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有号称21世纪最红哲学家的赫拉利(哈拉瑞),上周我们刚刚聊过,他在5个月前的新书中,预言了AI毁灭人类的末日,随后,又给出了人类自救的解药,竟然还是正念与冥想,他把这叫做“信息节食”,还把冥想比作一艘能拯救人类的“智慧之船”……
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传说,西方精英们一直悄悄研习着古老的东方佛典,他们相信佛学是真的。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有任何能够因应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可能就是佛教了。
乔布斯也曾跟随乙川禅师修行多年,还把极简的禅意融入到每一部iPhone当中。
还有号称21世纪最红哲学家的赫拉利(哈拉瑞),上周我们刚刚聊过,他在5个月前的新书中,预言了AI毁灭人类的末日,随后,又给出了人类自救的解药,竟然还是正念与冥想,他把这叫做“信息节食”,还把冥想比作一艘能拯救人类的“智慧之船”……
甚至还有诺奖得主,于3年前发现了冥想与细胞端粒的关系,这竟然真的帮我们精神排毒,延长寿命?
最夸张的还是进化心理学家——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25年前的一场机缘,让他从达尔文的恶犬,变成了用正念和冥想重新迎回信念的佛学拥趸。
他被《外交政策》评为当今前100名全球思想家之一。
他用西方人熟悉的科学语言,用自己进化心理学的专业,写了一本书,叫做《佛学为什么是真的》,只为解释佛陀2500年前的话,全都是符合科学。
所以,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离奇故事?
正念、冥想与佛智慧,真的能拯救我们21世纪的AI末日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故事……
其实,这段经历,就写在赖特后来那本《佛学为什么是真的》当中,中文译名《洞见》。
据罗伯特自己透露,这一切,最原始的起因还要从1999年的经典科幻——《黑客帝国》说起。
本来,电影拍摄那年,当自己得知,导演将一本自己的《道德动物》给了主角儿——基努里维斯,让他从中体会哲思。
当时,自己还认为这是进化学派,借助电影,向大众传播的一次胜利。
可是,当自己看完电影后,却好像心中被种下了什么东西一样。
本来,电影中,基努里维斯饰演的主角——尼奥发现了自己生活,其实是母体AI打造的幻境,自己的真正得到躯体生活在吊舱里。
随后,反叛军首领给了尼奥两个选择,吃掉红色药丸回归现实,或者吃下蓝色药丸永远活在幻境里。
电影中,尼奥选择了红药丸,决心反抗母体AI。
而所谓的母体AI,矩阵幻境,如果站在进化角度来看,那不正是自己《道德动物》中所说的自然选择吗?
自然选择操控基因,基因操控人类,给人类施加压迫性的幻觉,达成目的。
原来,导演是拍了一部打碎基因枷锁,抨击进化心理学的电影啊。
赖特本能的发怒,但他却又理性的思考: 如果自然选择等于母体AI,那人类逃离母体,闯入现实的红药丸又是什么呢?
真的如进化学派所说的那样——不存在吗?
故事发展到这里,赖特说,在2003年,自己准备对仁波切发起攻击时,其实已经被心中的这个疑惑,折磨了整整4年。
当自己得知仁波切脑波研究时,第一感,并不是外界看到的那种,被点燃的斗志,而是某种内心深处的释怀。
因为,这些年来,自己早听说过佛学是一种破幻悟真的学问,冥想就是现实中的那颗红药丸,自己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学习。
所以,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态,赖特于报名了一个为期七天的内观禅修社,去往麻省乡下,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冥想静修……
当时,赖特参加的是正念冥想(mindfulness)练习,这是一套早在1971年,就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生物学家卡巴金(Jon Kabat-Zinn)去宗教化的生理学练习。
十分诧异,卡巴金这一派的生物学家当时几乎是赖特那一派是宿敌啊。
所以,赖特怎么来了?
教还是不教?
