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开启3年决战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7 15:33 1

摘要:近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开征求对《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渝链智擎”行动计划(2025~2027)》(以下简称《“渝链智擎”行动计划》)的意见,“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部分被提及。根据规划,重庆市将制定《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

近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开征求对《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渝链智擎”行动计划(2025~2027)》(以下简称《“渝链智擎”行动计划》)的意见,“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部分被提及。根据规划,重庆市将制定《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方案》,具体目标包括到2027年,累计建成感知路口600个,覆盖城区道路与高速公路里程2500公里,通过OTA升级实现具备协同预警功能的各类型在用车辆超过2万辆。

今年上半年以来,行业有关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讨论一直十分火热,一系列政策、法规、标准也不断出台落地,力求保证新技术应用的安全底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认识到单车智能与“车路云一体化”的辩证统一关系。《“渝链智擎”行动计划》的出台,刚好踏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首批共20个)名单公布1周年的时间节点上。1年来,试点城市围绕“车路云一体化”出台了哪些政策规划,做了何种探索,又收获了什么成果?鉴于篇幅所限,记者管中规豹,选取部分试点城市的推进情况一探究竟。

重庆

据了解,《“渝链智擎”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将“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作为重点任务的第13项。其中提到,制定《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方案》,构建全域覆盖、技术多元、标准统一、服务可靠的路侧基础设施体系;建成分层解耦、跨域共用、充分共享的云控基础平台;打造涵盖协同预警,协同辅助驾驶,协同自动驾驶功能的智慧公交、干线物流、自动泊车等应用场景,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积极筹措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建设资金。

202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团队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携手,采用“院地共商共建”的模式,共同成立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西部智联”)。自成立以来,西部智联孵化14家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且联动长安汽车、赛力斯等头部企业,与中信科智联、中国汽研、招商车研等行业机构形成深度合作,已建成一套全国领先的云控基础平台加9个生态共建的网联应用平台,成功接入上千辆各类车辆。目前,重庆拥有3个示范区——高新区、两江新区和永川,建成智慧路口超500个,覆盖城市道路超700公里,直连通信智能网联汽车,包括赋能改造后的传统车辆近6000辆。

长春

今年7月,《2025年长春市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试点咨询服务项目招标公告》发布。公告显示,招标项目为长春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咨询服务项目,招标人为长春市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标项目资金来自企业自筹,出资比例为100%。据了解,该项目是以“双核(汽开区、净月区)、五轴、多区”为布局建设约400个智能化路口、5877个纯视觉感知点,接入1300个路口信号灯数据,对超1.25万辆网联车辆(含公交、出租、物流等)进行信息化改造;构建“边缘云-区域云-中心云”3级云控基础平台及8大应用系统;采集360公里高精度地图,建设1900公里传输网。

约1年前,长春市通过“城市+车企”合作模式,携手中国一汽,共同探索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的建设开发,高质量编制《长春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方案》,并与中国一汽、中国移动、国汽智联就智能网联汽车及“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签订合作协议。

2024年9月,长春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专题会议召开。会议讨论审议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国家试点总体方案和长春市试点空间布局、应用场景、运营方式、实施步骤等工作细则,研究重点问题,部署下步重点工作。

北京

2024年,《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智能网联客运巴士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智能网联重型卡车管理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当年12月底,《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由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5年4月1日施行。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围绕“车、路、云、网、图、安全”6大要素,开展“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验证,经过4年多的建设已完成3个阶段的迭代,实现了全市600平方公里相关基础设施覆盖。该示范区聚集了30余家中外企业近千辆各类自动驾驶车辆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等创新应用活动,累计测试里程超过3200万公里,占全国总测试里程的1/4以上,由此吸引120多家自动驾驶汽车上下游企业进行布局。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还发布“全球首个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公开数据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危险工况及数据仿真数据库”。作为示范区专项运营平台,北京车网不仅承担了建设、持有、运营,也积极牵头开展标准建设,支撑发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体系,形成各级标准成果超70项。

成都

今年6月,成都公交集团正式发布全国首份《自动驾驶公交“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联调导则》白皮书,以成都首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为实践样本,系统总结了“车-路-云”多系统联调的全流程机制,涵盖单系统调试、场景联调、全栈总联调、运营演练4大阶段,通过高精度地图、V2X通信、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车辆、道路、云端的实时数据交互。例如,成都未来科技城的自动驾驶公交线路通过车路协同设备,可提前获取路口红绿灯状态、行人过街信息,实现精准起停与路径规划。该线路采用“模块化测试+集成联调”模式,将联调周期缩短30%,测试效率提升40%。目前,成都已形成覆盖596公里的智能网联测试道路网络,累计完成12类车路协同事件监测1780万条。

2024年10月,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3部门印发《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与示范运营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规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加快我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速度。

上海

今年7月,上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布会在嘉定区举行,《协同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行动方案(2025~2030年)》及《嘉定区关于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同期发布。

2024年7月,上海市印发《深化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其中提及“谋划推动新兴产业应用场景落地”,包括加快推进上海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建设,创新车联网技术赋能,推动相关平台、功能及政策优先在嘉定、南汇、奉贤新城落地,有序开放新城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范围,开展智能出租车、智能公交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据悉,上海市累计开放1003条、2008公里测试道路(含158.5公里高快速路),38家企业、847辆车获得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牌照;累计测试里程2800万公里,其中自动驾驶模式测试里程2000万公里;累计测试时长153万小时(其中自动驾驶模式测试时长84万小时)。上海依托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实训场公共基础底座提供的算力、存储、工具链等基础服务支撑,融合车辆实时数据、路侧感知数据、车企平台数据、政务数据、区级云控平台及互联网数据6大维度数据资源,打造自动驾驶数据集和场景库;以数据语料为核心驱动力推动高快速路V2X应用量产上车,通过汇聚全市高快速路交通事件数据、道路管养作业等多源异构数据,开发了V2X“路端-云端-车端”通信技术,实现了交通事件信息的准确实时下发,为车辆提供超视距提前预警等服务,累计推送54万次高速事件预警信息。在浦东金桥,上海建成全球首个5G-A车联网全要素协同试验场,通过20毫秒级时延控制与厘米级高精定位,构建“车-路-网-云-图”五维实时交互网络。

