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份夏季高温出行提醒,请趁‘热’收下”。“拒绝酒驾,平安回家”。7月28日,西安市公安局阎良分局交通管理大队事故中队民警房涛表示,他每周都会在阎良区关山街道北冯村的6个村组微信群里发交通安全提示信息或警示教育视频。
阎良区:
“一村一交警”铺就平安路
”
“这份夏季高温出行提醒,请趁‘热’收下”。“拒绝酒驾,平安回家”。7月28日,西安市公安局阎良分局交通管理大队事故中队民警房涛表示,他每周都会在阎良区关山街道北冯村的6个村组微信群里发交通安全提示信息或警示教育视频。
和房涛做着相同事情的还有105名民辅警,他们是阎良区73个村与33个社区的“包抓交警”。
2022年,为解决辖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点多、线长、面广,警力不足,监管乏力等问题,公安阎良分局在全区推行“一村一交警”机制。一名交警负责一个行政村(社区、学校含幼儿园)的交通安全宣传、交通隐患排查治理、重点车辆管理、重点驾驶人管理、红白喜事和大型活动上报、其他待办事项等6项工作,“点对点”包抓,把交通安全、交管服务送到村口巷尾,把交通治理落实到群众生活的“最后一米”。
“每个村情况不同,需要差异化的治理方案。”房涛介绍,拿他包抓的北冯村来说,北冯村位于公路旁且有一条穿村而过的主干道,是阎良区果农运输甜瓜的主要通道,车流量大,有两处路口经常发生交通事故。
“潘刘十字最为典型,由于宅基地规划原因,建造的房屋遮挡来往驾驶员视线。”房涛说,潘刘十字路口只要出现事故,接警民警就知道是由北向南的车和由东向西的车发生了碰撞。
针对这一道路安全问题,房涛向上级汇报,公安阎良分局交通管理大队充分调研、听取村民意见,经分析研判,与区有关部门在潘刘十字路口设置了固定信号灯。信号灯设置后,该路口事故下降90%。
每月初,阎良区各个村落的田间地头、村民家门口、文化广场、社区活动室总会出现包抓交警的身影。交警依托农村的义诊、村晚、集市、“美丽乡村行”等活动,带着案例展板、宣传手册,与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讲安全,或是针对农村地区“一老一小”等特点,把交通安全知识以快板、三句半等形式讲出来,在人员最密集的地方开起“安全课堂”,用接地气的话让交通安全意识深入村民心里。
除了“面对面”宣讲,还有“屏对屏”宣传,微信群也成了交通安全知识、交管服务信息的传播阵地。
“以往是三级微信群制,即包抓交警将知识信息发给辖区街道办,街道办发给村干部,村干部再传给村民,这种模式存在落实的层层递减问题。如今,包抓交警直接进入各村小组和各社区楼栋的微信群,为群众答疑解惑、推送交通提示信息。”公安阎良分局交通管理大队教导员惠建锋说,截至今年6月底,已开展各类交通安全宣传830余场次,推送转发各类交通安全提示信息、警示案例、短视频等240余条,受教育群众达30万余人次,辖区群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显著增强。
随着“一村一交警”机制的深入推行,阎良交警联合多方力量,构建起一张“交警主导、村社协同、群众参与”的交通安全共治网络。
村组和社区组建了由包抓交警、村干部、网格员、热心村民组成的“交通安全劝导队”。劝导队成员在日常巡逻中,会对闯红灯、逆行、违法载人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现场劝导。
“大娘您快停车,后面的大孙子在打盹,前面的小孙子超载不安全。”7月28日,阎良区井家村专职网格员刘友妮在巡查时看见这一危险行为大声叫停劝导,并联系当事人家属安全将其接回。
“虽然我做的是一件工作上的小事,但万一发生了安全事故,就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刘友妮说,“‘一村一交警’工作机制不仅有效地为村民织起了安全网,还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当我发现道路隐患,如路面破损、标志标线不清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反馈给包抓交警,交警会协调相关部门快速整改。”
此外,阎良交警与派出所联手推行“交所合一”警务模式,在全区农村地区5个派出所和城区蓝天路派出所成立交警中队,充分发挥一警多用、一警多能作用,交通事故平均接处警速度提高30%,街面见警率、交通违法管事率、群众满意率大幅度提升。同时,将车驾管、交通违法处理、安监3类33项交管业务下放到9个派出所,实现“交管业务村里办”,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能,提升了群众办理体验。
“今年前7月,全区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事故起数下降13.19%、受伤人数下降21%、财产损失下降0.77%。”公安阎良分局交通管理大队大队长吴敬龙表示,阎良交警将进一步延伸交管服务触角,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文章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苏欣雨
编辑 | 王乐乐 责编 | 相里珑南 核发 |彭建国
来源:西安交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