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站组织学子们“读《知识就是力量》,给科学家写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9 21:22 1

摘要:“知识就是力量・与科学家同行鹭岛计划”(以下简称为“鹭岛计划”)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会同《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共同发起,成果将通过厦门科协平台、《知识就是力量》全媒体平台以及合作单位广泛传播,整合学校、书城、街道、科技场馆、相关企业等资源携手打造科普宣传阵地,

知识就是力量

与科学家同行鹭岛计划

“知识就是力量・与科学家同行鹭岛计划”(以下简称为“鹭岛计划”)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会同《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共同发起,成果将通过厦门科协平台、《知识就是力量》全媒体平台以及合作单位广泛传播,整合学校、书城、街道、科技场馆、相关企业等资源携手打造科普宣传阵地,构建“科普阅读+实践+传播”立体平台,形成可全国推广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模式。

读《知识就是力量》

给科学家写信

“读《知识就是力量》,给科学家写信”是“鹭岛计划”的内容之一,学子们通过阅读《知识就是力量》科普作品,选择自己喜爱的科学家作者,围绕宇宙万物、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历史科考、大国重器、材料能源、工业智造、航空航天、医学健康、人工智能等科普主题开展“给科学家写信”活动。

共建多元科普生态圈

“鹭岛计划”之“读《知识就是力量》,给科学家写信”活动推出后,受到厦门师生和家长的喜爱。(如何“给科学家写信”及“投稿方式”详细介绍参看7月31日“知识就是力量”公众号推文头条:https://mp.weixin.qq.com/s/3eyMy8BpH8_k0xVqLpL68Q)为方便学子们参加活动,除个人自发投稿,多家校园/社区科学小记者站、科学教育服务中心、科学类、阅读类教育培训机构共同参与活动,通过开展科普沙龙、科普阅读分享等活动,组织并接收学子们投稿,共建多元科普生态圈。

为方便学子们阅读和投稿,我们将陆续对科普生态圈的合作伙伴进行介绍,本期介绍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站。

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站

2025年4月读书月期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站落户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以下简称“北附学校”),科学小记者站在六个校区同时启动。学校通过组织阅读漂流、采访创作等活动,点燃同学们的科学热情,引导同学们做科学追光者,举办了《从读者到对话者,如何写出打动科学家的信》主题讲座,邀请《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为学校的科学小记者们(同时也是“全学科阅读班”的同学们)分享创作密码,指导学生如何给科学家写信。

同学们了解到,参加“读《知识就是力量》,给科学家写信”活动,不仅能在与科学家的“隔空对话”中,汲取专业知识,更能培养科学思维、锻造探索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从“阅读者”到“对话者”,从“知识接收者”到“科学思考者”的转变,为未来发展播撒下科学的种子。暑假刚开始不久,“鹭岛计划”办公室就收到了北附学子们参加这个活动的投稿。

北附学校是厦门市规模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现有师生规模约一万三千人。学校自建校以来就非常重视人工智能教育,2020年5月,北附学校被厦门市教育局确定为厦门市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2020 年12月,被厦门市教育局认定为厦门市智慧校园达标学校(三星级达标学校); 2021年9月,被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授予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从2003年建校至今,学校在世界机器人大赛等多个国家级、省市级赛事中荣获多个奖项。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受到广泛认可。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25年7月刊,《“生命脉动”下的破界生长》一文介绍了学校以“生命脉动”展览为载体开展科学教育跨学科实践活动,该项目构建起贯穿各学段的跨学科育人体系,通过设立“校园美术馆”,让科学与艺术跨界叙事,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

阅读包推荐

读“行星科学”探未来之谜

为了让参加“给科学家写信”活动的青少年更清楚杂志的主题和内容,我们特别整理了科普阅读包,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科普主题,给青少年推荐阅读书目,帮助青少年写信。

浩瀚宇宙藏着多少未解之谜?这次,我们推荐2024年第10期杂志,这期的主题为“行星科学”,里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院士欧阳自远的作品:“行星科学,为了人类的未来”,还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等多家研究所的科学家的作品。这些文章用专业的解读、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受科学探索的无限魅力与大国科技的自豪。读者们也可选择任意一期杂志中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给科学家写信。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由中国科协主管,是中国科学家为青少年创作的跨学科、深阅读科普核心期刊。它凝聚了全球最大规模科研群体的智慧结晶,见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走进科学的殿堂,点燃了无数青少年未来成为科学家的梦想。茅以升、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等众多知名科学家也曾为杂志撰写过精彩的科普文章。这本让众多中国科学家魂牵梦绕的杂志,成为他们传授跨学科深阅读知识的首选平台。

作品提交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

活动对象

厦门市中小学生

参与方式

(以下两种方式均可,详见7月31日“知识就是力量”公众号推文介绍)

集体组织投稿

通过集体组织阅读《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活动后投稿

个人投稿

个人阅读《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后投稿

投稿要求

·主题鲜明、语言流畅,原创真实,严禁抄袭

·字数800-1500字

·结尾落款处写清写信人姓名、学校、联系方式、指导老师(如有)

·提交作品前,输入电脑,用word文档提交

·电子稿发送至:zl@cast.org.cn

优秀作品展示方式

·线下:全国科普月厦门主会场和分会场

鹭岛计划办公室:0592-5335559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