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学教科书可能需要重新编写。达尔豪斯大学研究团队在日本海岸浮游生物体内发现了一种极其特殊的微生物,其基因组仅包含238,000个碱基对,打破了细胞生物最小基因组纪录,并以一种前所未见的生存方式挑战着科学界对生命本质的认知。这种被命名为Sukunaarchae
生物学教科书可能需要重新编写。达尔豪斯大学研究团队在日本海岸浮游生物体内发现了一种极其特殊的微生物,其基因组仅包含238,000个碱基对,打破了细胞生物最小基因组纪录,并以一种前所未见的生存方式挑战着科学界对生命本质的认知。这种被命名为Sukunaarchaeum mirabile的古菌几乎将所有生存功能外包给宿主,自身仅保留最核心的复制机制,其生存策略介于传统细胞生物与病毒之间的灰色地带。
这一发现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破纪录的基因组大小,更在于它迫使科学家重新审视生命与非生命的分界线。传统生物学认为,生物必须能够自行生长、产生能量和繁殖,而病毒因无法独立完成这些功能而被排除在生命定义之外。然而Sukunaarchaeum的存在表明,这种二元化的分类方式可能过于简化,生命可能更应该被视为一个连续的光谱而非截然不同的类别。
研究团队在对甲藻Citharistes regius进行DNA测序时意外发现了这种微生物。在浮游生物的基因碎片中,隐藏着一圈紧密的外来DNA,无法与任何已编目物种匹配。进一步分析显示,这种生物属于古菌域,但其基因组被严重精简,几乎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代谢途径,主要编码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核心复制机制。
极简主义的生存策略
Sukunaarchaeum的基因组精简程度令人震惊。相比之下,此前保持最小细胞基因组纪录的古菌Nanoarchaeum equitans约有490,000个碱基对,已被认为是原核生物中的极简典型。新发现的这种古菌将这一纪录几乎削减了一半,相当于一篇中等篇幅杂志文章的长度。
这种极端的基因组精简并非随机删除,而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进化策略。Sukunaarchaeum保留了构建自身核糖体和信使RNA的基因——这些是区别于病毒的关键特征——但将获取营养、产生ATP、固定碳等几乎所有其他生理功能都委托给了宿主细胞。研究人员将其描述为"仅保留复制核心的细胞实体"。
这种生存策略的演化意义深远。海洋中的共生关系可以极其密切,一些浮游生物依靠细菌伙伴获取维生素,另一些则拥有专门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细胞。Sukunaarchaeum将这种依赖关系推向了极致,几乎完全依赖宿主维持基本的细胞功能。
系统发育分析揭示了更多惊人信息。这种古菌在进化树中占据一个分支极深的位置,代表着一个完全不同于现有门类的全新主要分支。环境序列数据表明,与Sukunaarchaeum密切相关的序列构成了一个多样化且此前在微生物调查中被忽视的演化群体。这意味着可能存在一整个被科学界遗漏的微生物类群。
重新定义生命的标准
这一发现对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学和太空探索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存在更多类似Sukunaarchaeum的生物,那么仅筛查自由生活微生物的生物安全协议可能会错过整个共生寄生虫类别。对于致力于构建工程化最小细胞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而言,这种古菌的基因组蓝图提供了关于细胞正常运作所需最低遗传负荷的重要线索。
在太空探索领域,这一发现同样具有深远影响。目前的行星保护规则主要基于传统的生命定义,而Sukunaarchaeum这样的生物可能需要全新的检测和防护策略。"活着"这个概念不仅指导着科研资金分配和公共卫生政策,也影响着太空探测器的行星保护规则。
研究人员认为,Sukunaarchaeum的发现可能反映了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而非生物学异常。在地球早期进化历史中,古代细胞可能比今天更自由地共享基因和资源。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当今的病毒和高度精简的共生体可能都是这种原始生活方式的现代遗存。
研究团队计划在其他海洋生态系统和共生关系中寻找类似生物,这可能涉及重新分析现有的宏基因组数据库,其中可能包含被误认为污染物或病毒异常的相关序列。同时,确定Sukunaarchaeum的具体宿主也是重要研究目标,这将有助于完全理解这种极端共生关系的运作机制和进化压力。
这项研究突显了微生物世界中尚未探索的生物学复杂性,提醒我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仍有很大局限性。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和分析方法的完善,可能会有更多挑战传统生物学观念的发现等待着我们。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