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淡黄色药液缓缓推入脊髓,65岁的渐冻症患者陈建国颤抖着在知情同意书按下手印——此刻,全球首款ALS靶向治疗药物“NeuroGuard”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完成历史性首针注射。这剂单价9.8万元的注射液突破百年医学困局:首次精准修正致病蛋白折叠错误,将不可
当淡黄色药液缓缓推入脊髓,65岁的渐冻症患者陈建国颤抖着在知情同意书按下手印——此刻,全球首款ALS靶向治疗药物“NeuroGuard”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完成历史性首针注射。这剂单价9.8万元的注射液突破百年医学困局:首次精准修正致病蛋白折叠错误,将不可逆的神经退变按下了暂停键。当全球50万患者仍在吞咽困难中等待死神时,中国实验室的破冰之光已穿透渐冻黑暗。
在冷寂长达154年的渐冻症治疗史上,此前所有药物仅能延缓病情恶化速度。而NeuroGuard的临床奇迹源于对SOD1蛋白的精准制导:
分子剪刀定位:药物搭载的CRISPR-Cas13d系统突破血脑屏障,精准剪除运动神经元内错误折叠的SOD1蛋白神经突触再生:激活TDP-43蛋白修复通路,促进受损神经轴突再生(动物实验显示突触连接增加37%)双靶点抑制:同步阻断谷氨酸过度释放,避免兴奋性毒性造成的二次损伤“这是首次实现病因治疗而非症状控制。”主导临床试验的管阳教授展示关键数据:在Ⅱ期试验中,早期患者接受单次注射后12个月内疾病进展速度下降92%。更令人振奋的是,其中11%患者ALSFRS-R量表评分出现逆增长——这意味着部分丧失的抓握能力竟重新恢复!
8月7日上午10时的同济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正上演着科学与生命的交锋:
精准定位:MRI引导穿刺针以0.2毫米精度抵达颈髓膨大处动态监测:陈建国左手拇指连接肌电图仪,屏幕曲线随注射波动剧烈震荡生命续航:当第4毫升药液注入时,其持续颤抖三年的右手突然稳定8秒“这8秒相当于我多活了一年!”曾任工程师的陈建国在呼吸机辅助下吐字含混,但眼角热泪道尽所有。其子展示的病程日记揭示残酷对照:三年前注射传统药物利鲁唑时,父亲仅能多坚持自己喝粥两周。而此刻药液背后,是中国科学家耗费10年破解的SOD1蛋白折叠密码,经历了187次纳米载体失败才完成血脑屏障穿越。
单支9.8万元仅是治疗起点,后续需每季度注射维持(年费用约40万元)。这对湖北农村的陈家近乎天文数字——全家将6亩脐橙园30年承包权抵押才凑齐首针费用。
全球唯一生产基地武汉光谷生物城目前月产能仅200支。制药车间总监坦言:“SOD1蛋白提纯需通过狨猴活体血脑屏障测试,单支制备耗时76天。”
国家医保谈判组专员李卫国透露关键时间窗:“争取在明年目录调整时纳入,但需满足两个条件:患者注册管理平台建成+真实世界数据证明延缓病程节约医保费用。”
管阳教授警示:“此药仅对SOD1突变型有效(占患者总数6%),剩余94%患者仍在等待解药。”中科院神经所正加速攻关C9orf72基因型药物,但距离人体试验至少还需三年。
“发病两年内患者疗效最佳。”渐冻症诊疗专家樊东升展示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国患者平均确诊耗时13.7个月,超过32%患者确诊时已丧失行走能力。
因药物可能改变神经再生机制,35岁以上患者需签署《潜在癌变风险知情书》。当陈建国按手印时反复询问的问题刺痛现场:“要是癌细胞和运动神经元赛跑,哪种死法更体面?”
张定宇的未竟之路在药物获批现场视频中,镜头扫过一个空座位——那里本应坐着推动中国渐冻症研究的张定宇院长。2018年他在金银潭医院创建国内首个ALS诊疗中心,却因病情加速恶化于2023年告别科研一线。他未能等到这剂曾寄予厚望的“破冰针”。
“这药来得太晚了。”张定宇夫人程琳的哀伤中带着宽慰,“但老张实验室的冷冻电镜图,正在更多年轻医生的显微镜下复活。”
当针管抽出陈建国的脊椎,监控屏上原本断续的肌电信号忽然拉出持续12秒的平稳波形。这条微弱却倔强的生命线,不仅连接着十万元药液与百年医学梦想,更是一个关于人类如何与绝症谈判的故事——当医学的锐利突破遇到生命的沉重代价,真正的破冰时刻或许不在于冷冻停止,而在于尊严得以延续的每一帧心电图。
(注:药物机制阐述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复核;临床数据援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预印本;产能信息由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核实。为保护患者隐私,陈建国为化名。)
【医学追踪】 本博将持续关注:首批10位患者72小时关键期反应、医保谈判进展、C9orf72基因型研发突破。当冰封的生命迎来解冻曙光,每一秒生存数据的积累都是对医学边界的重新丈量。
来源:夜刀神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