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I时代,英语学习有没有可能诞生创新的解决方案?一直以来,“英语”领域天然是产品创新的沃土,创业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学习方式切入——不管是在线外教、分级阅读APP、AI口语、阅读营,亦是听力机磨耳朵等硬件设备,仅是背单词产品都有各类花式的定位。多知了解到,两
AI时代,英语学习有没有可能诞生创新的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英语”领域天然是产品创新的沃土,创业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学习方式切入——不管是在线外教、分级阅读APP、AI口语、阅读营,亦是听力机磨耳朵等硬件设备,仅是背单词产品都有各类花式的定位。
多知了解到,两年前从好未来离职的、前学而思网校总经理刘庆逊近日亮相,宣布推出AI情境学习系列产品:瓦拉星球,并即将全面首发首款产品:瓦拉英语。目前,该项目获得了北极光创投、顺为资本、好未来集团等1200万美元的投资。
“瓦拉英语”是刘庆逊团队研发、打磨了近两年的产品,中间经历了多次推倒重来。刘庆逊在接受多知访谈时表示,“瓦拉英语”已经达到了相对满意的状态。令他兴奋的是,借助AI,“情境”式、千人千面的英语学习产品,团队做出来了。他认为,这个产品在英语学习领域是革命性的。
简单来说,瓦拉英语是一款针对剑桥英语体系的学习产品,目前上线的级别对标KET考试。瓦拉英语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动作等元素构建出真实情境,通过“瓦拉星球探险”的剧情,给KET中的每个单词、句型赋予存在意义,有关听、说、读、写的题目与故事情节是一体化的,孩子在沉浸的环境中自然习得英语。其中,所有剧情对话、题目生成和反馈都由AI大模型驱动。也就是说,瓦拉英语“以游戏技术构建沉浸式虚拟世界,用教育内核设计完整学习闭环”。
刘庆逊强调,瓦拉英语是一款教育内容产品,但不是“游戏化学习”产品。“我们是披着“游戏外衣”的课程,不是披着“教育外衣”的游戏。”
之所以采用沉浸式的CBL(context-based learning)情境学习法,他表示,“很多英语学习可能从记忆开始,背单词、背课文,然后慢慢往应用靠拢。而瓦拉英语的理念是从应用开始,直接让孩子在情境中用英语。”
01 实测:在AI+真实情境+剧情角色扮演的模式下学英语,感受如何?
瓦拉英语是原创的系统化的课程,其对标剑桥英语等级,贴合原版教材,同时又考虑了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这在多知的体验中有所感知。
对于为什么选择剑桥英语体系?刘庆逊告诉多知:“一方面,很多中国孩子都在学习剑桥英语体系;另一方面,剑桥英语是世界最受认可的英语课程体系之一,方便未来全球化。”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KET考试通常需要1500词汇量,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在瓦拉英语完成闯关,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瓦拉英语最先上线的是瓦拉2级(L2),目标1年可以通关KET,共包含1654个核心词汇、960个实用句型。
瓦拉英语构建了一个叫瓦拉星球的虚拟世界,这是人类发现的一个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人类需要去开拓它,而孩子将以“天才少年”的身份参与星际探险。
多知邀请一位即将升三年级的小朋友共同体验瓦拉英语L2“出发瓦拉”相关的5节情境课程,分别是:lesson1 “天外应召”,小朋友接收包裹,收拾行李,准备前往瓦拉星球探险;lesson2“挚友离别”,与好友告别,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托运;lesson3“新的友谊”,飞行途中认识新的朋友,自我介绍;lesson4“空中劫持”,太空海盗劫持飞船,紧急情况如何处理,联系太空警察,化解危机;lesson5“伪装疑云”,通过制作食物,根据线索找出隐藏的坏人……
