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兔子赶入沙漠!不仅把沙漠变成绿洲,还帮当地人赚大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17:00 4

摘要: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库布齐沙漠东部,有一座名叫风水梁的小镇。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里寸草不生每天刮着漫天黄沙,而如今成了富足宜居的沙漠绿洲。这一切都是因为獭兔的出现。

中国人将兔子赶入沙漠,竟然让沙漠变成了绿洲,还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兔子天生吃草挖洞,究竟是如何改善沙漠生态的?茫茫沙漠之中兔子的食物又是从哪来的?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库布齐沙漠东部,有一座名叫风水梁的小镇。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里寸草不生每天刮着漫天黄沙,而如今成了富足宜居的沙漠绿洲。这一切都是因为獭兔的出现。

獭兔是一种原产于法国的兔种,全身几乎无汗腺分布,让它对水分的需求极少。并且其本身也喜爱干燥环境,非常适合在沙漠中生长

獭兔只吃干草和草根,无法消化种子这类坚硬的食物。在挖掘草根时,獭兔能够深翻土地,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而吃进肚子里不能消化的种子会随着排泄物排出,为种子带来有机质肥力,大幅提升植被的成活率。长此以往,这里的沙漠逐渐变绿。

但这就出现一个问题:獭兔能促进植被生长,但它本身又以植被根系为食,按理说植物数量最多维持平衡。那么獭兔是怎么改善沙漠生态的,它的食物又是从哪里来的?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水土条件较好的沙漠。它紧邻黄河,位于黄河几字弯内侧,年降雨量约300毫米左右。过去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放牧,才变成寸草不生的荒漠。所以本身就具备植被生长的条件

上世纪90年代,风水梁居民为改善生活质量,举全镇之力在沙漠种植沙柳,面积达到300多万亩。然而沙柳每过三年就必须平茬,剪下来的枝条没地方用只能烧掉,反倒造成了环境污染。这种情况下,居民想到了养獭兔。

沙柳枝条是理想的獭兔饲料,通过养殖还能增加居民收入,于是300多万只獭兔被引入风水梁。沙柳为獭兔提供食物,獭兔帮更多沙柳扎根生长,两者相互促进。风水梁因此实现沙漠治理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这事传到国外也引发热议。除了感叹我国沙漠治理的成功,也有人感到好奇,都知道澳大利亚的兔子泛滥成灾,大量土地被兔子毁坏。为何到了中国,兔子就能改善沙漠呢?

要知道澳大利亚只有2700万人,意味着对兔子的市场需求极少。得不到捕杀,自然泛滥成灾,进而造成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但中国的兔肉年消费量超3亿只,兔毛、兔皮等相关制品也有庞大的市场需求,根本等不到泛滥成灾就已经流入市场。

况且沙漠獭兔属于规模化养殖,当地还建立起风水梁獭兔基地,形成饲料生产、养殖加工的一条龙产业,产业规模高居亚洲第一。

沙漠治理新模式

据科普中国网的数据,养殖过獭兔的沙漠地区,沙漠植物成活率高达96%,远高于库布齐沙漠的平均值,实现真正的兔进沙退。

此外,獭兔每年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人均5万的收入,近万人因此脱贫。2017年,獭兔治沙的中国式经验,还被写入联合国的防治沙漠化公约《鄂尔多斯宣言》,供全球各国学习和借鉴。

参考资料:

1. 内蒙古老板回乡治沙植树(人物聚焦)——人民网

2. 中国沙漠养兔治沙,创造绿色奇迹——科普中国

3. 库布其诠释《鄂尔多斯宣言》 治沙又治穷 沙漠变绿洲——环球网

来源:挖个脑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