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抽血吓哭孩子:防疫的“紧急”就能跳过家长同意吗? ‌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11:18 1

摘要:凌晨1点30分,两个熟睡的孩子被陌生人叫醒抽血,母亲下班回家只见孩子蜷缩在床头哭泣——这一幕发生在广东湛江,只因当地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官方称“情况紧急”,但网友炸锅:‌防疫就能无视法律和孩子的心理创伤吗?‌

凌晨抽血吓哭孩子:防疫的“紧急”就能跳过家长同意吗? ‌

凌晨1点30分,两个熟睡的孩子被陌生人叫醒抽血,母亲下班回家只见孩子蜷缩在床头哭泣——这一幕发生在广东湛江,只因当地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官方称“情况紧急”,但网友炸锅:‌防疫就能无视法律和孩子的心理创伤吗?‌

一、事件核心矛盾:紧急排查VS未成年人权益‌

“基孔肯雅热”到底多危险?‌

搜索结果显示,该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症状包括高烧、关节剧痛,但‌不会人传人‌,且湛江病例均为轻症。官方称“需48小时内确认传染源”,但医学上,蚊媒疾病防控更依赖灭蚊而非抽血排查。

法律红线:家长知情权被无视‌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医疗操作需监护人同意,仅紧急救治可例外。

家长是单亲母亲,夜班无法接电话,但工作人员未穿制服、无工牌,仅以“任务”为由搪塞。

关键争议‌:若真紧急,为何不白天补抽血?为何连健康的孩子也一并检测?

二、舆论风暴:基层防疫的“粗暴逻辑”‌

支持方‌:疫情无小事,基层人员通宵工作值得理解。

反对方‌:

“形式主义排查”‌:基孔肯雅热非人传人,抽血必要性存疑。

“伤害性操作”‌:孩子被惊醒抽血后恐惧哭泣,工作人员却无心理安抚措施。

“权力越界”‌:民警陪同入户,被质疑“以公共安全之名施压”。

三、观点碰撞:公共利益≠牺牲个体尊严‌

防疫不能“拆门破窗”‌

公共卫生专家指出,紧急措施需‌比例原则‌:若风险可控(如蚊媒疾病),应优先保障儿童权益。此次操作被批“用大炮打蚊子”。

基层困境:任务与人性化的撕裂‌

工作人员称“打了12次电话未通”,但家长质疑为何不白天沟通。‌“任务至上”的思维,暴露防疫流程缺乏弹性‌。

四、犀评:防疫需要温度,更需法治底线‌

“紧急”不是万能挡箭牌‌:若所有防疫都靠“特事特办”,法律尊严何在?

儿童权益不可妥协‌:凌晨抽血对孩子的心理冲击,远大于37.6℃的发烧。防疫若只剩冷冰冰的“效率”,何谈“人民至上”?

建议‌:

完善应急预案,明确“紧急”的医学和法律标准;

对未成年人采样需配备心理辅导人员;

公开调查结果,给家长和社会一个交代。

结语:

防疫是为了保护人,而不是把人变成“数据”。当工作人员凌晨推开那扇门时,他们推开的不仅是孩子的卧室,还有公众对法治社会的信任。

来源:小跑的北极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