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2025减重与健康管理学术交流会在人民日报社举办,“全民主动健康6623减重科普计划”在会上启动。活动将积极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聚合各方优势,传播科学减重理念。
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2025减重与健康管理学术交流会在人民日报社举办,“全民主动健康6623减重科普计划”在会上启动。活动将积极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聚合各方优势,传播科学减重理念。
本活动由人民日报社健康客户端主办,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学术支持,金木集团公益支持。“6623减重科普计划”之中,“66”是指《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提出的“健康素养66条”;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亚洲人群BMI(体重指数)是18.5~22.9,23则接近它的上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表示,当前,我国慢性病负担严峻,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四大类慢性病占总死亡比重近90%。而高体重指数(超重和肥胖)在慢性病发生发展中影响巨大。
8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在活动上发言。主办方供图
吴静提出,要将体重管理融入各项政策和行动计划当中,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重管理科普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健康体重、消除体重认知误区;发挥医疗卫生机构、行业学协会和社会团体作用,指导公众科学体重管理。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研发体重管理创新产品,积极倡导健康消费新理念。
8月8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原副院长姚贵忠在会上发言。主办方供图
“不以瘦喜,不以胖悲。体重管理是生活的一部分,还能提升人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原副院长姚贵忠提出,体重管理与心理密切相关,“管住嘴,迈开腿”的道理简单,但想做到却很难。健康管理领域有“知信行”的理念,其中“信”与“行”才是关键,因此科学体重管理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姚贵忠解释道,从认知层面看,体重管理不仅是为了管理体重的那个数字,更是为了健康和美;在情感层面上,要提升掌控感、意义感,还要应对减重中的纠结与挫败;在行为层面,可通过强化动机、场景设置、环境支持等手段培养习惯。
8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在会上发言。主办方供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对“健康素养66条”做出解读,其中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动,以及基本技能。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谷薯类不可缺,这是维持健康饮食结构的重要准则。
8月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张启明在会上发言。主办方供图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张启明表示,中医里肥胖的病因与过食肥甘、禀赋不足、食凉饮冷及运动过少相关。人体内部脏器产热不足时,会囤积脂肪保温。中医调理肥胖,首先是运动,9~11时,20~22时是阴阳最平衡的时候,最适宜运动,既能减脂又能提升体质。其次是保暖,肥胖对应“上热下寒”,脾胃虚寒,应腿上或腰上穿得多点。此外,针刺、艾灸相应穴位也是减肥的好方法。
8月8日,金木集团董事长钮立卫在会上发言。主办方供图
金木集团董事长钮立卫表示,金木集团发挥在中医药与大健康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创新优势,融合药食同源与现代营养学理论,研发出系列符合国人体质的健康减重产品,并结合中医“清、调、补、养、修”的养生理念,搭配形成科学系统的减重套组,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健康减重方案。结合本次活动,企业将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推出更多适合不同人群的减重产品;积极开展系列健康科普公益活动,向公众普及健康体重管理知识;与加强与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全民主动健康教育的普及。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多方协同,共促全民减重实践”展开了讨论。
责编:王淑颖
主编:张彤
校对:武星如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