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8日清晨,乐山市夹江县黄土镇茶坊村,杨加贵正在张罗一场田间测产会。今年插秧季,这位种粮大户的1000多亩稻田换了新品种。新品种表现如何?杨加贵需要专业的测产专家组给出权威的数据。
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 文/图
秋风起,丰收如期而至。4月插秧、8月成熟,今年的水稻收成如何?这是辛苦了几个月的种粮户关心的头等大事。
8月8日清晨,乐山市夹江县黄土镇茶坊村,杨加贵正在张罗一场田间测产会。今年插秧季,这位种粮大户的1000多亩稻田换了新品种。新品种表现如何?杨加贵需要专业的测产专家组给出权威的数据。
种粮大户参观杨加贵的稻田。
为啥要换新品种?说起这事儿,杨加贵倒起了苦水。原来,在夹江县,泽泻、川芎等中药材是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并与水稻轮作。大春种水稻,小春就种中药材,这种轮作模式辐射至周边峨眉山市、眉山市青神县。
但这几年,杨加贵和大伙儿发现,水稻的生长周期越来越长。“水稻生长周期长,产量就高,这本是好事儿,但这很影响下一季中药材的种植。”杨加贵解释,川芎和泽泻需要赶在每年白露之前,也就是9月初种下。一旦延迟,产量就会大幅降低。原本亩产200多公斤的泽泻,严重时产量就要下降一半。
在夹江县当地,药材种植是一年中种植户的主要效益来源。产量下降一半,效益就受损一半。杨加贵说,大伙儿都盼着能有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的水稻新品种。
“实际上,杨加贵的烦恼,四川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水稻种植区都有。”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蒋开锋说,四川水稻种植面积2800万亩左右,其中四分之一是稻—油、稻—麦、稻—菜、稻—药等两季轮作模式。其中,稻—菜、稻—药的茬口衔接尤其吃紧。
今年初,由蒋开锋团队选育的水稻新品种“泸香优8136”通过四川省审定。作为夹江县当地的种粮带头人,杨加贵第一个站出来“吃这只螃蟹”。
8月初,其他稻田还在抽穗扬花时,杨加贵的水稻呈现出象征成熟的金黄色。8月8日清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水稻育种、栽培以及技术推广专家,对这片水稻田进行了一次专业的测产。
杨加贵种植的“泸香优8136”。
随机选田、收割、测面、称重、水分测定……经过一套标准的测产流程,测产专家组组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黄富宣布了最终结果:“三块测产田,141天的生长期,平均亩产737.5公斤!”
“在大面积种植条件下,这个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表现足够出色,种粮效益稳了。关键是141天的生长期,比普通水稻提早了7天左右!”测产结果让杨加贵放下了心,别看这短短的7天时间,足够让种粮大户从容地安排下一季的作物播种。
“近些年,各地对水稻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水稻品种的生长期越来越长,对下一季作物的种植影响也越来越大。类似于‘泸香优8136’这种产量高、生长期短的品种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在四川将有非常大的推广潜力。”四川省种子站站长马晖很看好“泸香优8136”。
新品种推广企业、四川金色绿丹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旭说,今年“泸香优8136”只小范围示范了5000亩,明年计划推广5万亩左右。
两季轮作的茬口问题解决了,但杨加贵和种植大户们还有新的担心。这几年四川夏季气温越来越高,极端高温频繁,这已经成为威胁水稻产量的又一个问题。
“哪里有生产难题,科研团队的攻关方向就要瞄准哪里。”黄富说,这几年水稻品种审定越来越重视新品种的抗高温表现。“尽管极端天气频发,但依靠好品质和高技术,我们依然有信心取得好产量。”
来源:川观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