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七届GBAT 2025大湾区机器人产业峰会,采用线上专题形式发布。2025年8月4日起,我们通过六合商业研选全网媒体矩阵,围绕机器人主题,发布机器人产业史、脑科学、具身感知、中国机器人军团、海外机器人军团5期专题文章。
第七届GBAT 2025大湾区机器人产业峰会,采用线上专题形式发布。2025年8月4日起,我们通过六合商业研选全网媒体矩阵,围绕机器人主题,发布机器人产业史、脑科学、具身感知、中国机器人军团、海外机器人军团5期专题文章。
机器人产业站在爆发临界点,将开启全新时代,带来巨大历史机遇。让我们携手同行,参与智能革命浪潮,见证人类社会向硅基经济跃迁,迎接无限可能的新世界。
本期我们带来GBAT 2025大湾区机器人产业峰会第五篇报告海外机器人军团,特斯拉Optimus引领海外人形机器人范式变革,开启全新发展进程。分享给大家,Enjoy!
正文:
全文3,460字
预计阅读7分钟
AI与机器人深度融合,实现脑-体协同进化,驱动智能水平提升
AI与机器人构成共生型智能系统,实现认知与行动闭环。智能机器人架构中,AI系统承担数字智能中枢作用,机器人本体构建物理执行终端,两者通过智能接口实现双向交互。基于双向赋能关系,突破传统工业机械臂的固定编程模式,使机器人具备在线学习能力。
智能机器人,采用类似人类的神经架构,突破控制系统瓶颈,构建机器人大脑-小脑分级体系,为机器人技术带来革命性发展。
机器人大脑-小脑分级体系的构建,使智能机器人具备更强大智能与运动能力,大脑负责高级智能决策,小脑负责运动控制,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机器人高效运作。
机器人大脑:负责高级智能与决策能力,由多种处理器、存储器、算法组成,用于处理与分析来自传感器数据,做出相应决策。
大脑功能,包括感知环境、理解语言、学习、适应等。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大脑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模式与规律,实现自主学习与智能决策。
机器人小脑:机器人控制中枢,负责协调与平衡机器人运动,由多种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组成,用于接收来自大脑指令,并转化为机器人动作。
小脑功能,包括运动规划、姿态控制、动态平衡等。通过实时感知机器人状态与环境信息,调整机器人动作,保持稳定行走、跑步、跳跃等。
规模法则Scaling Law,驱动智能系统性能进化,构建AI机器人发展基石。
规模法则Scaling Law,揭示数据、算力、模型指数级增长关系,成为AI机器人发展核心动力。
随着数据规模增加,AI模型能学习到更多特征与模式,提高对复杂环境理解与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性能。
随着算力水平提升,为大模型训练与部署提供支持,使机器人能更高效处理复杂任务。
未来随着数据量、算力、算法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将能实现更复杂任务,加速实现通用机器人目标。
特斯拉Optimus代表AI时代原生的智能机器人,实现范式转换与技术路线迭代
机器人产业演变过程中,从波士顿动力代表的传统工业机器人,到特斯拉Optimus代表的智能机器人,实现范式转换与技术路线迭代,包括从液压到电驱,从预编程到AI大模型驱动等,让机器人机械运动能力、智能化水平等全方位提升。
从液压驱动到电驱技术转变,是机器人产业演变过程中重要范式变化,显著提升机器人性能与商业化潜力。
早期机器人,如波士顿动力Atlas,主要采用液压驱动技术,因强大输出力矩与高功率密度,能支持机器人完成高负载、高复杂度的运动,存在能耗大、成本高、维护复杂等问题,限制商业化应用。
近年来,随着电机技术进步,电驱技术逐渐成为主流。电驱技术发展不仅降低机器人制造成本,还提高可靠性与使用寿命,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从预编程到AI大模型驱动,是机器人产业演变过程中重要范式变化,显著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与适应能力。
传统工业机器人,主要依赖预编程,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执行特定任务。这种预编程方式,能实现高精度与高效率作业,缺乏灵活性与适应性,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环境。
随着AI技术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突破,机器人开始采用AI大模型驱动,能通过学习大量数据与经验,实现自主决策与智能控制,不仅能执行复杂任务,还能不断学习与优化,提高智能化水平与适应能力。
特斯拉Optimus抓取物体
传感器技术创新与应用,是机器人产业演变过程中重要技术路线迭代,显著提升机器人感知能力与环境适应性。
传感器技术,在机器人产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视觉传感器,到触觉传感器,再到听觉、嗅觉传感器,机器人通过多种传感器,实现强大多模态感知能力。
