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晅曜亭】开栏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9 16:52 4

摘要:晨起,阅读《诗经·卫风·淇奥》,感悟颇深。《淇奥》所赞美的是春秋时期卫国的武公,武公曾担任过周天子的卿士,他为人宽容,廉洁从政,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因此很受人们爱戴。《毛诗序》曰:“《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人相于周,美而作

晨起,阅读《诗经·卫风·淇奥》,感悟颇深。《淇奥》所赞美的是春秋时期卫国的武公,武公曾担任过周天子的卿士,他为人宽容,廉洁从政,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因此很受人们爱戴。《毛诗序》曰:“《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人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据史书记载,卫武公任卫国国君五十五年,他上台后能重修《康诰》、《酒诰》、《梓材》,并以此来治理封国。卫国在他的治理下,百业兴旺,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逐渐走向强大。左史倚相:“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亵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于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及其没也,谓之睿圣武公。”

两千七百年前,《诗经·卫风·淇奥》以绿竹猗猗的淇水之畔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全息速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始语境中,“切、磋、琢、磨”是古代工匠对材料进行切割、塑形、雕刻与抛光的工艺流程。“切”是破开混沌的锋刃,“磋”是塑形定基的锤音,“琢”是刻写灵魂的雕刀,“磨”是照见本真的镜台。古之匠人以“切”定形,以“磋”塑骨,以“琢”刻魂,以“磨”现辉。正如玉石需经匠人合力雕琢方成器,人的成长亦离不开师友的切磋、自我的省思与终身的精进。这四重工艺,亦是四重境界,恰似人类认知升级的密码:从混沌中开辟秩序,在基础中构建框架,于个性中注入生命,最终在细节里抵达圆满。正如紫禁城金銮殿的龙纹须经百道工序方显威严,真正的成长从无捷径可言。

“瑟兮僴(xiàn)兮,赫兮晅(xuān)兮”,真君子者,当如修竹,如美玉。天都铎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曾开辟《半日谈》、《天鷄铎》、《1cm学堂》《五虎堂》、《白玉堂》等专栏。今日,当我们以“晅曜亭”为名开辟谦谦君子的学习交流园地,正是希望借《淇奥》这束穿越时空的光,照亮现代人精进之路的每一个切面。“晅”者,日之明也;“曜”者,星之光也。专栏名取此二字,暗合《中庸》“自诚明,谓之性”的深意。在这里,我们将重新解构那些被尘封的智慧:①协作性成长:如王阳明与湛若水“相与讲论于江西”、朱熹与张栻会讲于长沙的学术切磋,揭示个体突破的密钥藏于群体共振之中。②持续性精进:观曾国藩日课十二条,从茶道中的“和敬清寂”到书法里的“屋漏痕”,发现日常修行的东方密码,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成生活美学。③自省式修养:从朱熹“格物致知”到王夫之“日新其德”,解读中国哲学特有的“一日三省”文化基因。当AI算法开始定义“效率”,当碎片化学习消解深度思考,我们更需要重拾“切磋琢磨”的笨功夫。因为真正的成长,从不在热搜的浪潮里,而在持之以恒的打磨中——切之始,方见天地之轮廓;磨之终,乃得日月之光明。

《晅曜亭》的灯光已悄然亮起。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如切如磋的真诚对话;没有“立正、看齐、齐步走”的军训口令,只有如琢如磨的成长轨迹。愿每位驻足《晅曜亭》的读者和朋友,都能在此遇见正在精进的自己,如同那块终成大器的璞玉——卫武公,玉冠束发,儒雅而谦和;都能在此看见自己的“绿竹猗猗”“绿竹青青”,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走向更加辽阔、更加光明的美好未来!

注:侵权必究!任何形式的复制、改编、传播均需得到作者许可,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传承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