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人女性按下AI加速键:Fireworks AI与她的“独角兽”征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10:43 1

摘要:在风起云涌的AI创业浪潮中,“独角兽”的诞生速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刷新着纪录。而近日,一个由华人女性掌舵的年轻公司——Fireworks AI,正以其惊人的成长轨迹吸引着全球顶级资本的瞩目。据外媒披露,这家诞生仅三年的云服务新锐,正与Lightspeed Ve

在风起云涌的AI创业浪潮中,“独角兽”的诞生速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刷新着纪录。而近日,一个由华人女性掌舵的年轻公司——Fireworks AI,正以其惊人的成长轨迹吸引着全球顶级资本的瞩目。据外媒披露,这家诞生仅三年的云服务新锐,正与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光速创投)、Index Ventures等知名风投机构深入洽谈,寻求以高达**40亿美元(约合288亿元人民币)** 的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若此轮成行,意味着Fireworks AI的估值在短短一年内飙升**7倍**,其创始人乔琳(Lin Qiao)将书写下三年缔造一个百亿级独角兽的硅谷新传奇。

乔琳的故事,是硅谷技术精英华丽转身的典型范本,更浸润着一位华人女性的坚韧与远见。2022年,在加州雷德伍德市,这位拥有复旦大学计算机本硕学位、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学位的资深技术专家,携手六位联合创始人,点燃了Fireworks AI的星星之火。

乔琳的履历堪称厚重。24年的行业积淀始于IBM的研究岗位,深耕数据基础设施与数据库技术;随后在LinkedIn担任技术主管;而她在Meta(前Facebook)的成就尤为耀眼——作为高级工程总监,她领导了关键AI框架**PyTorch**在Meta庞大生态系统(数据中心、移动端、AR/VR设备)中的开发与部署,为其核心应用提供强劲动力。她构建的AI框架和开发者平台,加速了模型探索到生产的全流程,助力PyTorch成为全球最主流的开源机器学习框架之一。

“PyTorch的成功,核心在于它赋予了研究者**‘简便性’,并将这种简便延伸至生产环境**。”乔琳在接受访谈时如此总结。正是带着这份深刻洞察,她和团队决心创立Fireworks AI,目标直指AI应用落地的核心痛点:**效率与成本**。“我们从头搭建体系,必须思考如何高效获取数据、如何进行分布式推理、如何实现大规模训练,”乔琳阐述道,“Fireworks的使命,就是大幅压缩训练和推理的时间与成本,让通用人工智能(GenAI)的能力,不再仅为超大规模企业所独享。”

Fireworks AI的解法,是将小型化、可定制模型的能力,与开源及闭源AI模型的优势相融合,为开发者提供一个**简单、高性能、低成本**的统一API。乔琳将其比喻为“卸下开发者的技术重负”:“这使他们能聚焦于创新和产品设计本身,而非纠缠于复杂的技术难题,从而在极短时间内高效部署AI模型。”

实践印证了其有效性。在“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双引擎驱动下,Fireworks AI迅速汇聚了超过100个模型,年化营收已突破**2亿美元**(月营收近1700万美元),并预期在年底前冲击**3亿美元**。其竞争对手Together在3月份披露的年化营收为1.5亿美元(月约1250万美元),估值已达30亿美元。Fireworks的成长势头,可见一斑。

Fireworks AI区别于传统云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性能、且深度支持定制化开源大模型**的服务——使其估值一路高歌猛进。

回顾其融资历程:2022年种子轮落地;2023年A轮融资,估值跃升至5.52亿美元,吸引了包括红杉资本、Benchmark等顶级风投,以及**英伟达(NVIDIA)、AMD、Databricks Ventures、MongoDB Ventures**等重磅产业资本的加持。此次与光速创投、Index Ventures的谈判,则将其估值推上40亿美元的高峰,一年内实现7倍增长,正式跻身“独角兽”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的角色。作为A轮投资者,Fireworks AI曾公开表示双方不仅是资金合作,更有深层次的技术协同——“互为客户”。Fireworks的平台高效运行和微调如DeepSeek、Llama等开源模型,这些模型在英伟达GPU上表现优异;同时,Fireworks也支持英伟达的NIM微服务,覆盖文本、图像、视频、3D等多领域AI模型。

然而,合作的光环下,也潜伏着竞争的暗流。乔琳在访谈中清醒地指出:“在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上,英伟达都有兴趣进入并引发竞争。从行业角度看,市场不喜欢垄断。这是个经济问题。”她预言,这种竞争“应该很快就到了”。

英伟达凭借其核心算力优势,通过战略投资已编织了一张覆盖云计算(如CoreWeave)、AI模型平台(如Hugging Face)、医疗健康、量子计算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庞大网络。因此,业界分析人士的目光已投向未来:在当下这种既深度合作又潜在竞争的关系格局中,英伟达是否会最终将Fireworks AI纳入麾下?这将成为观察巨头生态布局的重要风向标。而新晋投资方Index Ventures,刚刚从Scale AI的巨额回报中获益,其选择加注Fireworks AI,无疑也为其潜力投下了信任票。

乔琳在Fireworks AI的成功,并非孤立现象。它映照着当下硅谷AI创业圈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性崛起:华人创业者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吸金”主力与创新引擎。

他们的身影活跃在AI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底层的算法模型创新,到应用层的垂直解决方案。Scale AI(估值290亿美元)由华人青年Alexandr Wang和Lucy Guo创立,以数据标注服务起家,已成行业巨擘;斯坦福教授李飞飞创立的“空间智能”公司World Labs,致力于赋予AI高级视觉推理能力;视频生成AI明星Pika,由郭文景和孟晨琳联合创立,B轮融资已达8000万美元。

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据不完全统计,由华人创立或深度参与的AI公司估值总额已**远超300亿美元(约2100亿人民币)**,跑出了包括Scale AI、Cognition AI(估值40亿美元,正寻求100亿美元估值)、Imbue(估值超10亿美元)、Cresta(估值16亿美元)等在内的多家独角兽。Cognition AI由华裔青年Scott Wu打造,其AI程序员Devin引发轰动,公司估值在半年内翻6倍。

剖析这一现象,顶尖的教育背景(如MIT、哈佛、斯坦福)与顶尖科技公司的深厚行业经验,是这群创业者的普遍底色。正如一位投资人所言:“他们不仅在技术上造诣深厚,更对市场痛点有着超乎寻常的敏锐。例如Alexandr Wang,正是凭借对数据标注在AI发展中关键作用的深刻洞察,开创了高效服务模式,推动了行业进步。”

但更深层的驱动力,或许在于他们身上展现的**坚韧与创新精神**。在攻克技术难关、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承受资金压力的漫长征途中,这份对目标的执着追求,成为穿越周期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被定义为“创新与机遇”的时代,来自东方的智慧与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参与并重塑着全球AI产业的竞争版图。Fireworks AI与乔琳的故事,正是其中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硅谷的创业地图上,华人的坐标正变得越来越醒目。

来源:城市金融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