在瓦拉英语学习,新用户可以根据性别、年龄给自己设定一个角色,然后选择课程。
每一节课都在沉浸的故事中进行,故事的介绍可以设置为自动播放或手动播放。以 Lesson 1为例,情境围绕pick up、clean等单词和“我叫XX”,“我今年几岁”等句式展开。
第一关,接到去瓦拉星球的任务(对应的是词汇与口语能力)——
风沙画面中出现名叫Amy小女孩(小朋友设定的角色),天气恶劣,一架无人机在狂风中盘旋后落地,这时Amy需要“拾起”无人机,小朋友需要选择相对应的词汇。
无人机因风沙卡住了,Amy需要回到家里清洁无人机,这时题卡界面需要小朋友选出“清洁”这个单词。
无人机重启后告诉角色需要去瓦拉星球探险,需要确认身份,小朋友要用英语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等信息。
确认身份信息后,Amy需要做什么呢?这时有一个虚拟大脑的角色Brainy出现了,她可以说是AI tutor(类似游戏中的NPC),它是指引Amy打包行李、规划出发时间和行程。
紧跟着,来到第二个任务,准备行李(对应的是词汇与语法能力)——
去太空旅行需要什么?系统给出了清单,而这也是任务重所使用到的单词。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全部围绕这些单词展开,如找到行李箱、找衣服、找护照……
比如,Amy需要打包行李,需要装上自己的衣服,找到护照……这些都是任务,有时候是需要根据单词找到对应的物品,有时是需要选择正确的单词,有时是朗读句子……可以说,将KET的听、说、读等技能巧妙地融入其中。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如果不懂还可以求助。以找出行李箱为例,如果看不懂“suitcase”这个单词,还可以点击左侧的Brainy头像,她可以给出中文解释。
接下来是阅读太空旅行的清单(对应的是阅读理解能力)——
小朋友需要阅读太空旅行的清单,根据短文的内容来解答题目,从而完成任务。
最后一个环节“与Ben告别”(对应的是口语对练)——
在出发之前,Amy想要跟自己的好朋友Ben告别,要表达出自己要离开,去瓦拉星球探险,自己会很想念Ben,系统会推荐相应的句式,锻炼小朋友的口语表达。
这时,角色需要自己完成5个回合的对话,表达出相应的句子。如果不知道如何表达,也可以点击左下角的悬浮按钮求助。
通关后,还可以进行“知识回顾”,即“巩固练习”环节,小朋友可以练习本节课所学到的单词、短语和句子。可以看到,瓦拉英语希望通过构建“学-练”闭环,以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知识回顾”中,有根据汉语找到相应的句子,也有根据语音找到对应的单词,还有根据句子进行口语表达,题目亦是对应KET的“听、说、读”能力。
体验下来,每节课约25-30分钟,每个知识点互动3-5次。刘庆逊提到,使用瓦拉英语,大概每周能学30个单词,30 个句型,1个语法,1个发音。
多知体验发现:
第一,在真实情境中沉浸式的学习是瓦拉英语最大的差异化,这款产品并没有“老师”的角色,而是完全由故事驱动,孩子主动去探索。
第二,故事情节与任务是匹配的,一体化的,而不是割裂的状态。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剧情连贯的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演进,角色需要运用语言知识解决问题,而这些任务就是KET的相关知识点。
第三,在沉浸式情境中学习,扎根记忆,且有练习环节,形成“学-练”闭环。孩子通过与角色对话、完成各种任务,锻炼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在巩固练习环节,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如单词拼写、语法填空、阅读理解等,锻炼读写能力,孩子喜欢这种轻松无压力的学习方式。
第四,瓦拉英语已上线的L2内容瞄准的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孩子,如果基础薄弱,可能会有卡壳,完成的时间会延长;但据观察,孩子即便不能完全理解,也被有趣的情境所吸引主动跟着学下去。
第五,AI技术融入情境中交互。如果孩子卡住了,AI则化身辅助工具,比如翻译或给出例句。