赖特本以为导师在见到自己后,一定会为难,但万万没想到,整个研习社,就像没人认出自己一样,开始教学。
第一课,很简单,导师不过让自己找个舒服的姿势,不一定是盘腿打坐,只要你舒服,你躺着、趴着、盖着被都行,只要不睡着就好,然后,开始盯着自己的呼吸,啥也别想,专注于自己的呼吸,仅此而已。
听上去,很简单吧?
其实,你可以现在就试试,真的很难啊。
赖特当年也是一样,本以为,这还不简单,可真当他开始盯着呼吸时却发现,自己维持专注的时间根本无法超过十次呼吸。
每当数到三四次呼吸的时候,他的思绪就开始飘了。
几天过去之后,赖特甚至感到沮丧,自己这脑瓜子怎么这么不争气?
直到第五天早上。
早餐之后,赖特猛灌了几杯速溶咖啡。
可到了冥想时,因为,咖啡因摄入过量,他的生理反应来了,下巴肌肉开始跳动,就像在磨牙。
这种感觉,不停地打断他的注意力,他尝试抵抗这种干扰,可根本做不到,接着,他心想,爱咋咋地吧。
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下巴不断痉挛的肌肉上,接着,继续专注于呼吸。
但这次,呼吸逐渐模糊成了背景,下巴紧绷感来到了感知舞台的中央,赖特突然有一神奇的感觉,那就是,磨牙还在,但是这种感觉,它仅仅在我的下巴上,并非在我所在,我已经不再等同于这种感觉,我似乎逃脱出了自己的感官,有了一种离开身体,向内观看的感觉……
赖特后来总结说,原来,这种体验,就叫做观(vipaśyanā)或内观,这是一种古老的修行方法,主要流行于上座部佛教。
另外,除了内观,赖特还了解到,藏传佛教的僧侣,喜欢用观看曼荼罗的方法辅助练习,这种方法自己也试过,感觉更适合艺术家,像自己这种理性主义分子,内观更适合。
还有一种练习方法,赖特也提到了,就是禅宗当中的坐禅,他也对禅宗似乎并不了解,只是一笔带过。
而我,其实也有同样的问题。
本来,在上座部和很多其他宗派看来,坐禅和内观近似,就是一种专注呼吸,不要想任何东西的专注力训练,可禅宗却说,坐禅并不是什么都不想,如果什么都不想,那母鸡、石头是世界上最会坐禅的东西,它们早该成佛了。
所以,坐禅一定要想点儿什么,可坐禅究竟要想点儿什么呢?
真的,这太难了,我根本想不通,感觉赖特也想不通,不知道我们观众里有没有哪位禅师能帮我解答……
接着说故事,有了初次内观的体验后,赖特又在书中继续介绍他接下来的发现与研究……
从最原始的佛陀故事出发,赖特锁定了一个词。
这个词就叫做苦。
赖特说,自己在读完大量的佛典后,发现,苦是一个贯穿佛学始终的词汇。
比如,佛陀为什么选择出家?
因为,看见了生老病死四种苦。
当时,佛陀29岁,还是一位尊贵的王子,但他在出游时,看见了途中老人、病人、死者,一幅幅悲苦的面孔,让他闷闷不乐。
他想为世人求得脱离苦海之法,于是出家,带着五位苦行比丘,组建了一个六人苦行僧团,先是六年,求贤拜师,又是六年静坐苦修。
然而,就像我们在金刚经的故事里聊过的那位婆罗门王子——悉达多一样,我们的佛陀悉达多,也在这12年的求师和苦修中找不到答案……
当时,佛陀苦修,每天只吃一麻一栗,整个人都瘦成一把骨头。
终于,有一天坚持不住,倒在了尼连河旁,正巧一位牧羊女路过,用羊奶混着肉末救了他。
随后,大难不死佛陀意识到,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他决定改修不执着于有无、苦乐的中道。
可这在五比丘看来,这简直是遁入魔道,他们因此离开了佛陀。
就这样,佛陀在苦修的第12年,成了孤家寡人。
但他没有灰心,而来到了一颗菩提树下打坐入定,发誓不达究竟,绝不起身。
就这样,整整在菩提树下禅定49天后,他洞悉了一切苦,他有了解脱之法。
可是,就在他准备站起身时,第六天魔王波旬拉,派下爱欲,贪恋和乐欲三魔女前来蛊惑,妄图阻止佛陀。
佛陀不为所动,波旬又亲自出马,却依旧无法阻止佛陀,于是,他在逃跑前说,到末法时代,我会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穿你的袈裟,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
就这样,佛陀战胜了波旬,他睁开眼,站起了身,可这会儿,自己孤家寡人,又向谁传道呢?