材料科学与算法优化结合,是机器人产业演变过程中重要技术路线迭代,显著提升机器人性能与可靠性。
人形机器人与人体进行类比,总体分为控制、感知、执行三大环节,共同决定人机交互体验、机器人自主学习、决策、行为能力等,波士顿动力Atlas、特斯拉Optimous差异主要体现在控制、感知、执行三方面。
围绕人性机器人三大环节,控制、感知、执行,适合不同类型公司参与。科技巨头,主要是针对机器人大脑进行投入;科创类公司,可以围绕具身感知进行布局;硬件产业链公司,围绕机器人执行进行布局。
现在是围绕机器人生产制造的产业链公司比较多,围绕具身感知的科创类公司比较少。
全球人形机器人发展百花齐放,海外市场产业化趋势良好
特斯拉Optimus,引领海外人形机器人发展进程,英伟达着力软件平台端发力,不断完善机器人训练、深度学习等能力。
Figure AI、Sanctuary AI、Agility Robotics等头部创业公司,2024年以来,纷纷推出新一代机器人产品,加速推进商业化部署。
能力方面看,海外机器人代表性产品,在搬运、分类、堆叠物品、远程操控等功能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实现更成熟、稳定行走能力,灵巧手功能持续优化等。
产业趋势看,2025年有机会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将有更多机器人进入工业、商业等场景,进行更大规模部署与测试。
马斯克对Optimus未来产量乐观,预计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
2025年1月8日,马斯克在访谈中表示,2025年,特斯拉计划生产5,000台Optimus机器人,初期将在特斯拉工厂内部进行测试与应用;2026年,假设进展顺利,产量将实现10倍增长,目标是生产5万~10万台人形机器人,开始对外售卖;2027年,预计将再次实现10倍增长,机器人产量实现50万量级。
截至2025年5月底,媒体报道,特斯拉2025年累计采购足够生产1,200台Optimus零件,实际完成生产近1,000台。
2025年7月2日,媒体报道,中国供应链信息,特斯拉正集中调整人形机器人Optimus软硬件技术细节,半月前开始暂停采购Optimus零部件,未明确表示减少机器人零件订单,需等Optimus设计调整后,确定新量产计划重启采购,调整可能需要2个月。马斯克预期2025年生产5,000台,供应商预测,随着零部件采购中断,目标基本无法达成。
2025年7月24日,特斯拉2025年Q2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重申对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业务信心,预计Robotaxi服务2025年底前将扩展至美国一半人口覆盖区域,Optimus机器人目标5年内达到年产100万台。马斯克同时表示,如果5年后特斯拉Optimus未达到月产10万台,将感到非常惊讶。
特斯拉Optimus快速迭代,Optimus第3代V3设计已完成。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目前工厂测试Optimus第2代V2,实际算是2.5代;目前Optimus第3代V3设计已完成,计划2025年底推出原型机,2026年开始规模化生产。
Optimus第3代V3,没有任何现成部件真正适用,特斯拉从物理学与第一性原理出发,进行大量重新设计,包括电机、变速箱、电子设备、控制设备、传感器、机械部件等。
Optimus第3代V3,基于AI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将大量复用FSD等特斯拉汽车相关技术,实现硬件协同。
Optimus第3代V3,性能将比Optimus第2代V2大幅改进,搭载Grok大模型,实现自主学习、适应复杂环境、执行动态任务、支持语音交互等功能。
特斯拉Optimus展示运动能力
Figure AI,目前推出Figure 01、Figure 02两款人形机器人。Figure机器人已在宝马工厂进行部署与测试,在机器人软硬件、商业化应用上,有较大突破。Figure AI早期与OpenAI深度合作,借助OpenAI GPT系列大模型,提升机器人智能化能力。
2025年2月,Figure AI宣布终止与OpenAI合作,转向自主研发;推出端到端视觉语言行动模型Helix,大幅提升学习效率,新任务学习从12个月,缩短至30天。
Figure机器人在宝马工厂
Figure AI创始人Brett Adcock接受访谈,讲到制造机器人与制造汽车主要区别。Adcock认为,制造汽车需要巨大空间与庞大基础设施,用于移动沉重的底盘等部件,整个流程复杂;制造机器人,零部件可轻松握在手中,轻便易组装,灵活性更高;制造机器人更接近制造消费电子产品模式,有独特设计流程,效率更高,目前全球每年能制造20亿部手机,规模远超全球汽车年产量8,000万辆。
Adcock强调,Figure机器人制造,长期目标不是单纯追求规模,而是建立能高效生产、不断学习与改进的制造体系。
波士顿动力,传统控制类机器人代表企业,在机器人机械控制技术方面领先,产品智能化程度有限。2024年4月,波士顿动力宣布液压驱动的人形机器人Atlas停止研发,推出新的Atlas电驱版,促进成本下降,更好推进商业化落地。
