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深圳本地龙眼上市,但让龙眼火爆网络的并不是水果本身,而是龙眼的新吃法:龙眼蘸上酱油。与酱油相拌的不仅有龙眼,还有芒果、西瓜、菠萝等水果,这种咸甜交织的滋味背后,不仅是一场味觉冒险,也成为深圳年轻人彰显个性的方式。水果蘸酱,既是饮食文化的破圈符号,也是城市
近期,深圳本地龙眼上市,但让龙眼火爆网络的并不是水果本身,而是龙眼的新吃法:龙眼蘸上酱油。与酱油相拌的不仅有龙眼,还有芒果、西瓜、菠萝等水果,这种咸甜交织的滋味背后,不仅是一场味觉冒险,也成为深圳年轻人彰显个性的方式。水果蘸酱,既是饮食文化的破圈符号,也是城市包容性的鲜活体现。
“只需把龙眼剥壳,蘸上酱油就可以吃了,酸甜咸的口感很开胃。”祖籍潮汕的市民向记者分享道。“西瓜吃多了容易拉肚子,撒点盐或蘸酱油就不会。”来自湛江的孙先生称。这种在外地人看似不可思议的“黑暗料理”,确是在闽南和潮汕地区已传承多年的“夏日仪式”。据称,水果蘸酱油的吃法最早出自泉州鲤城桂坛巷,由清代名医吴亦飞发明,逐渐发展成一种地方特色饮食文化。
网络热门的龙眼吃法
当传统遇上现代,水果蘸酱油这种吃法,如今却在深圳年轻人中焕发新生。“蘸过酱油的水果,咸甜适口,还夹杂着酱油的鲜味,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更是追求创新、标新立异的体现。”目前,这种新奇的食物组合正成为年轻人彰显个性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水果蘸酱油”的话题屡登热搜榜。一位尝试过这种吃法的美食博主分享:“第一次看到朋友吃水果蘸酱油,试了一口后,真香!现在夏天吃水果不蘸点酱油都觉得少了什么。”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从事水果经营的阿彬告诉记者,来自潮汕地区的她,现在会向来自外地的朋友展示这种“暗黑料理”,每次都能引发一阵惊叹和拍照。
随着水果蘸酱油这种饮食方式的传播,简单的酱油已不能满足人们追求刺激的味蕾。一些食客开始在酱油中加入蒜蓉及辣椒,特别是蘸芒果、李子、杨梅等水果。蒜香、椒香、果香与酱油的咸鲜混合,创造出更为丰富的味觉体验。
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在饮食文化上得到了生动体现。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北方人讲述了他的体验:“第一次看到同事吃荔枝蘸酱油,感觉太奇怪了。后来鼓起勇气尝试了一颗,那种咸甜交织的味道意外地和谐。现在夏天买荔枝,都会特意买瓶酱油回家。”深圳的包容让这种源自外地的特色吃法,成为深圳多元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敏锐的商家捕捉到了水果蘸酱油的商机,开发出各种配套服务和产品。一些超市在销售牛油果时,会附赠小包装酱油和芥末,据天虹超市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方式能吃出类似三文鱼的口感。据了解,配酱油、芥末的牛油果确实比单独售卖的牛油果增加销量,虽然各区稍有不同,但平均销量能增加近2成。此外,不少水果店则推出预拌服务,为顾客提前拌好酱油或辣椒盐的水果拼盘。还有知名酱油企业推出了专为水果设计的创新产品——秒嗞水果嗞嗞酱油。
据营养学专家介绍,酱油中的盐分能平衡水果的酸涩,胞受刺激后能让果肉更加紧致,凸显鲜味与甜味交织,层次丰富。对某些水果而言,还有特殊功效。以菠萝为例,其中的“菠萝朊酶”易导致过敏,而酱油中的盐分可以破坏这种酶的结构,减少过敏反应。水果蘸酱油对荔枝、龙眼等水果起到消食去热的辅助功效。但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建议慎用这种吃法。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