据说,最开始在森林中听佛陀布道的,是一只猴子、一头大象和一个强盗,于是,这就是后世《西游记》中的孙猴子、猪八戒和沙僧,猪八戒是因为中国明朝没有大象,所以用一个比较类似的猪猪形象来代替。
接着,佛陀想到了自己曾经的两位老师,想向他们传道,可不巧,这两位师傅都已经去世了。
随后,佛陀又想到离开自己的那五位比丘,于是,他决定前往鹿野苑,与那五比丘辩论、讲法……
然后,佛陀在这第一次说法中所论证的东西,也就是赖特,接下来用进化生理学所证明的东西——苦的真相,与解脱之法,终于要在佛陀与进化的双重语境下被表述出来了……
苦=不满足赖特说,苦,自己查过,在最原始的佛典中,写作杜卡(Dukkha),直译过来,就是不满足。
而不满足,这也是进化心理学派用实验得出的苦之根源。
比如,1998年,两位神经学家设计了经典的猴子与果汁实验。
实验中,猴子的大脑被植入电极,以检测它们颅内的多巴胺水平,多巴胺是一种能带来快感的激素。
接着,猴子面前有一盏灯,每次灯亮起后,猴子就会获得一杯果汁。
猴子得到这被意外收获的果汁后,十分快乐,颅内多巴胺飞速飙升。
随后,灯一次次重复亮起,果汁也一次次的带来快感。
可是,慢慢的,实验人员发现,有时候,哪怕没有果汁,只要灯亮,猴子颅内的多巴胺水平也会升高,这证明是灯光,而非果汁给它带了了快了。
而且,久而久之,实验人员甚至发现,猴子哪怕尝到了果汁,颅内多巴胺水平也越来越少,慢慢变得远不如看到灯亮来得高,这证明什么?
赖特说,这就是苦的真相——猴子感到的痛苦和快乐不过是一种幻觉,多巴胺哪怕在身体没有得到果汁,只是在看到亮灯时,也会轻易的操控你的苦与乐。
就像我们总想买个包,认为自己买了5万块的包以后,一定会很快乐,可是,真当你得到这包包后,你又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那么快乐,反而更进一步陷入了渴望10万块包包的苦与乐当中……
所以,这苦、乐幻觉的真相是什么?
是你不满足的欲望,这欲望又是什么?
是你基因、你身体操控你,直到的母体矩阵,黑客帝国啊。
如何逃离?
吃下那颗,名叫「苦集灭道」的红药丸吧……
故事回到2500年前的鹿野苑,佛陀也是这样为五比丘解说:
第一,苦(Dukkha),佛陀说,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
忧愁、悲伤、痛苦、绝望等等情绪是苦;
与让你不愉快的人相处是苦;
与让你愉快的人分离是苦;
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还是是苦;
这就是人生八苦,八种不满足而已。
第二,集(Samudaya),原意为兴起,佛陀说,让你感到苦的不满足感从何而生?
