作品不仅承载着个人的艺术探索,更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谈及自己所喜欢的风格时,戴士和坦言:“我始终钟情于简约、空灵,以简化繁的语言与意境,这种追求自幼年起便未曾改变。”他在中国油画的教学和美学探索道路上倡导“写意油画”,广受响应和褒奖。他随身携带着写生簿,一有兴致便随笔勾勒,不放过烟火气浓厚的生活小物件。他还会用文字记录思绪,最后连成整体作品,以独特的视野描摹风景、观察遗迹、点评感悟。
展品中,无论是风景写生还是人物写生,都是他兴之所至的创作。戴士和表示,写生更贵在面对景象时的美学淬炼,以及在长期写生中对美学新知的探索与总结。随笔勾勒的习惯,使他所到之处,皆为能见的风景,自然而然便留下了随处写生的事迹。他一直鼓励学生们将生活表象的物理结构纯化为语言的美学结构,通过写生训练捕捉对象的灵韵与气息。
此次展览作品时间跨度大,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1962年,那是戴士和初中一年级时创作的水彩写生《香山》。从这幅作品开始,他便在景山北京市少年宫美术组接受了正规的绘画启蒙训练,逐步走上了艺术的道路。此外,展览还特别展示了戴士和的几本日常速写本,里面不仅有速写,还有他的思考与记录。这些速写本如同他的日记,记录下了他的创作心路历程。最值得关注的油画作品中,包括《三伏天》、《跟我击掌》、《曼伦寨》等作品,均为首次面世,展现了戴士和在油画创作中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功力。
戴士和的“写意油画”以进入日常生活的姿态,让人们在恍然如梦般地感知中,领略到了“高简”之境的灿然与华贵。因此,有专家认为,当戴士和将油画创作的路径移动至“写意”的方位,一条以“高简”为表征的中国油画体系建构之路也由此开启。
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来源:看看新闻K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