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脑病科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根基,融合现代医学技术,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自创立至今,已逾10年,始终以中西医结合临床为核心,医教研一体化,紧随医院的快速发展。目前,以林兴栋教授为学术领军人物,叶江琳副主任为团队负责人,构建了中西医结合、老中青结合的高素质人才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脑病科:中西合璧,调神护髓践行者
脑病科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根基,融合现代医学技术,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自创立至今,已逾10年,始终以中西医结合临床为核心,医教研一体化,紧随医院的快速发展。目前,以林兴栋教授为学术领军人物,叶江琳副主任为团队负责人,构建了中西医结合、老中青结合的高素质人才梯队。以中风、痴呆、眩晕、头痛、失眠、帕金森病等为中医专科优势病种,坚持继承传统精华,守正创新,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理念融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之中,既重视疾病的局部治疗,又重视整体机能的调理。通过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与现代医学的神经保护、康复理疗等手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诊疗体系,为众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一、秉持正统,传承创新,岐黄之术薪火相传:大内科之分支——脑病科,自芳村分院迁至本部
2014年,陈根成主任引领脑病科团队从大内科中独立出来,脑病科正式成立。自此,科室步入专科化发展轨道。在陈根成的带领下,科室逐步完善人员架构,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开始培养新一代中医脑病专业人才,开启专科建设新篇章。团队成功申请了“益气活血片治疗中风”的省市级科研项目,率先实施了集卒中单元与康复病房于一体的诊疗模式,将传统中医药疗法与现代神经康复技术、机械排痰、神经电刺激等技术相结合,有效缩短了脑卒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2021年,脑病科从芳村分院搬迁至院本部,开启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科室骨干在传承中医精髓的同时,不断探索与创新,致力于将古老的岐黄之术与现代医学科技完美融合。脑病科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和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在科室的建设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中医理论的挖掘与整理,又强调临床实践的验证与创新。
2025年5月,为切实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持续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更充分地满足广大患者就医需求,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科室在芳村分院增设第二病区,继续致力于保障患者健康。
二、中西合璧,调神护髓显奇效:
岭南温病、命门学说同创佳绩
在中医学方面,脑病科有林兴栋教授、陈根成教授的中医思想、临证经验等沉淀,基础相当扎实。
林兴栋教授系统总结了岭南病毒性脑炎的中医证治规律,带领科室团队熟练运用祖国医学经典理论知识对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及脑病多发病、疑难病进行辨证施治。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科室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发挥中医优势,在岭南温病学说指导下抗击疫情,坐镇发热门诊,支援急诊、方舱、市防控等一线工作,顽强拼搏,不畏艰险,并且取得良好疗效。
陈根成教授应用其著作《命门精解与临床应用》中温养命门的理论,指导团队采取温养命门的方法治疗脑病,防治中风病,通过祛除内因,防止外因,扶助正气,抵御“外风”,从而达到防治中风病的效果。温补命门法治疗颤证、痴呆、眩晕、多系统萎缩等其他脑科疾病均取得相当好的疗效。
现代医学方面,科室先后选派优秀人才前往国内知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病遗传病、眩晕、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等亚专科病种,拓宽视野,提升技术水平,并先后挂牌了“华南眩晕中心联盟”“中国神经变性病和遗传疾病联盟”等理事单位。
科室同步开展脑电图、TCD、肌电图、眼震电图等相应专科检查技术,多学科协作促进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发展建设,开展中风、头痛、失眠、眩晕等亚专科门诊,对脑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罕见病诊治能力逐步提升。
2024年12月,林兴栋教授作为主任委员牵头成立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脑病分会,并举办学术年会,进一步提升了医院脑病科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2025年,脑病科获批广东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 2024年12月21日,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
三、医教研协同,创新转化结硕果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脑病科承担着医院的本科专业的教学任务和规培教学的重任。教学相长的理念深植科室血脉,老师们兢兢业业,为医院的医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贡献微薄之力,得到多方褒奖,2021年至2023年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规培带教科室,文洁、邹新兰、郭捷婷、叶譞斐等多名医师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
近年来,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脑病科主持、参与完成了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中医经典丛书-温病学》、《命门精解与临床应用》等10余部,营造了医教研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秉持仁心仁术,以人文关怀润泽无声
脑病科的医护人员始终坚守着最朴素的信仰——“以专业治疗疾病,以良心拯救生命”。对于那些生活无法自理、经济困难的患者,科室不仅精心设计执行中西医治疗综合方案,而且在生活上给予多种援助,发起温暖人心的募捐活动,以最朴素的方式维护患者的尊严,为处于困境的家庭提供坚实的支撑。
医护人员在问诊时细心、治疗时精心、护理时贴心、随访时耐心、沟通时暖心,使得冰冷的医疗数据充满了温情。每一次的叮嘱、每一次的搀扶、每一剂汤药,都是医者无声的守护。在妇女节、端午节、除夕夜等传统节日,医护人员引导患者共同制作中药香囊,采用古法调配,独具匠心。护士站旁循环播放的八段锦、五禽戏教学视频,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融入人文关怀的实践中,处处体现了“未病先防”的中医智慧。
五、科普之光,照亮智慧之海
脑病科重视科普教育工作,致力于将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知识普及至更广泛的群体。医护人员通过开展讲座、义诊、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复杂的医学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日常语言,使更多人掌握脑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此外,科室还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将科普内容以文字稿、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地在网络空间进行传播,使中医的智慧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众多科普作品已被《健康时报》《广东卫生在线》等权威媒体收录,其中包括数个浏览量超过十万乃至百万次的作品。
六、结语
在神经病学领域,全体医疗人员持续致力于探索与进步。科室深知,其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的革新,更源于对人类健康事业的持续追求。面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科室对探索和创新持有敬畏之心,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精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科室将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构建了具有特色的诊疗体系。依托于科室现有的基础,并借助广东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的有利条件,脑病科在下一阶段将致力于加强科室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专科专病的优势,深化科研合作,推动学术交流,持续提升诊疗水平。同时,加强科普教育,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并信任中医,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展望未来,脑病科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拥抱变化,勇于创新,不断推动科室向更高水平发展。
▲ 脑病科医护合照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三附院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