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CEO必须辞职?陈立武任重道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9 22:02 4

摘要: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上任不足半年。3月18日,陈立武正式接任英特尔CEO。上任后,他积极推进改革,计划在年底前将员工总数从约10.98万人削减至7.5万人。他强调,“这些是必要且艰难的决策,旨在简化组织结构、提高执行效率、把更多资源投入未来增长

商界风云变幻莫测。

“芯片创投教父”陈立武遭遇质疑危机。

据界面新闻,8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必须立即辞职。这个问题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据悉, 这场风波源自美方质疑陈立武过去通过其个人或其管理的风投资金,在 2012 年至 2024 年间投资了数百家中国科技企业,投资金额至少 2 亿美元。

当地时间8月7日,英特尔发布声明称:该公司、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陈立武致力于推进美国的国家和经济安全利益,并正在进行符合总统“美国优先”议程的重大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上任不足半年。3月18日,陈立武正式接任英特尔CEO。上任后,他积极推进改革,计划在年底前将员工总数从约10.98万人削减至7.5万人。他强调,“这些是必要且艰难的决策,旨在简化组织结构、提高执行效率、把更多资源投入未来增长领域,尤其是AI和晶圆代工。”

陈立武,何许人也?公开资料显示,现年65岁的陈立武是一名华裔,出生于马来西亚,在新加坡长大,后移民美国。他拥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学学位,并取得麻省理工学院(MIT)核工程硕士学位及旧金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22年获得了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最高荣誉罗伯特·诺伊斯奖。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陈立武的故事。

01
从新加坡到美国,磨砺“武功根基”

陈立武在半导体领域被誉为「芯片创投教父」,这出于对他扎实的求学经历和职业生涯的认可。

公开资料显示,陈立武195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的一个华人家庭,后来跟随父母在新加坡生活。他自幼显露出极强的数理天赋,16岁时考入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在南洋理工大学主修物理时,他专注于基础的修炼。每一个理论的钻研,每一次实验的操作,都像是在为自己的“武功根基”添砖加瓦,扎实稳健,为日后的闯荡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8年,他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核工程硕士。在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里,他沉浸于前沿知识的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如同武林高手在秘籍中领悟更高深的武学精髓。

然而,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给核工程领域带来巨大冲击,就业机会大幅减少,他不得不做出改变,转至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并获得了MBA学位。这一选择,仿佛为自己的“武功”融入了别样的智谋与策略,在江湖中拥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而这一转变,也为他之后在商业领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02
创办华登国际,稳扎稳打半导体领域

说起半导体领域的投资,不得不提华登国际。

1987年,年仅28岁的陈立武在旧金山创办了风险投资机构华登国际,初创管理资金300万美元,主投美国和亚洲市场的半导体、互联网及新能源初创企业。

虽然是一家出身美国的风投机构,但华登国际在亚洲可谓混得风生水起,其中又多以中国市场为盛。

三十年专注全球半导体产业投资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热潮滚滚兴起。正是在这轮风潮之下,华登国际开始了进入中国投资的步伐。

陈立武回忆,1993年,在财政部和国家科委的推荐下,华登国际来到中国大陆,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风险投资基金之一。而与其一同到来的,还有“创投”这一新奇的洋概念。

当时,在中国投资并不容易。“风险投资”从大洋彼岸移植过来,很容易遇到橘生淮北的问题。陈立武表示,在中国投资,有几个挑战,一是退出战略;二是管理团队的伸缩性,很多管理团队没有成熟经验;三是财务信用,关系也很重要,有一些关系是和法规相关的。

1994年,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华登国际成立了第一个华登中国基金,并开始投资国内。据悉,华登中国首批投资的企业多以国营居多,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著名洗衣机品牌——小天鹅。此后,华登又积极投身中国新兴科技创业市场,先后投资了包括新浪、创维、大疆、美团、迈瑞、鹰牌控股等项目。

