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终于又到了一年一度跟“宝贝们”见面的日子,她小心翼翼地摘下套袋,捧着沉甸甸的黄桃,“真漂亮”,她不禁喃喃自语,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孩子一样欣慰。
18年,她在千米海拔种出“黄桃天花板”。
这里的桃堪称“树上黄金”,颗颗饱满,个个香浓。
静置是“天然香氛”,入口是“汁水炸弹”!
她与天斗, 把高海拔、花岗岩等不利条件转化成得天独厚的优势,种出“天选之桃”;
她与地斗,逐桃套袋,因树培土,每年给土壤补镧补钙,终于逆天改命。
终于又到了一年一度跟“宝贝们”见面的日子,她小心翼翼地摘下套袋,捧着沉甸甸的黄桃,“真漂亮”,她不禁喃喃自语,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孩子一样欣慰。
她叫黎福兰,是这片黄桃园的主人。
人定胜天,她偏不信高山不能种桃
1996年,她从四川嫁进下村乡坳头村。贫瘠的土地、漏风的杉皮屋,全村深陷省级贫困乡的泥潭。夫妻俩尝试过摩托出租、文具小店增收,但高山寒土仿佛一道诅咒,让脱贫愿望一次次落空。
2008年,在高山不能种黄桃的质疑声中,黎福兰决定放手一搏,押上全部身家租用4亩稻田,成为当地第一个种植黄桃的人。万事开头难,由于缺技术,一开始的黄桃产量和质量都不行。黎福兰边学边干,从建园、定植、修剪、施肥到病虫防控,一个一个环节四处拜师学艺,不放过任何机会参加技术培训,对黄桃管理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步变成了行家。
她种的桃凭什么是“天花板”?
一棵树上要结多少颗桃,一颗桃应该长成什么样子,黎福兰对于黄桃的生长有着严苛的要求。
果园都是树龄15年的果树,平均一棵树控制在315个桃;为了让每个枝条均匀挂果,适当留果,梳果至少做3次;再长的枝条只留2个桃,小枝条仅留1个桃……
她家的果园有很多不起眼的“小发明”。
奇形怪状的瓶子里装着黑色不明液体,一次性杯子里装着绿色不明液体,还有不同颜色的小球,各式各样的灯等,这些都是黎福兰的“秘密武器”。
和别人用除草剂清理桃园杂草不同,黎福兰的黄桃树下种着没过小腿的三叶草、苜蓿草等植物,这些豆科类植物,能起到土壤固氮、增加有机质,保持土壤水分,避免土壤暴晒导致的土壤机构变化等作用。
这种纯自然的固土防虫术,更好地锁住黄桃香气和好口感。
你没听错,为了保持土壤中丰富的矿物营养,她还给桃树们换土。这些新土的矿物成分丰富,能为老树提供鲜活的动力。
今年,黎福兰不仅增加了稀土元素含量,还添加了镧元素和钙,这样培育出来的黄桃色、香、味更浓郁。
可以一家独大,但她选择一荣俱荣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黎福兰这个“小镇种桃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农技小白蜕变为县龙头企业首席技术官。先富带动后富,村里的乡亲们都纷纷跟着黎福兰种起了黄桃。她将18个黄桃种植户组织起来,成立了联群种植专业合作社,交流黄桃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把自己的成果无私分享给父老乡亲,让大家共同致富。
黎福兰数十年如一日的挥汗如雨,终让荒山长出甜透心扉的“黄金蜜罐”;她种下的不只是桃树,更是一座县城乡村振兴的希望。现如今,炎陵县约有3.42万人种植炎陵黄桃,6万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炎陵黄桃产业链。一颗颗黄桃化身“黄金果”,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炎陵县乡村振兴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撰文/ 刘湘颖(实习生)
来源:潇湘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