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看到一则新闻《邓超,主动投案》,以为春晚上最外向的人也要塌房了,打开一看原来是某县一家技校的一个普通干部落马,如果他不是叫这个名字,可能都够不上被报道。再比如《刚刚,7.3级地震》这类标题,紧张的气氛让人以为是我们国家的事,结果打开一看原来是汤加群岛。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邓超,主动投案》,以为春晚上最外向的人也要塌房了,打开一看原来是某县一家技校的一个普通干部落马,如果他不是叫这个名字,可能都够不上被报道。再比如《刚刚,7.3级地震》这类标题,紧张的气氛让人以为是我们国家的事,结果打开一看原来是汤加群岛。
这些“标题党”的手法五花八门,有的是利用汉语同音多义等特点,比如这些蹭名人同名流量的。有的是故弄玄虚拿捏情绪,比如“震惊体”“重磅体”。还有的偷换概念,比如“某某某,被点名了”,其实是有关部门请他去做公益,“点名”二字却让好事蒙上一层惊悚感。
总而言之,标题党的“精髓”就是略去事件真正的信息要素,有选择性地摘取部分细节,重新组成一个可以引发多种联想的题目,最终目的就是想尽办法让你的手指点一下,以收割那点流量。
标题党就像重油重盐的食物,虽然一时能吊足人的胃口,但吃多了终会伤身。
“邓超投案”、“杜海涛落马”这类标题,其实对人家名誉已经形成伤害,之前就有某家企业因为这样的新闻标题,而导致股价波动。这些耸动的标题虽无实质内容,但仍会在社会上形成一股股不安情绪,比如我家老人就爱看各种灾难新闻,把自己搞得很紧张,但打开链接后,才发现那都是好几年前的新闻了。这种对流量的“无下限”抢夺,还在传播领域开启了无意义的“内卷”,让大家不得不跟着博关注。
人们有限的注意力一旦被这些投机取巧的“邪门歪道”抢夺走,真正重要的讯息就会被人忽视、少人关注。而“标题党”乱象中令人不得不察的是,不少此类标题都是出自主流媒体之手。
“标题党”问题不是小事儿,它关乎价值导向、舆论生态,也关系到媒体的整体形象。不管在传播领域还是别的领域,社会都需要一些权威性的标杆,当人们有疑惑时,对齐这些标杆就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主流媒体之所以长期以来能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就是建立在恪守新闻准则,为自己的报道负责的基础上。
如果主流媒体把自己办成了自媒体,乃至自我矮化、自甘堕落,沦为流量驱使的“奴隶”,长此以往不仅会伤害自身的新闻公信力,在用户心中失去权威性,更会使大众陷入无所依归之中,甚至在一些关键时刻产生信息和舆论上的混乱。
对“标题党”问题应该综合施治,有关部门有必要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各大平台也责无旁贷,应建立对“标题党”的识别机制,推动推荐算法从流量优先加快转向内容优先。尤其重要的是,主流媒体自身要行大道、走正路,坚守住新闻伦理的底线,决不能被标题党裹挟进恶性“流量内卷”之中。
流量是个好东西,但也可能发挥坏作用。媒体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流量,本应该用于传播更有价值的内容,提供更动人心的服务,如果任由“标题党”泛滥,既是对流量的浪费,更是对技术进步的嘲讽。
君子爱流量,取之须有道。在滔滔流量面前不动心,确实不易,但我始终相信,时代终究会奖赏那些恪守底线的人。
来源:政知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