生于你的贪爱与渴望,后世把这叫做贪;
也生于你的恐惧和焦虑,后世把这叫做嗔;
而后世所谓的痴,正是贪与嗔的总和,痴让你陷入幻境,无法自拔。
洞悉这一切,你就做到了集,看到了苦的兴起……
贪嗔痴,听还是还是有点儿抽象是不是?
但别怕,赖特举着他的《道德动物》来了,这个他们进化学派研究是十分清楚,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基因操控你的目的,就是让你延续基因,因此,有利于延续基因的事儿,基因就会用多巴胺等一些列激素给你快乐,鼓励你再去做,而不利于延续基因的事儿,基因就狠狠的用激素惩罚你,让你感到饥渴难耐,让你感到百无聊赖。
可是,基因一方面并不是为了你好,另一方面,基因进化缓慢,还在让你适配20万年前,走出非洲和冰河地球的生存模式呢。
比如,为什么你一看到甜食就想狂吃狂吃?
因为,冰河时代吃一顿甜食,摄入糖分很难得,好不容易碰到一颗成熟的果子树,当然自助餐的最高境界——扶墙进扶墙出……
可现在不一样了啊,甜食很多,糖分很大,你还被基因迷惑,狂吃狂吃?
真的,就像我们很早之前聊过的一样,吃糖变僵尸,糖给你的成瘾性,专家们用小鼠实验得出,比标准成瘾物还强。
这种成瘾不仅仅是让你不停的吃糖,想想你小孩戒断糖果时的那种狂躁?
别以为你没有,你只是不敢真心的表现出来而已,你戒糖时,颅内的戒断风暴,一样会让你狂躁,让你偏执,让你很像打人。
这就是基因的陷阱,被佛弟子们叫做贪。
同时,为什么你要买5万块的包包?
别扯那些没用的,进化学派的基因研究指出,你就是害怕别人看不起你,你要用5万块的包包来证明自己很强。
而为什么你要证明自己很强呢?
因为,这依旧是基因为20万年前走出非洲所设计的程序。
当时,如果你被部落抛弃,你被人们看不起,那你几乎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我们的基因至今都让我们极度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否者,一旦别人一个眼神,就能让你陷入到20万年前走出非洲的恐惧,甚至有时候都不需要眼神,只需要你自己瞎想,与别人一比较,你就会对未来产生深深的焦虑,这让你不得不花5万、10万、20万去买包包……
可是,现在社会,还是20万年前的非洲丛林吗?
当然是,广告商、焦虑的制造和贩卖商,当然会告诉你,别输在起跑线上,别让自己像个土鳖,然而,他们不过是基因母体的帮凶而已,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被讨厌的勇气,你再想想这话?
是不是和佛陀一样,是让你活出真实,逃离虚幻的方法?
后世的佛弟子们,把这种基因陷阱,叫做嗔。
接下来,贪+嗔,基因用快乐的奖励和恐惧与焦虑为我们罗织幻境,让我们深陷其中,为它而工作,为它而传播……
这场基因矩阵,基因版的《黑客帝国》正是赖特他们进化学派早就洞悉的真相,被佛弟子们叫做痴……
所以,这样看来,佛陀仅仅用了两句话,就彻底征服了达尔文的恶犬啊,比达尔文站的更高,看得更远,赖特的理性,让他不得不拜服与佛陀的智慧之下……
接着,佛陀的「苦集灭道」红药丸还有第三句话……
灭(Nirodha),原意为止息,佛陀说,五比丘,你们刚刚已经看到了苦的兴起,接下来,你们就需要用主观意识去让它止息……
至于怎么止息,佛弟子们说得那就十分玄乎了,名叫——空。
可什么是空?
