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能一体化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2 19:10 2

摘要:在全球能源结构重塑的宏大背景下,光储充一体化技术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和潜力,正在迅速崛起为绿色能源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绿能一体化示范园区项目是一个新能源+产业园区,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绿色能源实现新能源的生产、储存和使用,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简介

在全球能源结构重塑的宏大背景下,光储充一体化技术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和潜力,正在迅速崛起为绿色能源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绿能一体化示范园区项目是一个新能源+产业园区,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绿色能源实现新能源的生产、储存和使用,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

项目选址长春市净月高新区数字经济起步区,推广使用低碳技术和产品,如分布式光伏、地源热泵、氢能等,降低园区的碳排放。构建绿色交通网络,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实施节能降耗措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物耗。培育和集聚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研发等绿色低碳产业,形成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1.1.2 市场前景

(1)国际市场供需情况及预测

随着全球对抗气候变化的行动加强,各国政府积极出台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例如,欧盟、美国和中国都制定了长期能源计划,优先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国际能源署还预测,在现有政策和市场条件下,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在2023年至2028年间将达到7300吉瓦,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将在未来几年内分别超过水力发电和核电。这表明,未来的电力市场将更加依赖可再生能源。

从区域层面来看,亚太地区的电力需求增长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满足,2022年近60%的增量需求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美洲地区同样显示出可再生能源增长的迹象,2022年该地区电力需求增长了2.3%,其中可再生能源占最大份额。在欧洲,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增长已经导致化石燃料发电量的下降,预计到2025年,欧洲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导致煤炭和天然气发电量显著减少。

此外,储能技术也被视为支持新能源发电的重要手段。随着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结构中的占比增加,如何平衡电力系统成为一大挑战,而储能系统通过频率控制和峰谷价差套利等方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以风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国内市场上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家为实现“双碳”目标不断出台利好政策,促进了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稳步增长,其中风电和光伏的表现尤为突出。同时,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也推动了系统建设成本的下降,使得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2)项目市场前景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创新开发利用模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7方面政策举措,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11月13日,省能源局下发了《关于“绿电+消纳”四种试点模式新能源建设指标分配权下发的实施方案(试行)》,针对零碳产业园区试点配套建设增量配电网、自带负荷(风火打捆)配套新能源消纳、新能源直供(含氨基绿色能源)和孤网运行四种试点模式。

当前净月区不断集聚影视产业发展关键要素,完善影视产业生态体系,加快推动影视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长春“电影城”名片,并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国际影都拍摄基地、万达茂、算力中心、影视文创孵化园等项目投产,年用电量有望达到25亿千瓦时。规划建设“绿能一体化示范园区”既是落实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又符合净月区当前发展需要。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市场前景乐观。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在光伏方面,文件指出:支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基地外送。依托存量和“十四五”新增跨省区输电通道,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充分发挥大规模新型储能作用,通过“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模式,促进大规模新能源跨省区外送消纳,提升通道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加大“新能源+储能”支持力度。

在新能源装机占比高、系统调峰运行压力大的地区,积极引导新能源电站以市场化方式配置新型储能。对于配套建设新型储能或以共享模式落实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结合储能技术水平和系统效益,可在竞争性配置、项目核准、并网时序、保障利用小时数、电力服务补偿考核等方面优先考虑。

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发布《“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提出了2025年前能源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确定了相关集中攻关、示范试验和应用推广任务,制定了技术路线图,结合“十四五”能源发展和项目布局,部署了相关示范工程,有效承接示范应用任务,并明确了支持技术创新、示范试验和应用推广的政策措施。

(2)区位优势

长春市的交通网络发达,拥有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长春是哈大铁路、京哈铁路、吉珲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也是京哈高速公路、哈大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的起点或途经地。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之一,拥有国内外近百条航线。长春市在东北亚经济圈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东北亚区域国际化大都会,长春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枢纽,也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净月高新区位于长春市东南部,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净月高新区成为长春市的一个重要区域,连接着城市的主要交通网络。

(3)科技人才优势

净月高新区拥有最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域内汇集了15所高等院校,有在校大学生20万人,占全市的42.7%、全省的36.3%;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3家,省级、市级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46家和83家;建有孵化载体30个,其中省级以上孵化载体14个,总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超1100家,在孵企业645家,津长双创服务中心(吉浙合作创新服务中心)、上市企业加速器、净月众创大厦等载体孵化效应不断增强;建成国家级研发服务平台12个、省部级研发服务平台147个、市级以上重点科研机构9个,企业研发平台35个,一线科研人员总数近4万人,是长春市乃至吉林省重要的人才培养、实验研发、成果转化基地。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围绕净月区招商即将在影视产业园落地的所有耗能企业,选定占地面积约7平方公里设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综合服务办公楼、研发厂房、高标准厂房、生活配套用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园区提供完善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在新能源投资方面,一是“影视产业绿能一体化示范园区”拟投资60亿元,涉及绿电、绿能供热、储能等项目;二是支持园区配套产业;三是按照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思路,采取“规划一批、成熟一批、建设一批、降本一批”的方针,打造绿能一体化示范园区。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6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80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79000万元,利润125000万元,投资回收期6.8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0.8%。

1.4.2 社会评价

建设的建设符合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同时带动本地就业,为地方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为长春市净月区支柱产业进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促进三局

地址: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祉大路1572号

2.2单位概况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5年8月,原名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区下辖3个整建制镇和7个街道办事处,区域面积444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人。

净月高新区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林水面积243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51%,形成了“三面环林水、一面接主城”的生态体系格局。净月高新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坐落有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伪满皇宫博物院、长影世纪城3个5A级景区以及农博园、天怡温泉、凯撒森林温泉、慢山里研学基地4个4A级景区,有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吉林省博物院、吉林省科技馆等12座各级各类博物馆及16处文物遗址。

净月高新区汇集了15所高等院校,8个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机构、12个国家科技研发平台、147个省部级研发服务平台。净月高新区城市配套区面积65平方公里,建成区50平方公里,生态大街、福祉大路、净月大街、临河街等“三纵六横”主干道路与穿城而过的三环、四环和绕城高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

净月高新区先后获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广告创意示范园区、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媒体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等“国家级称号”。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

来源:思瀚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