不过,真正让华登国际被外界所熟知的,是它几十年如一日对芯片与半导体产业的不懈研究与投入。

2002年前后,亚洲市场半导体板块崛起,华登重点突击芯片领域,领投/参投了华润上华、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格科微、兆易创新、晶晨半导体、思瑞浦、矽力杰等公司,覆盖了芯片设计、封装、设备、晶圆制造、设计服务、整机等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可以说,在半导体领域,华登国际的投资专注度几乎无人能出其右,这也让华登国际在半导体投资领域树立了极强的威信。陈立武也因此被誉为“芯片创投教父”。

客观来说,半导体不是一个“来钱快”的事儿,尤其是在互联网企业各种短时间高估值的传奇故事照耀下,半导体企业的光芒则更显黯淡。作为一个重资产、重科技、重人力的行业,一个半导体公司往往要9~10年才能得到回报——这一速度简直太不“互联网”了。

正是因为这三个“重”,不仅让这几十年间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也让全球的创投机构都不怎么愿意投资半导体产业,而年轻大学毕业生也不怎么愿意进入半导体公司。尤其是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之下,年轻人更愿意扎堆涌入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平台等快速赚钱的领域。

陈立武曾感叹道,“很多做半导体的创投都年纪大、退休了,年轻人想找来钱快的工作,半导体行业太难了,他们不喜欢那么辛苦的工作。”

但陈立武是业界公认最“痴迷”半导体行业的创投人。陈立武参与过半导体产业黄金数十年期,业界最津津乐道的是他对于该产业的“情有独钟”,即使很多人认为半导体进入成熟期,甚至有段时间是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无论是工艺演进或是场景应用的推展速度都大幅放缓,他始终是该产业的“最乐观信仰者”,且不改其志地持续投资。

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华登国际在半导体产业的深耕细作,帮助了一大批中国半导体创新公司成功落地发展,不仅推动并重塑了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版图,更为全球的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道至简,坚持价值投资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几十年间,陈立武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与卓越的投资眼光,带领华登国际在美国及亚洲创立和培育了多家高新科技公司,成功地把华登国际发展成为在亚太地区最有领导力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

其中,最声名显赫的投资项目之一是中芯国际。

2000年,张汝京怀揣着在中国打造顶尖半导体企业的梦想,创立了中芯国际。陈立武独具慧眼,看中了这个项目的巨大潜力,作为重要的投资人,毅然投身其中。

在随后的20年时间里,陈立武如一位忠诚的守护者,始终陪伴着中芯国际成长。在他的支持下,中芯国际展现出了惊人的扩张速度和技术升级能力。

从最初在上海张江的扎根,到在上海、天津、北京、深圳等地拥有多座晶圆代工厂,并且托管经营成都成芯和武汉新芯的生产线,中芯国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技术的赛道上一路疾驰。

2004年9月,中芯国际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两地成功上市,同时实现90nm制程工艺的量产,与全球先进制造的差距缩短到了十年以内。

2020年,是中芯国际发展历程中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陈立武以创始股东及董事的身份,带领中芯国际成功在科创板上市。中芯国际成为首家“A+H”股的红筹企业,刷新了过去近十年来的A股IPO融资规模。尤为难得的是,在众多投资方因中芯国际发展周期长等因素纷纷退出董事席位时,陈立武始终坚守,成为中芯国际2020年回A上市之时唯一一位18年不变的董事。

长期坚持价值投资,是陈立武最重要的投资理念。他的坚持,不仅为自己赢得了丰厚的回报,更为中芯国际在上海乃至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芯国际成长史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陈立武曾表示,在半导体创业和科技投资异常火爆的中国市场,需要全面清醒的认知和洞见,更需要穿越周期的全球视野。投资的真谛是大道至简,要坚定选择与志同者同行,而时间就是最好的朋友,会带来最美好和最慷慨的馈赠。

