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遭遇本世纪以来第5强暴雨!最高每人3927元!因暴雨致生活困难可申请救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7 15:08 1

摘要:其中,从化吕田陈禾洞气象观测站(G9530)2025年8月5日06时到2025年8月6日05时录得过程最大24小时累计雨量426.2毫米,破从化区24小时雨量极值,为全市历史第五多。

广州本次暴雨下到打破纪录!

据广州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监测

8月2日至6日

广州出现今年以来最强暴雨过程

已经达到特别严重影响等级

为8月最强暴雨过程

本世纪以来第5强

其中,从化吕田陈禾洞气象观测站(G9530)2025年8月5日06时到2025年8月6日05时录得过程最大24小时累计雨量426.2毫米,破从化区24小时雨量极值,为全市历史第五多

近期持续降雨影响下,中北部山区土壤含水量大,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高,请注意提高警惕,远离边坡、河滩等地质灾害高风险区。

广州累计出动

抢险救援力量2.9万人次

据广州市应急管理局消息,此轮强降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短时雨强强、范围比较广、影响比较大”等特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轮强降雨防御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及省防总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研判当前我市防汛形势,对本轮强降雨防御工作进行研判处置。

当前,广州正及时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突出抓好风险管控。紧盯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对水浸风险点位全面落实三个责任人和现场值守人员,对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派出技术队伍下沉驻点,关停5家旅游景区,组织12条公交线路绕行。

突出抓好应急处置。全市累计出动抢险救援力量2.9万人次、抢险设备8267套次、车辆1608辆次参与应急处置。

突出抓好预警叫应。向红色预警生效区域发布靶向预警短信840万条,组织电视、广播等媒体滚动播出重大天气预警信息。

广州市多条河流

发布洪水预警

受8月4日-5日广州市暴雨影响,广州市北部花都区、从化区和增城区部分中小河流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最大涨幅达3米

受持续降雨影响,部分河流解除预警后出现复涨过程,广州水文分局于6日5时30分再次发布派潭河洪水蓝色预警,9时发布珠江西航道洪水蓝色预警,提醒沿河各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及时做好洪水防御及避险减灾工作。

广州水文分局表示,受流溪河等上游洪水及天文大潮共同影响,广州市珠江西航道段潮位较高,部分站点将会出现超警高潮位,请市民公众密切关注水文部门发布的最新水雨情信息,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广州民政部门提醒:

遇险请拨打救助电话

如遇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

急难时刻如何求助?

发现有流浪人士需救助?

拨下方电话!救助力量及时跟进!

上下滑动阅读↓

广州市各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办事机构一览表

广州市救助管理机构一览

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水荫四横路41号

广州市救助管理站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果园五路9号

临时庇护场所

24小时红棉热线服务:020-66600999

近期广州持续强降水

根据《广东省临时救助办法》

和《广州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

有关规定

在穗群众(不限户籍)

因暴雨灾害导致

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

可以申请急难型临时救助

暴雨灾害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

可申请临时救助

根据《广东省临时救助办法》和《广州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在穗群众(不限户籍)因暴雨灾害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可以申请急难型临时救助。

(一) 发放临时救助金

急难型临时救助标准原则上人均不超过本市3个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3927元)。开展先行急难救助的,救助标准人均不超过本市2个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2618元)。

(二) 发放实物

根据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要,受理临时救助的区民政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采取发放衣物、食品、饮用水等方式予以救助。

(三) 转介服务

发放临时救助金或实物后,仍不能解决困难的,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特困人员供养、支出型困难家庭、孤儿养育、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或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条件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协助申请;对需要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通过慈善项目、发动社会募捐、提供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给予帮扶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帮忙转介。

据广东天气预报显示,8月7日,降雨明显减弱,粤西、肇庆西部和清远西部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其余市县多云,局部有(雷)阵雨。韶关、清远、肇庆市县最高气温介于28-31℃,其余大部市县32-35℃。

8日至9日,全省大部市县多云间晴天,午后局部有(雷)阵雨。高温天气再现,全省最高气温将普遍介于34-37℃。

气象部门提醒,市民应注意防御强降水及其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城乡积涝、山洪、中小河流域洪水等次生灾害,谨防灾害叠加,还需注意防御雷电、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户外活动、交通出行、旅游的安全影响。

来源 | 综合自广州民政、@广州天气、南方+

编辑 | 晓钰

来源:珠江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