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农村等部门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和畜牧业“1453”增量行动,上半年全市一产增加值30亿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19元,增长6.2%,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千名科技人员下基层。选派1242名“三农”
今年以来
陇南市大力开展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
“五式”联动凝聚强大合力
为农民送政策技术资金
帮办可感可及好事实事
持续提升农民群众的满意度
提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决心
01
“下沉式”推广农业科技,稳粮保供给。
农业农村等部门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和畜牧业“1453”增量行动,上半年全市一产增加值30亿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19元,增长6.2%,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千名科技人员下基层。选派1242名“三农”战线党员干部、农业技术专家等组建农业科技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和大棚圈舍,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装备,开展政策解读、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服务600余场次,投入资金6.04亿元,创建农业基地345个,引进农作物新品种630份,建设示范基地25.26万亩。科学抗旱抢险保收成。农业、水务、气象等部门发布干旱、暴洪等灾害预警信息,制定抗旱防洪指南,指导农户科学防灾减灾。针对前半年持续旱情,安排专项资金578万元,组织灌溉30余万亩,有效降低旱情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今年夏粮产量稳中有增。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实施农机补短板行动,举办丘陵山地适用农机等现场演示会,综合机械化水平增长4.66个百分点。登记农业类科技成果22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区域试验站4个。发展智慧农业,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覆盖所有行政村和家庭,认证用户131万人。
02 “滴灌式”巩固脱贫成果,全力防返贫。
聚焦国家和省级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清单,扎实制定整改方案,开展全省“抓整改、补短板、促提升”行动及全市“守底线、提质效、促发展”八项行动,确保过渡期圆满收官。抓培训促监测。邀请省农业农村厅领导专题辅导、召开推进会议、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第一轮“三农”大督查,培训市县乡村干部及帮扶队员7000余人次,提高政策水平和实战能力,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1316户5442人,户均落实帮扶措施4.22项,风险消除率74.64%。严管理强帮扶。新调整轮换驻村帮扶干部282人,全市1707个脱贫村全覆盖组建驻村工作队,今年以来,驻村帮扶工作队严格落实《甘肃省驻村帮扶工作指引》,开展宣讲2.01万次,帮办实事1.2万余件,受益群众35万余人次。落政策固成果。加大产业、就业帮扶,持续巩固三保障成果,每个县(区)培育2-3个优势主导产业。脱贫人口务工就业35.1万人,农村学生辍学清零,农村低收入人群参保率99%以上,改造2302户农村低收入人群住房,63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巩固提升,自来水普及率95.2%。
03
“沉浸式”繁荣乡村文化,易俗树新风。
宣传、文广旅、体育、妇联等部门顺应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合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宣讲、文化体育及红色教育等活动,不断统一农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凝聚奋发向上的时代力量。组织巡回宣讲。宣传部门优化设置理论宣讲人才库,组建专业化宣讲队伍,常态化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宣讲,形成徽县田河村基层村社“理论宣讲轻骑兵”、成县袁武训农民义务宣讲员等亮点和品牌。妇联组织巾帼宣讲团开展妇联执委巾帼大宣讲视频展播活动,举办“涵养好家风·共筑家国梦”宣讲比赛,引导广大妇女群众传承好家风、涵养好家教、建设好家庭。传承农耕文化。举办乞巧节,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乡村阅读季”、联欢晚会、民俗非遗展演、书画摄影展、戏曲展演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800余场次,创作《白马圣典》《米仓魂》等农村题材文艺作品300余篇(幅),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7万余场次,惠及群众126万余人次。举办体育赛事。举办武都区坪垭藏族乡“石榴花开·和美陇原”全民健身主题示范活动、以“跟党奋进新征程·巾帼舞动新时代”为主题的陇南市“紫金杯”健身操舞大赛、徽县“银杏杯”和美乡村篮球邀请赛(村BA)、康县云台镇第三届农民运动会等全民健身赛事13场,参与人次达5万余人次,两当县获得“村超”甘肃赛区举办权。开展红色教育。推出研学“趣”陇南--赓续血脉·重拾红色记忆研学旅游线路7条,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两当兵变纪念馆、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开展“守护文化记忆、点亮信仰之光”等青少年主题研学活动12次,全市17个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共计611场次,参观人数达132.85万人次。
04 “引领式”提升乡村建设,强基促和美。
组织等部门深入实施“一强三引领”农村基层组织整体提升三年行动和民事直说赋能行动,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建设和美乡村,不断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农村党建引领。举办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和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党建专题培训班,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两委”成员和后备人员任职资格联审、村干部绩效考评等制度,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和美乡村塑形。全面实施“百千万全”和美乡村工程和农村“九改”工程,建设和美乡村150个以上、环境整治村1000个以上、“和美家庭”10000户以上。陇南市创新实施“百千万全”工程入选农业农村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第一批)。民事直说赋能。持续擦亮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品牌,开发民事直说线上平台,帮助群众“便捷说事”,助力干部“高效办事”,解决群众“急事难事”,今年以来,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94万条,办理事项2.73万件,办结率92.92%。
政法、公安、司法等部门把法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建设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和谐乡村。建设法治乡村。充分利用各村镇节会、集市等人群聚集时间,在广大农村开展民法典“进乡村”活动,围绕妇女维权、消费维权、交通安全、国家安全教育等主题开展普法宣传,宣传《农业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三农”法律法规,发放宣传折页1900余份、相关宣传品800余件。建设平安乡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平安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优化调整并划分网格3896个、配备专职网格员3896人,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乡村干部、民辅警、网格员和楼栋长等力量多方参与的矛盾风险排查体系,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行动。建设和谐乡村。开展第22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举办“石榴籽”主题活动70余场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布《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新型婚恋观弘扬时代新风倡议书》,举办“幸福联线·情定万象”集体婚礼暨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持续抵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有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同时,开展农村道路、森林草原防火、燃气取暖、自建房屋等领域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和排查整治,开展农资打假行动,严打涉农违法行为,全面排查农业领域安全隐患,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来源:陇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