除此之外,华润微、中微公司、盛美上海、芯原股份、兆易创新、格科微、晶晨股份等一众知名的科创板半导体上市公司,均为华登国际当初的投资项目。可以说,在陈立武的独到慧眼下,以风险投资的方式,缔造了如今中国庞大的半导体产业。

03
掌舵Cadence,打造坚不可摧的“战船”

在陈立武的职业生涯中,最引人注目的经历之一,就是在2009-2021年担任Cadence Design Systems (全球EDA软件巨头)的 CEO 。

2004年,陈立武加入Cadence的董事会,就此开启了他在半导体设计自动化(EDA)领域的传奇征程。2008年,在时任执行长费斯特离职后,他成为共同执行长。

2009年,Cadence受金融危机影响,业务缩水,产品力下滑,被客户嫌弃,说只想给他们打F分,可以说已经是一只脚站在了悬崖边上。作为投资人的陈立武“临危受命”,接下CEO职务。他原本只打算“暂代”三个月,协助公司度过非常时期,物色好人选就交棒。没想到,这个任务一扛就是十几年。

在掌舵Cadence期间,陈立武没有强势改革,而是召集员工,邀请他们提建议。他的理念是重建企业文化,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文化转型,而不是粗暴地对业务大拆大建。比如他鼓励员工汇报时先说不足,再说亮点。大家也不用担心说不足会挨骂,他想听的是员工为解决错误做出过什么努力。

具体到业务领域,陈立武主张“可预设计的IP模块”作为公司未来重点发力方向,调动起客户对EDA工具的需求。同时操作多项重要收购:收购Denali公司,拥有了为Memory建模和提供IP的业务;收购Tensilica,拓展了可重构处理器IP;收购Forte Design Systems,让公司开始掌握高阶综合工具……不难看出,这一期间的陈立武对于技术风向有着敏锐的判断力。

陈立武的决策和领导,如同武林秘籍中的至高招式,为Cadence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先机。在陈立武的温和改造下,Cadence慢慢缓过劲来,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舰,重回行业头部。在 Cadence 任职期间,他还与整个半导体行业建立了关系。

相关数据显示,2009-2021年,陈立武执掌Cadence期间,推动了营收翻倍、股价暴涨44倍,完成48家芯片企业收购。这一辉煌成就,如同在江湖中建立了一座不朽的功勋丰碑,让江湖众人对他刮目相看。

此时的陈立武,已然成为半导体设计自动化江湖中的一位宗师级人物,其威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过去30多年间,由陈立武带领的华登国际和Cadence,参与并见证了全球芯片产业的蓬勃发展,既是行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又与整个行业一起经历了无数高潮与低谷。

陈立武曾说,“我是华侨,一直有着中国情结。虽然Cadence是家美国公司,但在美国政府允许的范围之内,我们会尽可能在工具、IP方面帮助国内公司。”

04
“临危受命”,回归英特尔的江湖

曾经风光无限的“芯片霸主”英特尔,如今正在面临转型困境。

作为一家覆盖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全流程的美国公司,英特尔由戈登·摩尔和罗伯特·诺伊斯于1968年创立,以存储芯片业务起家,后转型微处理器领域。

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首款微处理器4004,自此拉开了世界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的序幕。此后,英特尔长期稳坐美国乃至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头把交椅,无人能望其项背。

然而,商界风云变幻莫测。随着AI热潮的兴起和竞争对手的崛起,曾经的辉煌,一败再败逐渐失去了优势。近年来,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英特尔股价一直处于下跌态势,正在经历最为艰难的时期。

2022年,科技江湖中的巨头英特尔向陈立武发出邀请,邀其加入董事会,期望他能协助英特尔重振雄风。陈立武欣然应允,踏入了英特尔这片更为广阔且复杂的江湖。据当时报道称,陈立武的加入是为了帮助英特尔实现半导体转型和复兴工作。