据瓦拉英语团队向多知反馈,现有版本还不是9月首发上市销售的完整版本,接下来,瓦拉英语会更新每日课后练习,每个单元的知识模块学习,KET真题模考,给家长的学习报告等,以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02 风向变了:“孩子喜欢成为家长选择产品的第一要素”
“家长现在选产品的第一要素变了,以前家长把学习效率当作第一考虑因素,现在更关注孩子是否喜欢。”刘庆逊发现,瓦拉英语的测试用户中,86%的学生每日主动学习超30分钟。
刘庆逊总结:“CBL情境学习法的吸引力来自能完好地实现知识意义建构。知识意义建构的关键点,是如何让学生真实感受自己进入到了一个场景中,真实把自己投射到了一个故事情节中,真实产生了要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是我们所认为的‘从场景到情景,再到情境’三种逐步递进的教学方式。”
刘庆逊在访谈中解释,真正的CBL情境式学习需要满足三个层次:
场景:提供了如机场、餐厅等真实环境;
情景:在场景中融入故事情节,激发情感共鸣(如“参加机器人大赛”);
情境:身处其中的学习者主动参与互动,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例如,在“机场值机”任务中,孩子必须用英语对话拿到登机牌,词汇(boarding pass, passport)和句型(What’s your flight number?)自然习得。
同时,在瓦拉英语中,AI大模型是支撑情境化的重要条件,全部是基于孩子的情况的实时互动,如在口语对练环节,NPC会根据用户回答的质量给出不同的回复。
而在其他的一些所谓的趣味化学习产品中,存在“假情境”的现象:
有产品只是加入了动画,让孩子被动接收信息,看别人的故事,没有实际参与其中。
有产品套用一些IP,但只是用简单的主题包装单词背诵、绘本阅读、口语对话,剧情与学习意义脱节。
假情境孩子可能也会喜欢,但是知识吸收效率比较低,且孩子学了不会用;真情境则像母语习得的过程,孩子自然掌握“何时说、怎么说”,身临其境练就母语级表达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瓦拉英语的学习效率也通过数据得到了验证。刘庆逊做了一个对比:与传统培训班相比,瓦拉英语每周同样投入3小时,但孩子的听说读写练习量“远超其他产品”。例如,瓦拉英语一堂课包含30-40个互动题,外加AI根据孩子表现动态生成的巩固练习。
瓦拉英语针对产品方面的打磨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中间也走过一些弯路。
2022年,刘庆逊还没创业前曾带团队做过一款游戏化学习产品,同样是沉浸式的环境,但是,没有通过故事情节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与促进学生互动的动机,这就造成“知识点和学习互动是割裂的,这就没办法产生很好的效果”。
为此,在瓦拉英语,刘庆逊找来了游戏行业和动画行业的胡陈辰来担任联合创始人,他是多结局单机RPG游戏“海姆达尔”的制作人、仙剑奇侠传系列的策划,还找来《图腾领域》的总导演李文俊担任瓦拉英语的总编剧,前励步英语学科带头人张沄菥担任瓦拉英语的教研负责人……在瓦拉英语课程的研发过程中,剧本由专业动画编剧与教研团队共同打磨,仅一个故事就优化了十余版。
有个有趣的小细节,在大模型时代,很多口语对练都是实时纠错,但在瓦拉英语,并没有实时纠错。
这是因为“实时纠错”在情境化学习当中不符合逻辑,刘庆逊说:“想象一下,两个人在聊天时,一个人突然对另外一个人说‘你刚那句话语法错了’。这会很奇怪!”孩子在瓦拉英语中学习,如果说错系统立即纠错,那么会瞬间破坏孩子好不容易建立的沉浸感。同时,这种实时纠错也会让孩子因为紧张而不敢开口,这与语言习得需要的“试错勇气”背道而驰。
刘庆逊告诉多知,口语对话功能迭代了四五次,最终放弃“实时纠错”这种“尴尬”设计,转而通过错题本反馈。瓦拉英语将纠错移至课后环节,贴近母语习得规律,先鼓励孩子建立表达自信,再系统修正错误。
像在最后的对话环节,如果孩子最终结果不达标,AI tutor还会带着用户一句一句的重新输出。
可以看到,在口语对话环节,瓦拉英语是有明确的要求,限定了要聊5个回合,且题型完全对标KET考试,分为“提问、回答、观点陈述”三类。早在2023年9月,瓦拉英语就启用大模型,但在口语对话的设计方式上,并没有选择完全开放的形式,因为“孩子瞎聊反而学不到东西”。