别怕,赖特又拿着进化心理学的实验来了。
他说,2008年,有一组神经学家,用大脑扫描的方法,探究红酒与故事之间的关系。
实验人员给受试者分配多种不同的红酒,分别标上不同的价签。
但是,标价90美元和10美元的两种红酒其实是一样的。
受试者普遍更喜欢90美元的,这也毫不奇怪。
真正奇怪的是,他们做出这些评价时大脑内部反应。
当他们喝下90美元红酒时,大脑内侧眶额叶皮层(mOFC)更活跃。
这一脑区先前早已证明,与很多快感有关——不仅仅是味觉,也包括嗅觉和音乐。
所以,这项实验表明,当你听闻故事时,大脑就开始帮你脑补快感,并且,大脑会十分「人不是货,价识货」,让自己在90块钱的故事下,比10块钱的故事,更加兴奋。
人就是人脑的本质,而看破大脑「茶里茶气」的本质,也就是佛陀所谓的「空」。
空与色相对,「色」在赖特的进化语境下,也就是各种各样人为赋予的故事和定义。
比如,一把尺子不值钱,但要说这尺子是乾隆皇帝用过的呢?
那得拍出上千万天价了吧。
然而,它的本质,还是一把尺子,乾隆用尺,这不过是它被赋予的「色」。
「色即是空」啊,这是在说,任何事物,如果你都能抛开一切情感和故事,置身度外的看它,你会发现,它们都没有「色」,而是「空」。
接下来,究竟如何做到「空」,这个太难了,很多佛弟子一生的修行,都是在悟空。
但佛陀毕竟这会儿还在和五比丘辩论,不可能让他们去悟,只能给出更进一步的方法和逻辑。
于是,2500年前的佛陀,又在鹿野苑说了第四句话……
道(Marga),原意为道路,佛陀说,首先要走中道,先前你们搞苦修,这是一种极端,而与苦修相对,走世俗、享乐的道路,又是另一种极端,看清中道以后,我这里有八种方法,一共八层境界。
第一,正见(sammāditthi),先跟罗伯特·赖特他们进化学派好好学学,看透苦、集、空、色的本质;
第二,正思惟(sammāsamkappa),跟着前面的真相正见,你要明确目标,红药丸、蓝药丸,到底怎么选?
如果你既然选了红药丸,那就不要分心,现在你即将去到锡安,不要到处乱想,否则会陷入《黑客帝国》中,那个永远轮回的车站,不上不下,十分痛苦。
第三,正语(sammāvāca),开始修炼吧,从不瞎扯淡开始,因为你一扯淡,你一讲故事,这个世界就增加了「色」,而你的目标是要悟「空」。
第四,正业(sammākammanta),后世的鸠摩罗什说,烦恼是道场,生活中有足够你修炼的各种「色」,你要控制情绪,不要被贪嗔痴的基因陷阱又用一点点淫邪、一点点占有欲,一点点焦虑和恐惧就让你又落回基因母体的幻境当中。
第五,正命(sammāājiva),干点儿正事儿,我知道生活也需要苟且,但你谋生的手段往往会让你不知不觉中重新落回基因母体的幻境当中,你要注意。
第六,正精进(sammāvāyāma),不断的精进以上五点。
第七,正念(sammāsati),如果你难以精进,那你可以用正念冥想的方法,让你从身体和感官从脱离出来,更加高维、客观的看待自己,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八,正定(sammāsamādhi),当你在正念中越来越客观的看待自己,看待万事万物后,你就会慢慢发现,一切都是「空」,内心将无比的平静、自由。
这大概就是明就仁波切所展示的那种「神经可塑性」吧,做到以后,你就成了自己真正的主宰,你终于逃离母体,来到了锡安。
你不再是基因的奴隶……
到此为止,2500年前的佛陀在鹿野苑对五比丘的初次讲法结束。
五比丘似懂非懂,佛陀,似乎也看出了他们的疑惑,又说,五天后,我再给你们一个证明我上述观点的终极法门,你们可以先思考一下,「我」究竟是什么?
对啊,我究竟是什么呢?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很显然,我不是各种感官,也不是各种情绪,就像那部传说是乔布斯真正遗作的皮克斯动画一样——《头脑特工队》,乔布斯似乎也从禅宗当中看到了这层智慧。
我是大脑中那五个情绪小人吗?
