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构建常态化学习教育体系:以“一月一专题”思政课为主阵地,融合线下讲座、线上报告会、课前微视频党课等形式,打造多层次“思政课堂”。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在专业系、班级及志愿者服务队中探索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让党组织引领延伸至办学各环
南平市老年大学紧扣新发展新要求,以创新为引擎、以质量为核心,通过精准施策推动办学水平持续跃升,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老年教育新格局。
01 坚持政治引领
深化内涵式办学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构建常态化学习教育体系:以“一月一专题”思政课为主阵地,融合线下讲座、线上报告会、课前微视频党课等形式,打造多层次“思政课堂”。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在专业系、班级及志愿者服务队中探索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让党组织引领延伸至办学各环节。将党纪党规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与主题教育深度结合,通过专题学习、座谈交流等形式,推动政治思想建设与教学活动有机融合,让思政教育既有理论深度,更具情感温度。
02 夯实办学根基
推进规范化办学
硬件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延平校区完成场所改造升级,云谷校区于今年春季启用,双校区协同发力,春季学期开设212个班级,吸引4500人次学员参学。管理机制持续完善,制定行政、教务等系列制度,构建“系主任统筹—辅导员执行—班委会参与”的三级管理模式,形成双向反馈的良性互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储备教师,完善教师日常管理机制。同步加强专业学会规范建设,推动学制班、专业学会、线上教学“三轮驱动”,实现办学质量与规模同步提升。
03 立足地方特色
打造特色化办学
深度融入闽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以朱子文化为核心构建特色品牌。校长张建光深耕朱子文化研究与传播,在全国论坛、讲坛开展专题讲座300余场次,专著《朱子的诗和远方》出版发行,成为文化传承典范。学校将朱子文化融入声乐、文学等课程,汇编校本教材,在位于南平市建阳区的考亭书院建立研学基地;打造《朱子文化漫谈》等精品课程,参与策划《朱子之歌》大型演出,创编《如公仅有二三人》《远游篇》等节目,让传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焕发新活力。同时积极参与茶文化、建盏、建本等地方文化的弘扬,形成多元特色发展格局。
04 拓展实践维度
探索开放式办学
搭建多维平台彰显银发价值,结合春节、“七一”等节点,今年以来,已举办文艺演出和展示活动12场次、笔会及书画展4场次,全方位展示教学成果。聚焦市委中心工作,组建志愿者队伍融入“武夷山下党旗红”品牌,围绕城市基层治理、绿色发展、文明城市创建、乡村全面振兴等,开展系列活动,发起“爱武夷·环带美”采风宣传,以线上摄影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南平市延平区紫云街道文体社区、建阳区崇阳街道云谷社区等地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走进武夷山市五夫镇大将村开展采风活动,并将活动摄影作品赠送给当地群众;到延平区夏道镇小鸠村、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开展“赠花圆梦”美化庭院活动,将文明新风送入基层。
编辑:王丹颖
校对:裴珊珊
编审:林 锦
来源:福建离退休干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