03 “内容为王,AI赋能”或是教育行业的未来
作为一个教育科技老兵,刘庆逊一路见证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与变迁。在他看来,AI时代是属于教育内容的时代。
刘庆逊向多知分析:“教育产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工具、服务和内容。拍照搜题类产品代表工具类产品,解决单一问题;双师直播大班课属于服务类,本质是购买教师时间;而瓦拉英语要做的是用AI+CBL情境学习法进行内容层面的革命。”
实际上,CBL情境教学并非新概念,但传统实现路径成本高昂。刘庆逊在2022年做沉浸式学习产品难以持续有一个重要的外因是,当时没有大模型,很多功能和想法难以落地。而现在,AI大模型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僵局。
刘庆逊向多知介绍,瓦拉英语借助AI大模型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情境生成成本指数级下降。使用AI生图、AI生声音、AI生视频来实现情境快速构建,如快速生成机场、露营等数百场景,支撑全年240节情境课的内容需求;
二是,互动真实性。通过大模型驱动的NPC(非玩家角色),对话不再局限于预设选项,AI能基于上下文动态回应;
三是,AI变身脚手架。在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通过AI提供的辅助工具(即左下角的悬浮按钮),成为学生遇到困难时随时提供帮助的脚手架,相当于够不着就帮着搭个梯子,先够到再说,逐渐培养独立能力。
四是,个性化教学闭环,嵌入式AI tutor实时监测学习行为(犹豫时长、错误模式),自动生成针对性练习。未来,瓦拉英语会继续迭代AI能力,AI会更像《钢铁侠》里面的贾维斯一样陪伴,动态调整孩子的学习情况,根据孩子的薄弱点,AI会在课后生成专项练习题,从而能实现个性化学习。
瓦拉英语目前专注国内6-12岁市场,但刘庆逊对全球化充满期待:“剑桥英语体系是全球通用的。”
眼下,瓦拉英语正在优化产品,让AI融入得更自然;同时,完善课程体系,预计在2026年上线另外2个级别的课程。在刘庆逊看来,情境化学习充满想象空间,未来十年,语言学习将全面情境化。
,“英语”领域天然是产品创新的沃土,创业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学习方式切入——不管是在线外教、分级阅读APP、AI口语、阅读营,亦是听力机磨耳朵等硬件设备,仅是背单词产品都有各类花式的定位。
多知了解到,两年前从好未来离职的、前学而思网校总经理刘庆逊近日亮相,宣布推出AI情境学习系列产品:瓦拉星球,并即将全面首发首款产品:瓦拉英语。目前,该项目获得了北极光创投、顺为资本、好未来集团等1200万美元的投资。
“瓦拉英语”是刘庆逊团队研发、打磨了近两年的产品,中间经历了多次推倒重来。刘庆逊在接受多知访谈时表示,“瓦拉英语”已经达到了相对满意的状态。令他兴奋的是,借助AI,“情境”式、千人千面的英语学习产品,团队做出来了。他认为,这个产品在英语学习领域是革命性的。
简单来说,瓦拉英语是一款针对剑桥英语体系的学习产品,目前上线的级别对标KET考试。瓦拉英语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动作等元素构建出真实情境,通过“瓦拉星球探险”的剧情,给KET中的每个单词、句型赋予存在意义,有关听、说、读、写的题目与故事情节是一体化的,孩子在沉浸的环境中自然习得英语。其中,所有剧情对话、题目生成和反馈都由AI大模型驱动。也就是说,瓦拉英语“以游戏技术构建沉浸式虚拟世界,用教育内核设计完整学习闭环”。
刘庆逊强调,瓦拉英语是一款教育内容产品,但不是“游戏化学习”产品。“我们是披着“游戏外衣”的课程,不是披着“教育外衣”的游戏。”
之所以采用沉浸式的CBL(context-based learning)情境学习法,他表示,“很多英语学习可能从记忆开始,背单词、背课文,然后慢慢往应用靠拢。而瓦拉英语的理念是从应用开始,直接让孩子在情境中用英语。”
01 实测:在AI+真实情境+剧情角色扮演的模式下学英语,感受如何?
