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章丨婚姻家庭中的夫妻共同财产:法律界定与分割指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8 09:39 1

摘要:婚姻不仅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承载着繁衍、抚养、情感联结等多重功能,更是法律层面上的身份与财产共同体。在民法体系中,婚姻家庭 关系既遵循民事法律的一般规则,又因伦理性、利他性的特质而具有特殊性 —— 它并非单纯的 "理性人" 利益博弈,而是以情感为基础、以责任

【珠海律师、珠海法律咨询、珠海律师事务所、京师律所、京师珠海律所】

(本文转载自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

婚姻不仅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承载着繁衍、抚养、情感联结等多重功能,更是法律层面上的身份与财产共同体。在民法体系中,婚姻家庭 关系既遵循民事法律的一般规则,又因伦理性、利他性的特质而具有特殊性 —— 它并非单纯的 "理性人" 利益博弈,而是以情感为基础、以责任为纽带的生活共同体。其中,财产关系作为家庭经济运转的核心,直接影响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明确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分割原则与方式,既是法律对婚姻关系的规范,也是保障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基础。①

①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涉彩礼纠纷解释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

一、婚姻的法律定义:从社会结合到法律确认

从社会学视角看,婚姻是男女通过 "嫁娶" 形成新家庭的社会契约;从法律视角看,婚姻的成立需满足严格的形式要件。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婚姻关系的核心标志是结婚登记: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并发放结婚证,完成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

需注意的是,我国自 1994 年 2 月 1 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实施后,已不再承认事实婚姻 —— 未办理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其关系不具有婚姻效力,不受法律保护。这意味着,结婚证是认定婚姻关系及后续财产权利的法定前提。

二、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共同体

夫妻共同财产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从领取结婚证至解除婚姻关系)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享有平等处理权。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其范围主要包括:

1. 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婚姻期间的工资、奖金、各类福利性补贴(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均属共同财产。无论是固定月薪、年终绩效奖金,还是兼职劳务报酬,均不例外。例如,一方因加班获得的加班费、因职称晋升增加的工资,均属于共同财产。

2. 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婚姻期间从事生产经营(如开办企业、个体工商户)或投资(如股票、基金、房产)所获收益,均为共同财产。需注意:

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如银行存款利息)和自然增值(如婚前房产因市场波动涨价)外,均属共同财产。例如,一方用婚前存款投资股票赚得的差价,属于共同财产;但婚前房产未做任何经营仅自然涨价,增值部分仍为个人财产。

3. 知识产权的收益

婚姻期间知识产权产生的财产性收益,包括 "既得收益"(如专利许可费、稿费)和 "明确可取得的预期收益"(如离婚前已签订出版合同的稿费)。例如,一方在婚姻期间创作的小说,离婚时虽未拿到稿费但已签约,该稿费仍属共同财产。

4.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除非明确专属一方)

婚姻期间继承或受赠的财产,原则上为共同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归一方的,为个人财产。例如,父母赠与子女房产时,书面声明 "仅赠给女儿个人",则该房产为女儿个人财产。

5.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包括:

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双方实际取得或应当取得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

双方实际取得或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等。

三、夫妻个人财产的界定:与共同财产的边界

明确夫妻个人财产,是区分共同财产的前提。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以下财产为个人财产:

一方的婚前财产(如婚前购买的房产、存款);

一方因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补偿(如工伤赔偿金、医疗费);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如个人衣物、化妆品等,价值过高的奢侈品除外);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如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

例如,一方婚前全款购买的房产,婚后无论是否加名,若无特别约定,仍为个人财产;但婚后用共同财产还贷的,共同还贷部分及对应增值部分需补偿对方。

四、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兼顾法律与伦理

离婚时分割共同财产,需遵循以下原则,平衡个人权益与家庭伦理:

1. 男女平等原则

双方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分割权,不因性别差异而偏袒。例如,女方婚后全职照顾家庭,仍有权平等分割男方婚后所得的工资、奖金。

2. 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原则

分割时需优先考虑子女抚养方和女方利益。例如,带子女生活的一方可优先获得住房;女方若因家庭劳动导致经济能力较弱,可适当多分财产。

3. 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

财产分割需保留其效用,避免因分割减损价值。例如,夫妻共有的生产设备,分给从事相关行业的一方,再由其补偿另一方;住房分割时,优先保障居住需求。

4. 照顾无过错方原则

若一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家暴、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过错,无过错方可多分财产。例如,因男方家暴导致离婚,女方可主张多分共同财产作为补偿。

5. 不滥用权利原则

不得将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如父母的房产、家族共有财产)纳入分割范围,不得损害第三方利益。

6. 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

双方可通过书面协议(婚前或婚后)约定财产归属及分割方式,约定合法的优先按约定处理。例如,夫妻约定 "婚后各自工资归个人所有",离婚时即按约定执行。

7. 个人财产消耗不补偿原则

一方个人财产在共同生活中因正常使用(如婚前家具磨损)消耗、毁损的,另一方无需补偿。

五、夫妻共同财产的具体分割方式:从协议到判决

1. 协议分割:优先通过协商解决

双方可签订离婚协议,对共同财产分割达成一致(如房产归一方,另一方获经济补偿)。协议需合法(不损害第三方利益),签字后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2. 判决分割:协商不成时由法院裁决

法院会结合上述原则,针对不同财产类型采取不同分割方式:

(1)证券与股权

▪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协商不成的,按数量比例分配;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若转让给配偶,需过半数股东同意且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否则可就股权价值补偿另一方;

▪合伙企业份额:需根据其他合伙人意见处理,可分割份额或补偿价款。

(2)房产

▪婚前一方全款购房:属个人财产,不分割;

▪婚后共同购房:均等分割,可竞价取得、评估补偿或拍卖分款;

▪婚前首付、婚后还贷:房产归首付方,共同还贷部分及对应增值部分需补偿另一方(计算公式:补偿额 = 共同还贷总额 ÷(购房款 + 利息)× 房产现值 ÷2)。

(3)存款、理财与虚拟财产

▪银行存款、理财产品:无个人财产证据的,均按共同财产分割;

▪支付宝、微信余额、余额宝等:视为 "类存款",按共同财产分割;

▪网店、直播账号等虚拟财产:按其经济价值(如经营收益、粉丝价值)参照其他财产分割,可协商归属或补偿价款。

(4)破产安置补偿费

按 "婚龄 ÷ 工龄" 比例计算共同财产部分:比例≥1 的,全部为共同财产;比例

(5)保险

▪财产险:分割保险金或退保后的现金价值;

▪人身险:可协商由一方继续持有并补偿另一方,或退保分割现金价值。

(6)知识产权收益

▪已取得的收益:直接分割;

▪明确可取得的预期收益(如已签约的稿费):按预估价值补偿另一方。

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与分割,既是法律对婚姻关系的规范,也是对家庭成员权益的保障。明确财产边界、遵循分割原则,既能减少离婚时的纠纷,也能在婚姻存续期间增强双方的权利意识。婚姻的核心是情感与责任,而清晰的财产规则,恰是维系这份情感与责任的重要基石 —— 它让爱有温度,也让权利有边界。

作者简介

张顺利 律师

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

法学学士,执业7年,主要从事建设工程等民商领域,执业以来办理数百起民刑事案件,积累丰富的办案经验,颇受客户好评。


来源:京师珠海律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