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子演”只为引流带货 直播连麦如何拨乱反正

B站影视 2024-11-29 15:07 11

摘要:直播间"麦手"乱象近日再次引发关注。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在直播间里连麦的所谓网友,其实是"按本子演"的“麦手”。他们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动作,都是为了引流带货。有时候,"一场直播中连麦三人都是托儿",让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一步步被虚假信息误导、被诱导冲动消费。

直播间"麦手"乱象近日再次引发关注。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在直播间里连麦的所谓网友,其实是"按本子演"的“麦手”。他们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动作,都是为了引流带货。有时候,"一场直播中连麦三人都是托儿",让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一步步被虚假信息误导、被诱导冲动消费。

有"麦手"招聘者透露,"单麦"也就是单人“麦手”的价格在一分钟五角钱到一元钱之间。有的直播间会需要“双麦”,需要两个"麦手"之间互相配合。“麦手”的赛道特别广,情感、亲子、法律、娱乐、相亲、交友等都需要。

有网络主播表示,"麦手"不仅增加人气、活跃气氛,有一些靠着奇葩、狗血的剧本引流后,就是可观的带货收入。除了带货、赚取打赏以外,还有主播通过"麦手"吸引粉丝、引流至私域,从二次消费中获利。

事实上,"演戏带货"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去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就曾专门曝光过剧本直播"苦情戏"的套路,揭露了不少网红主播利用虚假身份和感情,诱骗老年观众消费的骗局。在网信办、市监局等行政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下,不少社交平台也对"卖惨带货""演戏带货"等乱象进行了整顿,一年之中,就处罚或关停了超过10万个直播间。

然而现实情况表明,"演戏带货"乱象,并未就此消失,反而进一步衍伸出"麦手"乱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乱象的根源,或许并不在个别"麦手"身上。事实上,"麦手"只是直播间产业链上的一个"隐秘角落",他们和有着明确带货任务的主播、可以出钱"量身定制"的剧本、以及质次价高的商品等多种元素一起,共同为直播间的流量和收入,铺就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同时也用各自的"底线失守",为网络直播生态中光怪陆离、混乱无序的一面,添加了助力。

以剧本定制为例,记者在电商平台上随机联系了两名商家,在询问清楚剧本大纲、剧情基调、时间长短及是否将直播带货的产品融入剧本等问题后,两名商家分别给出了300元和1200元的价格。如果是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家庭生活等"苦情戏"剧本,由于"竞争激烈",售价最低仅需几元钱。

记者还发现,直播间里的商品,尤其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保健品、"神药",常常通过奇怪的冠名来逃避法律监管。茯苓被称为"茯苓相框",三七粉被称为"数字宝贝"。尽管这些商品的来源和质量都非常可疑,但在主播和"麦手"根据剧本的联袂演绎下,不少网友都深信不疑,用真金白银为直播间贡献了收入。

在多个投诉平台上,记者发现了不少因"演戏带货"而导致的冲动消费的投诉。假药、假古董、培训课等,是其中的重灾区。然而,很多投诉也就止步于投诉。不少网友鼓起勇气点击"退货退款"按钮时才发现,很难找到高效的维权渠道。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虚假信息传播、违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并不是"麦手"乱象的全部。围绕着"麦手"兼职本身,还出现了靠拉人头赚佣金的招聘骗局。记者添加了多个招聘微信后发现,想当"麦手"都需要先交"入群费"或"团队费",价格从200元到1000元不等,对方表示,入了团队就能有现成的剧本和直播资源。然而据许多网友反映,"麦手多直播少"是常态,“麦手”加入团队后收入并不稳定,一个月挣二十元、三十元并不少见。但同时,团长们却可以靠“入群费”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

那么,种种围绕"麦手"而形成的乱象,是否涉嫌违法?是否可以从法律层面上予以规范?如何以直播间为切入点,来进行网络直播生态的治理?

律师黄荣楠认为,"麦手"用剧本直播可视为广告行为。如果产品本身是真实的,直播过程中也在醒目位置注明"情节虚构"的字样,那么就可以把“麦手”看作是广告拍摄过程当中的群演。但如果“麦手”在连麦的时候,使用了假人设、假情节,但却没有进行公开告知,这就有可能构成虚假宣传甚至欺诈,并因此受到广告法等法规的处罚。

黄荣楠表示,“麦手”乱象是近年来频频受到关注的话题,有关这一群体的合法性、正规性等问题,目前全国范围内并没有明确统一的管理规定。但在浙江等地方性法规中,直播间出现的假专家、假人设、假情节等情形都在被禁止之列,都要被进行处罚和整治。在引发的相关案例中,由于实际处理部门可能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有可能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还有的是公安部门,所以在具体处理方法上也存在着裁判尺度的不统一。要想实现这种统一,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也需要从更高的立法层面来进行完善。

看看新闻记者: 金梅 陈昱卉 翟静

编辑: 陈昱卉 翟静

责编: 金梅

来源:看看新闻Knew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