显然不是,是他们五种情绪正在操控「我」这台机甲啊。
而我真的就是这台机甲吗?
显然也不是,因为「我」也可以反向控制五个情绪小人儿……
所以,我究竟是什么?
2500年前的时间,很快来到了五天后,这时,五比丘也是化身五个小人,分别从五蕴的角度与佛陀展开辩论。
色蕴指身体感官;
受蕴指各种情绪;
想蕴指各种认知;
行蕴指想法行为;
识蕴指意识存在。
可哪一蕴是我?
很显然,如果色蕴是我,我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么?
我能控制色身不去感受么?
所以,色身不在「我」的控制之下,既然控制不了,怎么能说它是「我」呢?
依次类推,其他四蕴也都是如此啊,真正的「我」应该类似于「生命的首席执行官」,可你却偏偏找遍全身,也找不出这个「我」的存在。
「我」本想好好看书,结果没多一会儿那个谁就让「我」开始刷手机了。
「我」本想好好爱家人,可一股子恼怒上来,那个谁又开始让「我」愤怒咆哮了。
「我」究竟在哪里?
「我」又在被谁左右?
说到这里,佛告诉五比丘,我的本质,其实是「无我」,了解了这一点,你才能更好的悟「空」。
而故事发展到这里,赖特也说,自己从正念冥想的训练中,似乎感受到了这种「无我」的状态,当他有了内观的体验后,他又在一次冥想中,忽然被窗外的电锯声惊扰。
电锯的「色」会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德州电锯」联想到恐怖与死亡,可是,当赖特专注于呼吸,让「我」再次脱离身体,进入到某种永恒当下的「无我」状态时,他说,自己听到的电锯声,不再是电锯声,而是去除了一切含义,一切「色」的单纯声音而已,听声音的也不是「我」,而是某种「无我」正在从高处看着「我」如何通过耳朵,通过大脑,通过意念去听取那声音。
难道,这就是前面我们金刚经故事里佛陀所说的A=非A=A,这是你要在「无我」境界才能观察到的东西?
或许是这样吧,赖特认为,「无我」这也和神经学的研究结论一致,因为,有一本名著,叫做《理性动物》其中讲得就是科学家如何发现大脑内部的七个情绪模块,发现它们其实是一个委员会,没有任何一个模块可以独裁「自我」,包括所谓的「理性」也不过是大脑事后诸葛亮,骗你让你觉得你有自由选择的一个过程而已。
但同时,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又告诉我们,像明就仁波切那种极端情况,又却是有一个高于模块委员会的「无我」在揉捏大脑这坨面团,让它照着某种快乐方向发酵。
这种「无我」被叫做神经可塑性(neuronal plasticity)。
所以,我其实是某种高维存在的揉面者?
是「无我」的投射?
如何体会「无我」呢?