波士顿动力机器人产品跳舞画面
英伟达,从芯片与中间件层面,布局具身智能产业链,目标成为人形机器人开发者首选平台,与多家机器人公司开展合作。2025年CES上,英伟达发布NVIDIA Cosmos平台,可从文本、图像、视频等输入组合,与机器人传感器或运动数据生成基于物理的视频,广泛赋能机器人研发公司,首批合作客户达14家机器人企业。
2025年CES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对外展示14款人形机器人
黄仁勋近期多次公开表态,强调机器人技术对英伟达战略重要性。
2025年6月11日,巴黎VivaTech大会与后续采访中,黄仁勋提出,AI下一波浪潮是机器人,强调智能体AI,需通过与机器人结合,实现与物理世界交互,数据中心未来将成为AI工厂。
2025年6月25日,英伟达年度股东大会上,黄仁勋表示,机器人技术是继AI之后,英伟达最具潜力市场,与AI共同构成英伟达数万亿美元级别增长机会;预测未来将有数十亿机器人、数亿辆自动驾驶汽车、数十万机器人工厂,由英伟达技术驱动。
相关研报:
【长期主义】第337期环球说:富国岛行,与AI硬核对话的升维体验
国家经济、投资的范式变化:从碳基经济到硅基经济,AI寒武纪大爆发时刻
【智能时代】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思考,游戏二元属性,文化与科技
【智能时代】自动驾驶:汽车iPhone时刻,中国三大流派演化形成中
诸神之战:美国科技巨头,从春秋五霸进入战国七雄|GBAT 2023 大湾区智能时代产业峰会
人类未来文明三部曲之二:智能时代专题预售开启,奇点临近,未来已来
九宇资本赵宇杰:智能时代思考,认知思维,存在原生、降维、升维三波认知红利
九宇资本赵宇杰:智能时代思考,以史为鉴,科技浪潮,从互联网到AI
九宇资本赵宇杰:智能时代思考,宇宙视角,从碳基生物,到硅基智能体
人类未来文明三部曲之一:元宇宙专题预售开启,59期45万字
九宇资本赵宇杰:1.5万字头号玩家年度思考集,科技创新,无尽前沿
九宇资本赵宇杰:1.5万字智能电动汽车年度思考集,软件定义,重塑一切
【重磅】前沿周报:拥抱科技,洞见未来,70期合集打包送上
【重磅】六合年度报告全库会员正式上线,5年多研究成果系统性交付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预售】百年汽车产业加速变革,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大幕开启
【头号玩家第一季预售】:科技巨头探索未来,头号玩家梯队式崛起
【头号玩家第二季预售】:科技创新带来范式转换,拓展无尽新边疆
【首份付费报告+年度会员】直播电商14万字深度报告:万亿级GMV风口下,巨头混战与合纵连横
【重磅】科技体育系列报告合集上线,“科技+体育”深度融合,全方位变革体育运动
【重磅】365家明星公司,近600篇报告,六合君4年多研究成果全景呈现
九宇资本赵宇杰:CES见闻录,开个脑洞,超级科技巨头将接管一切
【万字长文】九宇资本赵宇杰:5G开启新周期,进入在线世界的大航海时代|GBAT 2019 大湾区5G峰会
九宇资本赵宇杰:抓住电子烟这一巨大的趋势红利,抓住产业变革中的变与不变
【IPO观察】第一季:中芯国际、寒武纪、思摩尔、泡泡玛特、安克创新等11家深度研报合集
【IPO观察】第二季:理想、小鹏、贝壳、蚂蚁、Snowflake、Palantir等12家公司深度研报合集
【IPO观察】第三季:Coinbase、Roblox、快手、雾芯科技等12家公司深度研报合集
【重磅】年度观察2019系列合集:历时3个多月,超20万字近500页,复盘过去,展望未来,洞悉变与不变
【珍藏版】六合宝典:300家明星公司全景扫描,历时3年,210万字超5,000页,重磅推荐
九宇资本赵宇杰:对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碎片化思考
九宇资本赵宇杰:九宫格分析法,语数外教育培训领域的道与术
【2023回乡见闻录】90、00后小伙伴们万字记录,生活回归正轨,春节年味更浓
【2022回乡见闻录】20位90、00后2万字,4国13地,全方位展现国内外疫情防疫、春节氛围、发展现状差异
【2021回乡见闻录】22位90后2万字,就地过年与返乡过年碰撞,展现真实、立体、变革的中国
【2020回乡见闻录】20位90后2万字,特殊的春节,时代的集体记忆
【重磅】22位“90后”2万字回乡见闻录,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县城、乡镇、农村
六合君3周岁生日,TOP 60篇经典研报重磅推荐
下午茶,互联网世界的三国杀
5G助推AR开启新产业周期,AR眼镜开启专用AR终端时代
新商业基础设施持续丰富完善,赋能新品牌、新模式、新产品崛起,打造新型多元生活方式
【重磅】中国新经济龙头,赴港赴美上市报告合辑20篇
知识服务+付费+音频,开启内容生产新的产业级机遇,知识经济10年千亿级市场规模可期
从APP Store畅销榜4年更替,看内容付费崛起
新三板破万思考:新三板日交易量10年100倍?
九宇资本赵宇杰:科技改变消费,让生活更美好|2017 GNEC 新经济新消费峰会
请务必阅读免责声明与风险提示
来源:六合商业研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