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小麦推广使用良种介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8 08:05 1

摘要: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小麦的主产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小麦良种,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目前,在皖北地区推广使用的小麦良种众多,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几种表现突出的品种。

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小麦的主产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小麦良种,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目前,在皖北地区推广使用的小麦良种众多,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几种表现突出的品种。

- 百农207:由河南科技学院教授欧行奇团队选育,是半冬性优质中筋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31天,属于半冬性中晚熟品种。该品种优点显著,幼苗抗寒性良好,能在皖北冬季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安全越冬 ,分蘖成穗率高,可有效增加麦穗数量。早春发育快,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强,减少了春季低温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植株高度76厘米,茎秆粗壮且富有弹性,抗倒性好,皖北地区春季多风,抗倒伏能力可保障小麦在生长后期不会因风雨而倒伏,影响产量。其穗层整齐,穗纺锤形,一般平均亩产597公斤,50亩平均亩产可达738.6公斤,展现出了良好的高产潜力,适应性广,在皖北地区广泛种植,也适合河南中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等地种植 。

- 周麦27:由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全生育期230天,为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同样具有良好的抗寒性,分蘖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强。平均株高74厘米,茎秆弹性好,抗倒性佳,后期灌浆快,千粒重高,能有效提高小麦的单粒重量,增加产量。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型,饱满度较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灌浆速度快,大穗大粒,具有高产稳产等突出优点,一般平均亩产638公斤,最高亩产821.7公斤,还创下中国小麦单产最高纪录。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南阳、信阳除外),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种植,是皖北等地区种植面积较多的小麦品种之一。

- 百农4199:由河南科技学院选育,是国内首个高光效小麦新品种,全生育期229.0 - 230.9天,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出苗整齐,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好,分蘖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耐倒春寒能力强。株高68.1 - 75.0厘米,抗倒伏性能好,一般平均亩产534公斤,最高亩产778.9公斤 。该品种高产早熟性好,能让农民更早收获,提前抢占市场;适应性广,可在皖北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种植;抗冻能力强,灌浆速度快,籽粒商品性好,深受种业和农民欢迎,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中麦89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选育,全生育期216天,为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幼苗长势壮,叶色黄绿,分蘖力成穗率高,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迟,抗倒春寒能力强。株高73厘米,茎秆弹性好,抗倒能力强。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能力好,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有利于小麦后期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面粉达到国家优质中筋小麦标准,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一般平均亩产643公斤,最高亩产855.2公斤,刷新了黄淮冬麦区千亩方单产的最高纪录,在皖北地区种植优势明显。

- 皖垦麦1702:品种来源为郑麦7698/新麦26,属于半冬性品种。在良种联合攻关大区试验抗病性鉴定中,高感纹枯病,高感条锈病,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中感叶锈病,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些病害的防治。产量表现上,2018 - 2019年度参加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冬麦区南片大区试验,平均亩产566.4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2.8%;2019 - 202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6.0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3%;2020 - 202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1.3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7%,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潜力。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 - 11月中旬,亩基本苗18万 - 20万,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 皖垦麦22:2019 - 2020年度、2020 - 2021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品质指标均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品质优良。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 - 11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 - 22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赤霉病。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适合在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推广种植,为皖北小麦品质提升提供了选择。

选择小麦良种时,农民朋友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种植习惯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并结合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如合理施肥、适时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才能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来源:淇泉老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