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搬进我家住了大半年,婆婆却让我出钱给她买嫁妆,我拒绝了,小姑子拉黑我,婆婆把我当仇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6 07:46 1

摘要:老家离县城不远,是个普通的小山村。结婚已经快十五年了,和丈夫王健一起打拼,日子虽不算富裕,但也安稳。丈夫在一家建材厂做仓库管理员,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

01

我叫周敏,今年三十七岁,初中毕业,在小县城里过着平淡的日子。

老家离县城不远,是个普通的小山村。结婚已经快十五年了,和丈夫王健一起打拼,日子虽不算富裕,但也安稳。丈夫在一家建材厂做仓库管理员,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

我自己则在附近一家超市做收银员,每月二千多块钱,养活两个孩子已经很吃力了。我们家住的是老式两居室,一家四口挤着,日子紧巴,但也从没想过伸手向别人要东西。

丈夫家里还有个妹妹,叫王芳,比我小七岁,一直没结婚。小姑子原本和婆婆住在老家,去年厂里裁员,她失业了。

正赶上婆婆身体不好,王芳索性搬来了县城,说是照顾母亲,实际上一直住在我们家,吃住全包。刚开始我也没多想,想着一家人互相照应,可事情远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02

小姑子王芳搬进我们家的那天,天还下着小雨。她带着两个大行李箱,婆婆拎着一袋腌菜,进门时我正给二丫头辅导作业。丈夫在外面帮着搬东西,进屋后就冲我喊:“敏,帮忙收拾一下王芳她们的房间。”其实哪有专门的房间?我们家两居,孩子和我们一间,小姑子只能和婆婆挤在一起。

我那个时候还想着,王芳在外面受了委屈,回来也算是避避风头,等她找到工作就会搬走。可没想到,这一住就是大半年。小姑子每天睡到中午,醒了就在客厅刷手机,婆婆则给她做饭递水,百般呵护。我下班回家拖地、做饭,王芳从不搭把手。偶尔我让她帮着看会儿孩子,她嘴一撅就出去了。

有一次,丈夫下班晚了,婆婆做饭手忙脚乱。我问王芳:“你在家怎么也不帮帮妈?”她甩了句:“我又不是你媳妇,凭啥天天做家务?”

说完头也不回地进了屋。

婆婆却心疼得不得了,埋怨我:“芳芳从小没受过苦,你让她歇会儿怎么了?”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但想想她毕竟是小姑子,也就忍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芳找工作的事一点没着落。婆婆每次见我就唠叨:“你们年轻人有门路,帮芳芳找个班上呗。”我哪有门路?自己找工作都难,哪轮得到我帮别人。丈夫倒有点内疚,偶尔带王芳去厂里问问,结果不是嫌工资低,就是嫌活累。

半年下来,家里气氛越来越紧张。孩子们开始抱怨家里乱,晚上想写作业没地方,王芳在客厅放歌、打电话,根本不顾及别人。我和丈夫也因为这些小事常常拌嘴,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今年春天。王芳突然说她谈了个对象,对方是隔壁镇上的小伙子,家里条件一般,但人老实。婆婆听说后高兴坏了,开始张罗着给女儿准备嫁妆。她把我叫到厨房,语气很认真:“敏啊,芳芳马上要结婚了,你嫂子的身份,可得出点力。你们家条件好些,这嫁妆钱,你们多出点,行不?”

我当时听得一头雾水,连忙摇头:“妈,我和健也是工薪阶层,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哪有闲钱?”婆婆脸色立时垮了下来:“你这当嫂子的,连点心都不肯掏?你们家住的房子不也有我的份吗?要不是我和你公公出钱,你们哪能住进城里?”她这话说得我心里憋屈,房子首付是我们夫妻俩东拼西凑借来的,婆婆只象征性地给了两千块钱。

我没再多说什么,但心里已经很不舒服。那天晚上,丈夫回家我把这事一说,他只叹了口气:“咱们手头的确紧,妈也不容易,你别和她计较。”我笑了笑,“你心疼你妹妹,我也理解,可咱们不能透支自己帮她吧?”丈夫沉默了。

第二天,婆婆和王芳又在厨房里嘀咕,我去烧水,刚好听见王芳说:“嫂子就是小气,你看人家谁家嫂子不给小姑子买嫁妆?”婆婆连连附和:“就是,敏这人心眼太小,难怪你哥都不乐意。”她们一边说一边看我,完全不避讳。我硬着头皮装作没听见,心里却有些酸。

小姑子结婚的日子定下来了,婆婆又拉着我去看金首饰。我坚持说家里没钱,婆婆脸色越来越难看。王芳更是直接在微信上发消息,问我能不能借三万块钱买家电,说是婚后一定还。我婉拒了,王芳立刻把我微信拉黑,说我不讲情面。

婆婆这下彻底翻脸,见我就冷嘲热讽。有天吃饭,她夹菜的时候故意把汤撒在我碗里,还说:“你不是精打细算吗?多吃点省得生病花钱!”王芳则在旁边阴阳怪气:“嫂子就是会算计,嫁妆都不舍得给我们家出。”孩子们听得一头雾水,问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强忍着泪水,扯开话题:“没事,吃饭吧。”

王芳结婚那天,娘家这边只有婆婆和丈夫去送亲。我本想带孩子一起去,但婆婆说:“你还是别去了,免得人家笑话我们家穷。”我听了心里发酸,却还是忍住了。婚礼回来后,婆婆搬回了老家,临走时把家门一摔,说:“你以后别叫我妈了,我没你这么个儿媳!”

之后的日子里,我和丈夫的关系变得有些疏远。婆婆隔三差五打电话来数落我,说我自私自利。丈夫每次听完电话都闷闷不乐,晚上回家也少了话语。孩子们渐渐察觉家里的气氛不对,女儿有天悄悄问我:“妈妈,你是不是不喜欢奶奶了?”我笑着摸摸她的头,“没有,妈妈只是太累了。”

其实这段时间我也常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做得太绝情了。可现实摆在眼前,我和丈夫工资加起来还不够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哪还有能力去接济小姑子?更让我难受的是,婆婆和小姑子明明知道我们的处境,却还是一味地索取,仿佛我欠了她们什么。

后来,有一次丈夫喝多了,躺在沙发上自言自语:“我夹在你们中间太累了,妈和芳芳都觉得你不肯帮,可她们不懂,咱们也是普通人哪有那么多余钱?”我听着心里酸楚,不知该如何安慰。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婆婆的电话渐渐少了,小姑子也彻底和我断了联系。丈夫偶尔还会和妹妹通电话,但一说到钱的事就匆匆挂断。孩子们的生活渐渐恢复了平静,家里虽然不再热闹,却多了一点安宁。

03

如今,婆婆和小姑子再也没来过我们家,丈夫和我之间的隔阂也慢慢消散。经历了这一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善良和付出不是没有底线的,亲情也需要相互体谅和理解。

或许在婆婆和小姑子眼里,我成了那个“不通情理”“自私自利”的人,但我始终相信,**一个家庭的幸福,绝不能建立在牺牲另一个人的底线上。**日子还得继续,孩子还要养大。我也不再纠结于她们的误解,只希望今后的生活能多一点平静和温暖。

人到中年,已经学会了把委屈和辛酸咽下去。至于婆婆和小姑子,也许有一天她们能明白我的难处,也许不会。但我已经选择了把日子过好,把爱留给真正懂我的人——我的丈夫和孩子,这就足够了。

来源:柚一情感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