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多年的行业沉淀,他其实自带流量。召开珍酒50周年庆典、签约姚安娜为白酒“申遗大使”、推出“大珍·珍酒”……行业低迷的2025年,珍酒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深度调整的行业“静默期”的神经,频频动作着实带来不少热闹与话题感。
随着“大珍”的强势上市,吴向东有了新的身份——“酒业流量担当”。
基于多年的行业沉淀,他其实自带流量。召开珍酒50周年庆典、签约姚安娜为白酒“申遗大使”、推出“大珍·珍酒”……行业低迷的2025年,珍酒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深度调整的行业“静默期”的神经,频频动作着实带来不少热闹与话题感。
要数最轰动的,还是“大珍”的上市。高频的个人IP短视频输出、密集召开的万商联盟创富论坛、连发多封致联盟商的公开信……吴向东亲自操刀,对这款产品倾注的精力堪称前所未有,也让这款新品在短短两个月内几乎席卷酒业。
“‘大珍’就是想打造成行业的超级单品,成为‘第二个茅台’”“‘大珍’就用600元价格对标3000块的品质”“企业的使命就一个,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中产阶级”“我比较反对白酒过度低度化,威士忌降到40度,也不往下降了”“如果从未来100年来看,中国年轻人还大有机会、大有希望”……
就在上周,在珍酒新落成的综合楼里,酒业家对话了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两个小时的专访里,他的话题围绕“大珍”展开却不限于“大珍”,背后是他看到的行业缝隙,是超越一支战略大单品的更大战场。
“我做梦也想做一个像茅台一样成功的产品”
“我做梦也想做一个像茅台一样成功的产品”。对于势头正盛的“大珍”的定位,吴向东直言不讳,“大珍”对标的就是飞天茅台,甚至茅台15年这样的超级单品,承载着珍酒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销售额期望。
2025年,行业调整期持续得猛烈而深刻,100-300元的大众价位战事不断升级,承载着酒企更高的规模增长重任。用大众的视角来看,定价在600元价位、瞄准中产的“大珍”显得另类。用吴向东的话说,行业看这个新品,就像是“今年是饥荒年代,大家饭都没得吃,很不适合再生一个小孩出来”的感觉。
吴向东的视角不太“大众”。在翻涌的红海市场里,他看到了新的行业缝隙:白酒在改革开放以后40多年里的市场地位毋庸置疑,酱酒又是最近20年里快速成长的品类,其背后是4亿个中产家庭的真实消费人群不断滋长的“喝好酒”诉求。
“600价位段,在白酒尤其是酱酒行业,是有巨大吸纳力的赛道,它承载很大的市场需求,可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吨。”吴向东分析。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产品真正把需求激发起来,市场机会不可限量,正如爆火的“Labubu”。把“大珍”打造成白酒行业的“Labubu”,也是吴向东对“大珍”的规划蓝图。
底层逻辑是田忌赛马,用“600块的价格对标3000块的品质”。某种程度上,酱酒行业的竞争中,基酒等同于未来,并不是靠资本就能突破的护城河。“大珍”的底气也来自于此:12万吨的优质酱香基酒,全部陶坛储存。
因此,传统一款酒调配基酒不超过20种,“大珍”用到了200种基酒,比以往多了10倍。这是“大珍”区别于珍酒其他产品的两大重要维度之一,也是吴向东提出的“复杂而不异杂”。另一个维度是“优雅”,“喝到嘴里觉得好,想继续喝。”他解释。
产能上的不断投入,是珍酒近年来留给行业的印象。“我收购的时候它(珍酒)就有700多吨基酒,产能起点其实很早。”吴向东也说。近年来,行业回归、大量酒企减产,珍酒没有减产。经济不景气,卖得少了,在他看来,基酒储备反而更多了。
在吴向东看来,对标茅台不是模仿,是追求珍酒自身的独特。“很多人说离开茅台镇做不出茅台,这话千真万确,因为茅台就是茅台,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但不代表离开茅台镇就做不出好的优质酱酒,这完全是两码事。珍酒也可以做出顶级酱酒,但不可能完全跟茅台一样,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吴向东说。
“宽进严管”模式下的“三不准”:不准线上销售、低价倾销、走批发卖同行
上市两个月以来,行业关于“大珍”的讨论源源不断,签约敲锣的声音此起彼伏,是酱酒行业近年来少有的现象级新品。
▍吴向东在万商联盟创富论坛现场
吴向东透露,到目前为止,“遵义论坛”已召开44场,超5000人参与,其中超1500个客户已经签约打款。按参与的人数来算,签约比例达30%。“每天都在排队发货,每天也都有人报名,还有2000人排队在等。”吴向东的期望是,未来能有2万家客户签约。
“酒质不错”的市场反馈之外,行业更关注的是,在经销商纷纷缩减代理品牌的市场环境下,“大珍”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了大家主动联系签约。
