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7日,区委书记刘东伟以“四不两直”方式到金融街街道、椿树街道、西长安街街道检查垃圾分类工作。他强调, 垃圾分类事关民生福祉、城市文明和首都形象,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持之以恒抓好这件“关键小事”,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和谐宜居美
8月7日,区委书记刘东伟以“四不两直”方式到金融街街道、椿树街道、西长安街街道检查垃圾分类工作。他强调, 垃圾分类事关民生福祉、城市文明和首都形象,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持之以恒抓好这件“关键小事”,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和谐宜居美丽家园。
金融街街道二龙路密闭式清洁站建筑面积130平方米,承担着二龙路小区、京畿道小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等周边居民小区和社会单位其他垃圾的收集转运工作。刘东伟走进二龙路密闭式清洁站及二龙路41、43号楼垃圾分类投放点,实地察看社区垃圾分类设施配置、桶内垃圾分类情况以及其他垃圾收集转运情况。他要求,要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提高收运效率,确保垃圾收运规范有序。加强垃圾分类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源头分类质量,提高垃圾分类正确投放率。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确保垃圾桶站建设达标、清运及时、干净便民。
东铁匠胡同桶站智能监测系统,依托视频图像资源,通过AI智能算法,对胡同内40余组垃圾分类桶站进行实时监测,高效解决了桶站满溢情况;尊府小区智能垃圾分类箱,以“无接触操作+数据化管理”为核心,为居民带来绿色生活新体验。刘东伟详细了解桶站智能监测系统发现问题、精准派发、迅速解决问题的全流程,实地察看智能垃圾分类箱在实现无接触投放、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提升垃圾清运效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他指出,要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投放体系建设,通过科学布局设施、创新投放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居民分类投放的便利性和积极性。持续强化科技赋能,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不断提升垃圾分类智慧化水平。
椿树街道可回收物中转站占地面积280平方米,设置了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可回收纸板等多个区域,承接辖区内各类可回收物的收集、暂存、打包、转运功能。刘东伟走进椿树街道可回收物中转站,详细了解中转站运营管理及全区可回收物体系建设情况。随后,实地检查椿树街道梁家园北胡同、梁家园西胡同,以及西长安街街道西绒线胡同13号楼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居民参与情况以及分类效果。他要求,积极探索可回收物管理新模式,优化完善可回收物交投点、中转站和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传播垃圾分类理念,全方位、多渠道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度和准确性。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引导更多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切实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区领导邴浩参加。
文字:杨二丽
图片:姜真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