瓦拉英语是原创的系统化的课程,其对标剑桥英语等级,贴合原版教材,同时又考虑了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这在多知的体验中有所感知。
对于为什么选择剑桥英语体系?刘庆逊告诉多知:“一方面,很多中国孩子都在学习剑桥英语体系;另一方面,剑桥英语是世界最受认可的英语课程体系之一,方便未来全球化。”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KET考试通常需要1500词汇量,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在瓦拉英语完成闯关,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瓦拉英语最先上线的是瓦拉2级(L2),目标1年可以通关KET,共包含1654个核心词汇、960个实用句型。
瓦拉英语构建了一个叫瓦拉星球的虚拟世界,这是人类发现的一个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人类需要去开拓它,而孩子将以“天才少年”的身份参与星际探险。
多知邀请一位即将升三年级的小朋友共同体验瓦拉英语L2“出发瓦拉”相关的5节情境课程,分别是:lesson1 “天外应召”,小朋友接收包裹,收拾行李,准备前往瓦拉星球探险;lesson2“挚友离别”,与好友告别,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托运;lesson3“新的友谊”,飞行途中认识新的朋友,自我介绍;lesson4“空中劫持”,太空海盗劫持飞船,紧急情况如何处理,联系太空警察,化解危机;lesson5“伪装疑云”,通过制作食物,根据线索找出隐藏的坏人……
在瓦拉英语学习,新用户可以根据性别、年龄给自己设定一个角色,然后选择课程。
每一节课都在沉浸的故事中进行,故事的介绍可以设置为自动播放或手动播放。以 Lesson 1为例,情境围绕pick up、clean等单词和“我叫XX”,“我今年几岁”等句式展开。
第一关,接到去瓦拉星球的任务(对应的是词汇与口语能力)——
风沙画面中出现名叫Amy小女孩(小朋友设定的角色),天气恶劣,一架无人机在狂风中盘旋后落地,这时Amy需要“拾起”无人机,小朋友需要选择相对应的词汇。
无人机因风沙卡住了,Amy需要回到家里清洁无人机,这时题卡界面需要小朋友选出“清洁”这个单词。
无人机重启后告诉角色需要去瓦拉星球探险,需要确认身份,小朋友要用英语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等信息。
确认身份信息后,Amy需要做什么呢?这时有一个虚拟大脑的角色Brainy出现了,她可以说是AI tutor(类似游戏中的NPC),它是指引Amy打包行李、规划出发时间和行程。
紧跟着,来到第二个任务,准备行李(对应的是词汇与语法能力)——
去太空旅行需要什么?系统给出了清单,而这也是任务重所使用到的单词。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全部围绕这些单词展开,如找到行李箱、找衣服、找护照……
比如,Amy需要打包行李,需要装上自己的衣服,找到护照……这些都是任务,有时候是需要根据单词找到对应的物品,有时是需要选择正确的单词,有时是朗读句子……可以说,将KET的听、说、读等技能巧妙地融入其中。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如果不懂还可以求助。以找出行李箱为例,如果看不懂“suitcase”这个单词,还可以点击左侧的Brainy头像,她可以给出中文解释。
接下来是阅读太空旅行的清单(对应的是阅读理解能力)——
小朋友需要阅读太空旅行的清单,根据短文的内容来解答题目,从而完成任务。
最后一个环节“与Ben告别”(对应的是口语对练)——
在出发之前,Amy想要跟自己的好朋友Ben告别,要表达出自己要离开,去瓦拉星球探险,自己会很想念Ben,系统会推荐相应的句式,锻炼小朋友的口语表达。
这时,角色需要自己完成5个回合的对话,表达出相应的句子。如果不知道如何表达,也可以点击左下角的悬浮按钮求助。