初入英特尔,陈立武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与决心,积极参与董事会并购委员会工作,为英特尔的发展出谋划策。后来,董事会更是扩大了陈立武的职责范围,授权他监督制造营运,可见对他的重视与期待。

然而,江湖之路从来都不平坦。

2023年,英特尔内部风云变幻,陈立武与当时的执行长基辛格在重振计划的诸多方面产生冲突。陈立武不满英特尔人力浮滥、代工制造策略、规避风险文化以及落后的AI策略,甚至希望大刀阔斧地裁员,包括裁撤对英特尔没有工程方面贡献的中阶主管。此举虽出于为英特尔革新的良苦用心,却也因此与董事会陷入紧张关系。

最终,在2024年8月,陈立武突然辞去董事席位,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科技江湖中引发轩然大波。在这一场英特尔内部的纷争中,陈立武犹如一位在复杂江湖局势中坚守自我理念的侠客,虽面临重重压力,但始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改革之路。

2024年底,英特尔局势再次发生变化,基辛格推动的整顿计划宣告失败,遭到逼退。很快,在英特尔工作33年的帕特·基辛格辞职。

在基辛格担任CEO的近三年时间里,英特尔“跌落神坛”,不仅没能如愿发展其代工业务,并且市值跌去约1500亿美元,公司也陷入创纪录的亏损,2024年全年亏损额达188亿美元。据悉,这是自1986年以来的首次亏损,主要源于大额资产减值。

当然,这锅也不能让基辛格一个人背。事实上,在2021年重新聘用基辛格时,英特尔已不在巅峰期,彼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带领英特尔重回巅峰。然而事与愿违,近几年英特尔的业绩走向越来越不乐观,2021年营收还有些许增长,净利润已经出现下滑,2022年和2023年,其营收规模逐渐缩水,净利润也是大幅下滑,到2024年则直接陷入亏损。

英特尔董事会再次向陈立武探询,邀请他接下执行长职位。陈立武就像当时掌舵Cadence一样,再次“临危受命”,回归英特尔的江湖。

今年3月份,陈立武在执掌英特尔后,直接面临着英特尔在泥潭中转型的艰巨挑战。

在最新发布的二季报中,英特尔实现营收129亿美元,同比微增(去年同期为128亿美元),略超分析师预期。但该季度净亏29亿美元,其中包括19亿美元重组费用、8亿美元资产减值和2亿美元一次性费用,并导致每股亏损0.67美元(GAAP),非GAAP每股亏损0.10美元,均未达预期。

据悉,英特尔在去年11月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剔除,英伟达取而代之。摆在英特尔和陈立武面前的,是极大的挑战。

船大调头难。推动英特尔的向前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陈立武出任英特尔CEO才不到5个月,对于英特尔的改革仍在积极进行当中,如果此时陈立武被迫辞职,显然对于英特尔未来发展来说将极为不利。

后记

从槟城少年到硅基先知,陈立武的职场人生,恰是半导体产业七十年西迁东渐的微观史诗。

在陈立武看来,科技行业犹如一片浩瀚的海洋,永远在涌动着创新的浪潮,必须时刻保持敏锐,如同航海者紧盯风向,才能在这不断变化的浪潮中找准前行的方向,驶向成功的彼岸。

“半导体与软件领域的融合,将如同武林高手打通任督二脉,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催生出更多颠覆性的技术与应用,重塑整个科技江湖的格局。”

陈立武称其信奉一个简单的哲学:保持谦逊、努力工作、取悦我们的客户。“当你把自己固定在这三个核心信念中时,好事就会发生。我做过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如此,作为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我也将以这种方式来对待今后的工作。”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英特尔已经不再是那个昔日的全球半导体霸主了。接下来,代工业务何去何从、如何挽回下滑的业绩、怎样在GPU力压CPU的时代逆袭,都将是陈立武需要继续面对的巨大挑战。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来源:萌解创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