两个月后,“大珍”模式开始浮出水面:较低的准入门槛、限量签约和持续收益机制,构建起杠杆式的财富共享体系,从根本上重塑了联盟商的合作信心。更重要的,严谨的管理体系,直面酱酒破价的行业痛点。
若用一个词来概括,“大珍”的模式实则是“宽进严管”。其对联盟商的要求是,能够直接触达消费者、一年团购卖一两百件大珍。对于能够签约的团购商来说,这一要求并不高。但在这背后,还有吴向东对联盟商的三条“禁令”:坚决不要线上销售;坚决不要低价倾销;坚决不能批发出货给同行。
“(触及红线)处罚力度很大。”一名签约联盟商也向酒业家证实。其实,吴向东看得透彻:“这个产品还是成长阶段,还不是靠批发可以赚钱的时候,大家都实实在在去找到自己的消费者,这个时候走批发也走不动。”
利益的绑定是签约的核心纽带。在持续举办的“遵义论坛”上,吴向东提出了“一群人、一瓶酒、一辈子”的理念。
“过去你有短期利益,大家就跟你干,现在我们不仅仅是有短期利益,还有中期利益、长远利益,都打通了。”吴向东说。“这是一个非常创新的项目”,在他看来,在当下的艰难形势下,“大珍”能快速起势,就在于整个机制、渠道管理的设置,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过去很多费用都打折扣了,渠道承压以后,很多费用都牺牲在渠道。本来是做品牌、做营销、做消费者体验的,结果变成了渠道降价、乱价。”在渠道模式之外,“大珍”模式的另一个核心点在于,能够更直接地触达消费者,让消费者建立对珍酒的品牌认知、酒体认知、文化认知。
“做好一款酒、把酒做好,只是有了‘1’而已。后面的0很重要,渠道、传播都是后面的0。”吴向东总结。
关于自动化、低度化与白酒未来,吴向东的“悲观”与“乐观”
在白酒企业纷纷加码自动化、智能酿造时,不难注意到,珍酒鲜有关于这方面的宣传。不久前,吴向东在一条视频中也谈及不能过度自动化,遭到网友的评论质疑。
采访中,吴向东也重申了他的观点:“现在这么多人失业还去搞自动化,不是发疯吗?自动化已经是20世纪的事情,现在不代表先进,真正先进的东西是看不见的。企业如果为自动化而自动化,这个课题没有意义。”
在他看来,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过度竞争。“最后大家都不赚钱,只好去裁员、降薪。”企业的使命就一个: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中产阶级。
▍贵州珍酒石子铺厂区
这在数据上或许更为直观。自2009年收购以来,吴向东为珍酒累计投入超120亿,厂区面积扩大11倍,产能从2000吨上升至4.4万吨,增长22倍,员工人数增长了40倍,销售收入增长了300倍,上缴税金增长340倍,利税增长430倍。
他很钦佩任正非。“华为现在30万员工,100万收益的大有人在。”吴向东表示,华为白手起家到现在,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我是他的粉丝,很想当面跟他请教,中国企业家到底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回到白酒行业,一些问题也正迫切待解。比如,500万烟酒店该何去何从?
“未来形势还是蛮严峻的。”吴向东指出,当前高档烟亏损,名酒大单品不赚钱,烟酒店难以为继。他判断,未来5到10年烟酒店大概率会减少1/3,经销商大概率也要消亡1/3。“国家应该重视,应该保护。”
但是,无论是酱酒还是白酒行业,吴向东都并不悲观:“任何对酒行业的悲观,都是短时间的。”
“酱酒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类。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大。”他分析,过去是“我喝好、你喝倒”,客人喝多一点,自己喝少一点,舍己待客;但现在物质过度,变成“你喝好、我喝好”,喝酒的场景更多是为了自我愉悦,是朋友之间的交流、灵魂碰撞。酱酒正符合“喝好”的观念:粮食要存1年,酿造1年,基酒至少还要存放3~5年,这实际上就是好酒的诞生过程。
未来的白酒市场,吴向东认为有两类,一类是快消品,一类就是真正的白酒,靠品质取胜的中高价位的白酒,酱酒自然属于后者。
他也明确反对白酒过度低度化:“白酒的本质就是因为它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不能喝,少喝几杯就行了,用小杯子就行了。威士忌降到40度,也不往下降了。”
他呼吁对酒业有更多的包容性,看到白酒行业背后的贡献。“酒业是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解决很多就业、税收。有人说酒是耗粮的,其实酒是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保障。酿酒可以刺激农民种粮,酒都不酿了,农民不种粮了,到了真的灾荒来了,农田都废弃了。”
他对行业的乐观也延伸到对整个社会的预判。“当前大环境下,年轻人不要只看到短时间的困惑,这是改革开放几十年以后必须要面临的调整。如果从未来100年来看,中国的年轻人还大有机会、大有希望。”吴向东说。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