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以法治化手段推动风筝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拓展“风筝+”融合发展路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7 17:26 1

摘要:8月7日,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在东方大酒店举行地方立法10周年“回头看”新闻发布会。会上,回顾了地方立法10年来的立法成果,重点介绍《潍坊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等7部已出台法规的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8月7日,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在东方大酒店举行地方立法10周年“回头看”新闻发布会。会上,回顾了地方立法10年来的立法成果,重点介绍《潍坊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等7部已出台法规的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潍坊市风筝文化产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首部风筝产业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潍坊市风筝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去年以来,潍坊市以法治化手段推动风筝文化保护传承、产业发展和传播交流,取得明显成效。

集群提质,产业链条持续完善

强化规划引领。《条例》实施以来,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市人大法工委、发改、商务、工信、市场监管、体育、国际风筝会综合服务中心等7个部门单位,邀请文化产业研究领域15名专家学者、4个行业协会和36家涵盖全产业链的代表性企业参与,通过开展6次实地调研,组织4次研讨论证,形成较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风筝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初稿。目前,正在加快进行修订完善,力争尽快出台。

推进产业聚集。全市风筝文化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已形成覆盖原材料供应、设计研发、配件生产、扎制销售、文旅服务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奎文区形成以风筝等文创产品开发为代表的产业聚集区,上半年产值达3700万元、带动周边消费5500万元。寒亭区杨家埠、坊子区王家庄子分别形成以传统风筝和现代风筝为代表的两大产业聚集区,累计带动就业超10万人次。其中,坊子区王家庄子村风筝制作厂家超过300户,实现“足不出户”全产业链发展,上半年产值达2.6亿元,带动就业超过1万人次。寒亭区以杨家埠为代表的风筝文化产业,上半年产值达2.83亿元、带动周边消费超过1.65亿元。

加力文化“两创”。举办潍坊好手艺文创设计大赛,引导各类机构围绕风筝等特色文化进行创意设计、培育爆款。在凤溪地万物集夜市、自由时光·High街、潍坊市图书馆、潍坊市博物馆等多个场景开办文创市集,推出潍坊非遗文创产品200余种。

文旅融合,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深化“风筝+文旅”融合。今年风筝会期间,策划举办风筝放飞在内的19项文旅活动,创历届风筝会文旅元素和文旅参与度之最。主活动2天时间,全市41家重点景区、文博场馆共接待游客323万人次、同比增长15.2%,各项活动拉动消费12.5亿元、同比增长25%。推进世界风筝公园扩容提升,上半年接待游客57.8万人次、营业收入63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67%、29.76%。

深化“风筝+数字”赋能。推动歌尔集团在风筝博物馆建成运营“龙筝绘梦MR体验”项目,上半年吸引来馆参观人数达50万人次、带动营业收入281.2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68%、38.23%。

搭建“风筝+招商”平台。举办第18届潍坊风筝交易会、潍坊国际风筝会电商直播大会,吸引65家知名企业、30余家知名品牌参与,销售风筝12万支,厂家签约额达1.35亿元,实现“以会促产、以产兴城”。

传承创新,文化影响力跨越提升

加力风筝文化保护。建设潍坊市非遗综合馆、改造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为风筝等非遗提供空间;高水平完成“潍坊风筝文化”的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试点,经验做法被省文旅厅予以推广。目前,市级以上风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达10人,其中国家级3人。

加力风筝文化创新。组织引进《梦起潍坊》实景演艺,创排《何以潍坊》非遗晚会,策划出版《潍坊风筝大全》,联动成立潍坊风筝产业学院、国际风筝运动学院。依托风筝博物馆、校园非遗课堂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培训100余次、研学80余场次。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与王者荣耀、霸王茶姬等知名机构进行创新合作。

加力风筝文化传播。推荐潍坊风筝亮相央视春晚、《朝闻天下》等多个国家级平台,多次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惊艳世界,以风筝为代表的非遗展示展演成为全市大型活动“标配”。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张效东成为全国唯一在国家级非遗成果展发言的风筝传承人。

下一步,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持续深化《条例》实施,不断拓展“风筝+”融合发展路径,让风筝成为潍坊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更好潍坊”建设贡献文旅力量。

新黄河客户端:李婉清 孙华玉

编辑:李婉清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