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南多个地市近年来逐渐尝试生物防治的手段去降低蚊媒病毒的传播,例如广东多地市近期在生物防治方面出现了多种新的尝试,旨在降低蚊虫孳生密度,从源头切断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链条。
IT之家 8 月 9 日消息,近期,由白纹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病毒在多地点状散发。防控基孔肯雅热,关键在于防蚊和灭蚊。大众防蚊意识的提高助推相关业态和产品发展。
据央广网、广州日报等多个媒体报道,华南多个地市近年来逐渐尝试生物防治的手段去降低蚊媒病毒的传播,例如广东多地市近期在生物防治方面出现了多种新的尝试,旨在降低蚊虫孳生密度,从源头切断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链条。
据介绍,广东现阶段一线防控工作多以消杀、清积水和入户宣传为主。其中入户宣传就包括向住户派发灭蚊片,居民对灭蚊片的需求较大,库存消耗很快。
广州市黄埔区有一家“蚊子工厂”—— 广州威佰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恒温恒湿的实验室中,数百万蚊卵在营养液中沉浮如细密米粒。据介绍,该企业从上周开始产能全开,周产 500 万只“绝育雄蚊”,一周最高可以生产 2000 万只蚊子,成本大概是每年每平方米 2~3 元。
IT之家注:只有雌性蚊子才会吸血,这些释放的雄蚊不会叮咬人类(雄蚊口器退化,无法刺穿皮肤。所有蚊子都以花蜜、果汁等植物液体为食。雌蚊吸血是为产卵做准备而非维生)。
广州威佰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龚君淘介绍称,“‘蚊子工厂’培育出来的蚊子是‘益蚊’,也叫‘绝育雄蚊’,这种蚊子的大小与其它普通种类蚊子相近,但不咬人,市民朋友可以放心。”
据介绍,这种“以蚊治蚊”模式主要是通过释放一种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的“绝育雄蚊”来与环境中的野生雌蚊交配,使雌蚊生产出来的虫卵无法孵化,控制蚊子的数量。
更巧妙的是,这种细菌能通过母系遗传,在蚊群中自主扩散。只要经过几代持续释放,目标区域的蚊子种群数量会大幅减少,实现种群压制(8 周压制率高达 80%),从而达到控制蚊媒传染病的目的。
龚君淘表示,研究人员首先筛选出稳定携带该菌的雌蚊,建立种群,大规模繁育后,再将数十万计携带菌株的雄蚊定期释放到目标区域。“由于雌蚊通常只交配一次,与‘绝育雄蚊’结合后产卵便宣告无效,持续几代后,目标区域的蚊子种群数量会锐减,从而达到蚊媒传染病防控目的。”
监测数据显示,投放后仅 5~10 分钟,环境中的蚊群密度就会快速趋于稳定。这种精准的生物防治技术,既确保了防控效果,又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我们团队已建立了一套精密的释放策略,一般来说,我们会按照大于 5:1 的比例释放绝育雄蚊,也就是每发现 1 只野生雌蚊,就释放 5 只以上绝育雄蚊,这样能保证野生雌蚊与绝育雄蚊交配。”龚君淘表示,一般情况下,通过该项技术三周内蚊子数量可减半,六至八周内野生蚊群密度能骤降 80% 以上。
龚君淘表示,目前全国仅威佰昆掌握并规模化应用此核心技术。
除了“以蚊治蚊”外,中山大学团队还在尝试培育不吸血的华丽巨蚊,让其幼虫吞食白纹伊蚊幼虫。佛山首次尝试“养鱼防蚊”的生物防治方式,有助于消灭水体中的蚊卵和蚊子幼虫。
来源:IT之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