通关后,还可以进行“知识回顾”,即“巩固练习”环节,小朋友可以练习本节课所学到的单词、短语和句子。可以看到,瓦拉英语希望通过构建“学-练”闭环,以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知识回顾”中,有根据汉语找到相应的句子,也有根据语音找到对应的单词,还有根据句子进行口语表达,题目亦是对应KET的“听、说、读”能力。
体验下来,每节课约25-30分钟,每个知识点互动3-5次。刘庆逊提到,使用瓦拉英语,大概每周能学30个单词,30 个句型,1个语法,1个发音。
多知体验发现:
第一,在真实情境中沉浸式的学习是瓦拉英语最大的差异化,这款产品并没有“老师”的角色,而是完全由故事驱动,孩子主动去探索。
第二,故事情节与任务是匹配的,一体化的,而不是割裂的状态。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剧情连贯的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演进,角色需要运用语言知识解决问题,而这些任务就是KET的相关知识点。
第三,在沉浸式情境中学习,扎根记忆,且有练习环节,形成“学-练”闭环。孩子通过与角色对话、完成各种任务,锻炼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在巩固练习环节,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如单词拼写、语法填空、阅读理解等,锻炼读写能力,孩子喜欢这种轻松无压力的学习方式。
第四,瓦拉英语已上线的L2内容瞄准的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孩子,如果基础薄弱,可能会有卡壳,完成的时间会延长;但据观察,孩子即便不能完全理解,也被有趣的情境所吸引主动跟着学下去。
第五,AI技术融入情境中交互。如果孩子卡住了,AI则化身辅助工具,比如翻译或给出例句。
据瓦拉英语团队向多知反馈,现有版本还不是9月首发上市销售的完整版本,接下来,瓦拉英语会更新每日课后练习,每个单元的知识模块学习,KET真题模考,给家长的学习报告等,以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02 风向变了:“孩子喜欢成为家长选择产品的第一要素”
“家长现在选产品的第一要素变了,以前家长把学习效率当作第一考虑因素,现在更关注孩子是否喜欢。”刘庆逊发现,瓦拉英语的测试用户中,86%的学生每日主动学习超30分钟。
刘庆逊总结:“CBL情境学习法的吸引力来自能完好地实现知识意义建构。知识意义建构的关键点,是如何让学生真实感受自己进入到了一个场景中,真实把自己投射到了一个故事情节中,真实产生了要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是我们所认为的‘从场景到情景,再到情境’三种逐步递进的教学方式。”
刘庆逊在访谈中解释,真正的CBL情境式学习需要满足三个层次:
场景:提供了如机场、餐厅等真实环境;
情景:在场景中融入故事情节,激发情感共鸣(如“参加机器人大赛”);
情境:身处其中的学习者主动参与互动,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例如,在“机场值机”任务中,孩子必须用英语对话拿到登机牌,词汇(boarding pass, passport)和句型(What’s your flight number?)自然习得。
同时,在瓦拉英语中,AI大模型是支撑情境化的重要条件,全部是基于孩子的情况的实时互动,如在口语对练环节,NPC会根据用户回答的质量给出不同的回复。
而在其他的一些所谓的趣味化学习产品中,存在“假情境”的现象:
有产品只是加入了动画,让孩子被动接收信息,看别人的故事,没有实际参与其中。
有产品套用一些IP,但只是用简单的主题包装单词背诵、绘本阅读、口语对话,剧情与学习意义脱节。