赖特说,从专注于呼吸开始吧,慢慢的你能极端专注于当下的任何一件事儿,可以专注的看一朵花,可以专注的体会饭菜的味道,可以从任何一件简单的事情中,体会到极大的自由和快乐。
这个时候,你就离「无我」越来越近。
回到现实回到现实,真的这有点抽象,可能我还达不到「无我」的境界吧,也很难继续帮大家解说。
总之,赖特于2017年写出了这本《佛学为什么是真的》,主要集中在佛陀悟道后最先流传下来的一些经文和故事。
再配合他深刻的进化学派理论知识,用科学为佛陀的言论做注解。
他认为,自己是将佛陀的言论去宗教化以后,呈现给大家的纯粹学问。
他认为这些佛学,符合现代科学的观察和结论。
佛陀是一位不借助任何仪器和实验,早在2500年前,就达到相当高度的研究者,甚至他所给出的正念冥想药方,也绝不是虚幻的骗局,而是真的能影响神经功能连通性,控制情绪,有益身心的方法。
比如,谷歌、苹果、微软,雅虎、思科等等硅谷高科技企业都为员工设有冥想室,许多CEO都想当年的乔布斯一样,亲身有过造访东方,学习冥想的经历。
甚至就连看上去有点儿不着调的马斯克也曾说,冥想是平静思想和创造通往直觉之路的好方法。
我不会说我对(冥想)很虔诚,但我认为它对生产力和整体心灵平静有好处。
接着,当赖特的书出版5年后,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家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elen Blackburn)甚至从分子领域,直接观察到了正念冥想正在保护细胞端倪的证据……
最神奇的端粒故事我们知道,端粒是染色体顶端的一小段区域,细胞每复制一次,端粒就会缩小一截。
当端粒彻底消失时,细胞不在复制,提现到人身上,就是人体寿终正寝,做到了终点。
这位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就是研究端粒的大师,她因此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起初,她发现,有一种四膜虫(Tetrahymena)几乎从不衰老,接近永生,而更近一步研究发现,是它体内端粒酶起了作用,在不断的修复端粒。
所以,人类是否也能利用这些端粒酶?
研究的答案是肯定的,而在这肯定答案之下,伊丽莎白却又悲剧的发现,端粒酶会大幅提高癌症的发生概率。
这结果真让人沮丧啊,甚至她这沮丧的气场都影响到了他的一位心理学朋友。
朋友打趣的说,心理压力过大,没准儿会让你端粒变短哦,没什么大不了的,开心点儿就好。
然而,正是这一句话,让伊丽莎白提起了兴趣。
她直觉般的认为,应该研究研究心理压力与端粒和端粒酶之间的关系。
于是,她找到了180名照顾自闭症儿童的妈妈们,检测她们的端粒长度,发现她们的端粒比正常人短很多,而且随着照顾的时间增长,她们的端粒酶越低,长度也下降的越快。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压力可以影响端粒酶浓度,从而影响端粒,缩短寿命。
然而,是否可以逆向这一过程呢?
伊丽莎白很快又联系到一家正念冥想静修院,将一些志愿者送过去进行为期三周的冥想训练,结果现实,与对照组相比,完成训练的参与者,端粒酶水平竟然提高了30%。
随后,她自己也参加了一场为期六天的正念冥想静修,她深刻感受到冥想对心理状态的积极影响,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
她表示,短时间的冥想能够让她集中注意力,避免陷入忙乱和分心状态,她甚至在一篇科学论文中引用佛陀的话说, 身心健康的秘诀在于不过分忧虑过去,不过分担忧未来,而是明智而认真地活在当下。
这真是太神奇了……
本来,这期节目只是一期《金刚经》系列的会员影片。
毕竟,前不久《你的心灵不需要课程》事件,关注度很高,我实在不想在大众频道里聊这样一个有关冥想的故事。
包括我们上周,赫拉利的故事,为什么最重要的解药部分也不在大众频道里接着说?
因为,赫拉利说得也是让我们正念,让我们冥想,让我们为自己作「信息节食」来对抗AI浪潮。
这些东西我真的不想直接说出来惹争议。
所以,我通常都是放在会员频道小范围分享。
但是,今年这小半年节目做下来,我真觉得世界变化的太快了,赫拉利预言的没错,我们的世界正在剧变,AI的崛起,世界的割裂,硅幕的诞生,这势必让我们每个人都忧心忡忡,然而,如何在这剧变洪流一般的时代中快乐的生活下去?
也许,2500年前的佛智慧,真的值得我们参考。
专注当下,慢慢悟空。
最后,本周的会员影片,我们再来分享一个赖特推荐给所有人看得「悟空」故事吧。
这是一个发生在南非的真实故事,赖特说,我不能透露更多,否者就会毁了它……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怪不得都说科学家历经千辛万苦爬上山顶,结果发现佛陀早就坐在那里……
来源:自说自话的总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