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10年前陪同盲友迈出奔跑的第一步,到目前与2300名志愿者一起,陪同600多位视障跑者训练比赛;不断超越自我,又变身全国助盲跑推广者,连续跨越11个省份,进行助盲跑志愿者培训……作为“一束光助盲跑”培训中心创始人,宋海峰以北京奥运村为原点,用脚步和牵引绳架起
8月6日,清晨六点半,北京奥森公园,宋海峰和志愿者们正陪伴视障跑者进行10公里跑训练。这是奥森一景,每周三周六清晨来此,都可以看到他们。
从10年前陪同盲友迈出奔跑的第一步,到目前与2300名志愿者一起,陪同600多位视障跑者训练比赛;不断超越自我,又变身全国助盲跑推广者,连续跨越11个省份,进行助盲跑志愿者培训……作为“一束光助盲跑”培训中心创始人,宋海峰以北京奥运村为原点,用脚步和牵引绳架起光明之桥,帮助更多“黯淡”的生命跑出光芒。
“释放多年生锈的身体,
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2013年,39岁的宋海峰被重度失眠困扰,开始跑步训练。那时,跑步成了他唯一的出口,不仅帮他战胜了失眠,更让他找回了生活的节奏与热情。
跑步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宋海峰认识了陪盲人按摩师、视障跑者何亚君一起训练的志愿者,由于助盲志愿者人数不够,志愿者邀请他,陪几位视障跑者一起跑步训练,宋海峰愉快答应。每个周末清晨的奥森公园,他用助盲绳拉着视障跑者的手,从1公里、3公里跑开始,慢慢增加到5公里、半马,再到全程马拉松。
期间,陆续有更多盲人按摩师加入跑步训练。宋海峰和这些志愿者不厌其烦地扳动着视障跑者的腿和胳膊,纠正跑步训练的动作。视障跑者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和改变:为了第二天能更好地训练,他们开始早睡、戒酒,生活步入正向循环,曾经的自卑被汗水冲刷,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强的自信。
一位盲友说:“参加助盲跑前,我的活动范围就在方寸之间,血压、血糖都高得吓人,参加助盲跑后,不仅三高降下来了,睡眠也变好了,整个人都轻快了好多!”
还有盲友说:“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特别怕别人用怜悯的眼光看我。参加助盲跑后,很多人都说在我身上汲取到了生活的动力,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2016年北京马拉松,宋海峰作为陪跑志愿者,陪同视障跑者何亚君以4小时30分的成绩冲过终点线。冲线那一刻,何亚君与几位陪跑志愿者紧紧拥抱,大声喊出:“原来我能这么强!”这些年来,何亚君刻苦训练,跑步成绩越来越好,目前马拉松成绩3小时22分,超越绝大部分普通跑者。
宋海峰在向记者讲述自己的助盲跑故事
这一幕,震撼了马拉松圈,更给无数视障者打开了一扇窗:我们也能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越来越多的盲友开始走出困顿,像何亚君一样释放“多年生锈的身体”。
“他们不是需要同情的弱者,
而是被唤醒的强者”
何亚君让宋海峰感知到视障者跑步运动的巨大潜力,刘海军则让他更坚定了助盲跑的决心——刘海军在他和其他志愿者的牵引下完成2021无锡马拉松后,身体健康状况欠佳。但在抽中2022年北京通州“副马”名额时,还想要“再试一次”。
众多助盲跑志愿者通过几个月时间,陪他一点点恢复,从慢走到慢跑,再到逐步提升配速。最终,在宋海峰和其他志愿者的全程陪同下,刘海军不但成功完赛,还创造了个人最佳成绩,更定下了新目标:继续挑战铁人三项。
这个决定让宋海峰深受感染,打算陪他一起日常练习,挑战铁三,“本以为是我在激励他,其实是他激励了我”。这种相互唤醒的力量,正是助盲跑中“双向托举”的温暖。
10年间,宋海峰和众多助盲跑志愿者们共陪伴过600多位视障跑者,也探索总结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助盲跑方法和理念。
譬如,他在培训助盲跑志愿者的过程中,让志愿者们戴上眼罩尝试跑步,用切身体验,理解视障者的恐惧与依赖。他说:“经历过这种训练的志愿者,才能给到盲友100%的安全感。盲友迈出的每一步,也是对志愿者100%的信任。”而“恰到好处的帮助”则是宋海峰助盲跑的核心,他说:“助盲跑要像陪哥们跑步,他们不是需要同情的弱者,而是被唤醒的强者。”
“我想让全中国1700万盲友
都奔跑起来”
“全国1700万视障者,我们在北京奥森十年才陪了600位,太少了。”宋海峰说。为此,他创立了“一束光助盲跑”培训中心,提升助盲跑志愿者服务水平和量级,迄今已培训助盲跑新志愿者2000余名。同时,以此为原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助盲跑,2个月走了11个城市做助盲跑志愿者培训和推广。
他还撰写纪实文章,开直播,做视频,讲述视障跑者的故事。
2023年4月,视障跑者刘正独自出国参加伦敦马拉松比赛。为了让盲友有参考、更自信,宋海峰让刘正语音发送实时情况,自己在北京守着手机,将他发来的60秒语音逐条整理,从出发登机到8000公里外比赛,记录近万字,为更多盲友“探路”。
2024年,宋海峰拍摄的助盲跑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达百万,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视障者奔跑的力量。
为了帮助更多盲人朋友摆脱身体的桎梏,宋海峰总是积极发动视障人士参与跑步,一起训练、奔跑;同时发起“陪青少年盲童跑步”计划,助力视障儿童身心健康;在多个社区半径一公里内发展助盲跑志愿者,并让他们得到专业化的培训……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