假情境孩子可能也会喜欢,但是知识吸收效率比较低,且孩子学了不会用;真情境则像母语习得的过程,孩子自然掌握“何时说、怎么说”,身临其境练就母语级表达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瓦拉英语的学习效率也通过数据得到了验证。刘庆逊做了一个对比:与传统培训班相比,瓦拉英语每周同样投入3小时,但孩子的听说读写练习量“远超其他产品”。例如,瓦拉英语一堂课包含30-40个互动题,外加AI根据孩子表现动态生成的巩固练习。
瓦拉英语针对产品方面的打磨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中间也走过一些弯路。
2022年,刘庆逊还没创业前曾带团队做过一款游戏化学习产品,同样是沉浸式的环境,但是,没有通过故事情节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与促进学生互动的动机,这就造成“知识点和学习互动是割裂的,这就没办法产生很好的效果”。
为此,在瓦拉英语,刘庆逊找来了游戏行业和动画行业的胡陈辰来担任联合创始人,他是多结局单机RPG游戏“海姆达尔”的制作人、仙剑奇侠传系列的策划,还找来《图腾领域》的总导演李文俊担任瓦拉英语的总编剧,前励步英语学科带头人张沄菥担任瓦拉英语的教研负责人……在瓦拉英语课程的研发过程中,剧本由专业动画编剧与教研团队共同打磨,仅一个故事就优化了十余版。
有个有趣的小细节,在大模型时代,很多口语对练都是实时纠错,但在瓦拉英语,并没有实时纠错。
这是因为“实时纠错”在情境化学习当中不符合逻辑,刘庆逊说:“想象一下,两个人在聊天时,一个人突然对另外一个人说‘你刚那句话语法错了’。这会很奇怪!”孩子在瓦拉英语中学习,如果说错系统立即纠错,那么会瞬间破坏孩子好不容易建立的沉浸感。同时,这种实时纠错也会让孩子因为紧张而不敢开口,这与语言习得需要的“试错勇气”背道而驰。
刘庆逊告诉多知,口语对话功能迭代了四五次,最终放弃“实时纠错”这种“尴尬”设计,转而通过错题本反馈。瓦拉英语将纠错移至课后环节,贴近母语习得规律,先鼓励孩子建立表达自信,再系统修正错误。
像在最后的对话环节,如果孩子最终结果不达标,AI tutor还会带着用户一句一句的重新输出。
可以看到,在口语对话环节,瓦拉英语是有明确的要求,限定了要聊5个回合,且题型完全对标KET考试,分为“提问、回答、观点陈述”三类。早在2023年9月,瓦拉英语就启用大模型,但在口语对话的设计方式上,并没有选择完全开放的形式,因为“孩子瞎聊反而学不到东西”。
03 “内容为王,AI赋能”或是教育行业的未来
作为一个教育科技老兵,刘庆逊一路见证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与变迁。在他看来,AI时代是属于教育内容的时代。
刘庆逊向多知分析:“教育产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工具、服务和内容。拍照搜题类产品代表工具类产品,解决单一问题;双师直播大班课属于服务类,本质是购买教师时间;而瓦拉英语要做的是用AI+CBL情境学习法进行内容层面的革命。”
实际上,CBL情境教学并非新概念,但传统实现路径成本高昂。刘庆逊在2022年做沉浸式学习产品难以持续有一个重要的外因是,当时没有大模型,很多功能和想法难以落地。而现在,AI大模型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僵局。
刘庆逊向多知介绍,瓦拉英语借助AI大模型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情境生成成本指数级下降。使用AI生图、AI生声音、AI生视频来实现情境快速构建,如快速生成机场、露营等数百场景,支撑全年240节情境课的内容需求;
二是,互动真实性。通过大模型驱动的NPC(非玩家角色),对话不再局限于预设选项,AI能基于上下文动态回应;
三是,AI变身脚手架。在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通过AI提供的辅助工具(即左下角的悬浮按钮),成为学生遇到困难时随时提供帮助的脚手架,相当于够不着就帮着搭个梯子,先够到再说,逐渐培养独立能力。
来源:砍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