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经销商说:别让实干者寒心,让变革成为折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8 14:02 1

摘要:多位在县城、乡镇市场卖家电的经销商,道出了多数商家的初心。早年间,家电企业的政策清晰稳定:企业负责研发好产品、制定价格体系,经销商专注区域分销与售后,分工明确、利润透明。旺季时一起冲销量,淡季时一起做推广,年底一算账,销售额与利润总能同步增长。

近日,与全国多地一线家电经销商交流时,家电圈发现:不少合作十年甚至20年的老商家,谈及当下与家电企业的合作现状,语气中多了几分疲惫与迷茫。

他们坦言:"不是不想跟着企业干,是现在干得越多、越累,钱却赚得越少,甚至开始怀疑忙碌的意义。"

这些来自一线市场最前沿的声音,家电圈认为,值得所有家电企业停下脚步认真倾听:在行业新变革的十字路口,厂商商业关系的温度与韧性,才是产业穿越周期的底气。

现状:经销商的信心正在被消耗

当年为啥死心塌地跟着企业搞市场?就图两点:靠谱、有钱赚!

多位在县城、乡镇市场卖家电的经销商,道出了多数商家的初心。早年间,家电企业的政策清晰稳定:企业负责研发好产品、制定价格体系,经销商专注区域分销与售后,分工明确、利润透明。旺季时一起冲销量,淡季时一起做推广,年底一算账,销售额与利润总能同步增长。

但是这几年,一切似乎变了味。很多经销商算了一笔账:以前一个月搞2次促销活动就够了,现在每周要搞直播、发短视频、做社群裂变,光新媒体运营就得雇专人搞;以前只要管好门店销售,现在要求掌握用户运营能力,从售前咨询到售后回访,一个不能落下;以前进货、卖货、回款,流程简单,现在还要参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学习各种经营管理工具,光是培训就占了大半时间。

市场投入的时间、资源翻倍,收益却在缩水。多位经销商反映,家电企业的利润分配机制越来越多变:一方面,原材料涨价、线上低价冲击,让终端售价上不去;另一方面,企业的返利政策附加了越来越多条件,"完成率、增长率、新品占比、数字化指标”。有经销商苦笑:"去年辛辛苦苦做300万销售额,扣除各项成本和未达标的返利,纯利润比三年前做150万时还少。"

多年来,家电经销商的核心诉求从未变过:跟着企业有奔头、有钱赚。当“多劳多得”的商业逻辑被打破,当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家电厂商之间再深厚的合作情谊也会被消磨。

建议:别让商家在“变与不变”中迷失

最怕企业市场政策“翻烧饼”来回变化。不少家电经销商直言,过去10年一些家电企业的市场经营策略陷入了一轮“分分合合”的动荡之中。一会儿追求产品事业部制的独立运营,一会儿又追求多品类营销渠道的统一,一会儿去代理商转运营商,一会儿又要去运营商搞直营商。

折腾到最后,很多商家的钱花了不少,团队也被搞懵了。这种经营策略动荡,在行业下行期尤为致命。经济不好、消费疲软时,经销商本就面临出货压力大、资金周转难的困境,最需要企业提供稳定的经营预期和清晰的市场策略,而非“朝令夕改”的变革。

很多乡镇经销商表示:市场乱战的时候,我们就想守住基本盘,把老用户服务好、把库存清一清。但企业总在推新政策,一会儿去代理商化、一会儿搞扁平化管理,我们根本不知道下个月该按什么规则进货、怎么卖货。

对此,家电圈获悉:大多数经销商并非反对变革。他们深知市场在变:年轻人更爱线上比价、消费者更看重健康智能,渠道结构从层级分销转向零售直达。对于企业的创新尝试,多数商家是支持的。

比如,最近几年很多家电企业推动新零售变革,用户线上下单、商家线下配送。方向对,配合做了仓配一体化,效率确实提升了。但,问题在于,家电这个成熟的行业,变革需要“节奏感”:不能十年不变,更不能一年三变。

那些长达5年、10年不调整策略的企业,肯定会被市场淘汰;那些“为变而变” 的企业,则在不断内耗中失去商家信任。多位经销商直言:这几年,很多家电企业业绩不好,换帅就是常态操作。很多企业内部换个领导就换一套打法,业务人员自己都搞不懂政策,我们只能跟着瞎试。

展望:忽视商家能力的变革都是瞎折腾

这几年,家电企业的转型动作越来越密集:推动去代理商化,让零售商直接对接企业;要求线上线下同款同价,压缩渠道商利润空间;甚至鼓励经销商变身服务商,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这些转型初衷,都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提升流通效率,方向本身并没有错。

问题在于,转型不能脱离经销商的实际能力。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市场成熟度、消费习惯、经销商资源差异极大:一线城市的经销商可能早已具备数字化运营能力,能轻松应对线上线下融合;但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域的经销商,可能还停留在夫妻店模式,团队只有三五个,连基础的数据分析都做不了。

家电企业强行“一刀切”的后果,就是多数经销商跟不上趟。比如,有的家电企业推动“全员直播”,要求所有经销商每天开播2小时,否则处罚。一些县城经销商无奈地说:直播根本没人看,为了达标只能让店员对着空气播,纯粹是浪费时间。还有企业搞去层级化,直接砍掉运营商,让县镇经销商对接总部,但县镇商家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经营能力承接大订单,最终导致区域市场断层成为常态。

众所周知,变革需要“试点先行、分层指导”。就像一些家电企业的做法:先在一二线城市选10家有实力的经销商试点新零售模式,总结出可复制的经验后,再针对不同层级的经销商提供定制化方案。给能力强的商家赋能数字化工具,帮能力弱的商家对接第三方服务商,而不是用统一标准“卡脖子”。

家电圈认为,当前经销商所有困惑与不满归根结底指向一个核心:厂商关系不能变成“企业单方面提要求,经销商被动响应”。家电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需要多问几个问题:这个变革能帮经销商降低成本吗?能提升他们的盈利能力吗?他们的团队能接住这些新要求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再完美的战略也只是空中楼阁。

一位老经销商的话令人深思:我们不怕累,就怕累得不值;不怕变,就怕变得没方向。企业要是真为我们着想,就该在推新政策前问问我们能不能干、需要什么支持,而不是发个通知就要求执行!

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来源:家电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