南京

今年1月,南京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三年规划》,在20个应用试点城市中首发“车路云一体化”建设3年规划。根据规划,南京市将以产业驱动为目标,以场景塑造为核心,以市级云控平台为轴,以路侧智能基础设施为网,以网联汽车产品及全域信号优化控制技术应用为触点,从测试验证、深化夯实、经验总结3个阶段逐步实施。这份文件还提出6项工作任务:一是市级云控平台建设,将面向规模化与商业化应用,整合“车-路-云-网-图”,重点建设“分层解耦、跨域共用、分级共享”的云控基础平台;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与测试,初步计划在3年内对约3777个路口进行联网改造,实现全域覆盖,并对500个路口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感知覆盖;三是规模化示范应用建设,明确了全市应用场景建设计划,1.0阶段(2025年9月前)计划建成46个示范场景,后期配合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至试点区域;四是高精度地图及北斗应用建设,依场景、分阶段、按区域逐步完成基础底图编制及服务发布等工作;五是安全能力与机制建设,基于可信根证书列表机制,推进与公安部门C-V2X体系互认,实现交通信息与路侧通信设备之间的安全传输与可信溯源;六是封闭测试场建设,对溧水经开区等部分路段进行封闭及改造,形成具备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检测的测试场地,并提供场地测试服务。

广州

今年6月,广州市办公厅印发《广州市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包括“支撑体系赋能工程展现前瞻布局”在内的4大工程。其中,在“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建设中,广州将打造全国首个融合低空经济的立体交通示范区,支持飞行汽车技术攻关及商业化应用;规划建设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获得CNAS认证的平台给予500万元一次性补助;特别设立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初创期、成长期创新项目,建立“容错免责”机制鼓励国资参与风险投资。今年2月,《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施行,为顺利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并积极探索示范运营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引。

广州市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一是在黄埔、海珠、花都和番禺4个先行区,协同构建车联网示范应用环境,截至目前,已完成530套路侧设备、897套感知设备、419台计算单元安装,改造红绿灯205个,建立CA认证系统,完成1.04万台PC5通信和北斗定位车载终端安装,成为国内首个车联网车载终端应用突破1万辆的城市;二是以“点、线、面”结合方式推进,最终实现全市5G+C-V2X全域覆盖,建设3级基础云控平台,推动5万辆车搭载V2X终端,建设高精度地图与标准体系,提供安全保障与身份认证,实现“一张网、千条路、万辆车”,形成“1+1+N”(智慧公交+乘用车前装量产+N种创新应用)的“车路云一体化”典型示范。

深圳

今年6月,第3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论坛在深圳举办,系统展示了深圳市车路云一体化系列重要成果。其中,由深城交支持统一搭建的深圳交通信息汇聚平台,创新“申报即更新”机制,打通链路,为车辆实时推送施工占道、标志标牌更新、隧道事件、高速公路ETC车道等关键动态信息,辅助路径规划和系统决策,为车辆上路运行加上路侧信息“安全带”。深圳建成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1.0,首创全链条全周期监管体系,大幅压缩业务周期,并实现全市道路风险动态评估;通过“4化+1公司+2路+3平台”系列举措,打造“车场云”闭环场景,实现高精度车位引导、全流程监控和无感泊车。这些成果依托深圳市车路云“4+3”平台体系,加速了智慧交通全场景应用与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2024年7月,《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深圳市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高质量发展2024年工作方案》等文件发布,提出开放更多区域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示范应用场景,支持各区政府开展功能型无人车城市服务应用试点,率先探索规模化、多样化、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同年10月,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协会揭牌,将协同产业上下游,共同推动智能网联产业发展,助力深圳“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提速。

在基础设施方面,深圳充分利用现有前端感知、多功能杆,轻量化建设车路协同、视频、雷达、北斗定位等感知设备,实现基于RSU信号灯网联率超99%,路口覆盖率100%,城市高快速路覆盖率60%以上;在终端普及方面,重点推动新增公交车辆全面搭载V2X终端,发挥比亚迪等整车企业能力,支持前装量产方案的技术验证和应用推广;在平台建设方面,打造“两级三层”云控平台架构,逐步实现市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在示范应用方面,新增开放测试示范道路1162公里、累计达2000公里,新发放测试示范通知书435张、累计达1137张,加快建设城市级车路云平台。

武汉

2024年6月,湖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披露,武汉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已获批准,备案金额约170亿元,拟于当月开工。同年9月,东风汽车研发总院与联通智网科技等11家行业领军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同签署“车路云一体化”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战略合作协议,将依托各成员单位的技术优势和行业资源,在未来3~5年内突破一批该产业领域的关键性核心技术,研发自主可控的产品体系和解决方案,围绕顶层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实现突破。

今年年初,东风汽车牵头,9家企业、4所高校及1家新型研发机构携手,组建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3月1日,《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武汉市提出,将打造全市统一的智能网联汽车平台,支持接入2万套城市基础设施、10万余辆各类智能网联车辆,可为百万辆社会车辆提供车路协同信息服务,实现跨平台多品类异构数据互通、跨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全天候实时监管及城市级数字孪生多维融合展示。

(城市排列不分先后)

文:马鑫 编辑:庞国霞 版式:王琨

给小编加个鸡腿!

来源:中国汽车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