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一开始报了传媒,现在想转金融,还能改吗?”“申请的时候太着急,选错了专业方向,是不是只能将错就错?”“别人都说英国本科三年制太短,根本来不及调整方向?”
“我一开始报了传媒,现在想转金融,还能改吗?”
“申请的时候太着急,选错了专业方向,是不是只能将错就错?”
“别人都说英国本科三年制太短,根本来不及调整方向?”
选专业这件事,很多家庭总觉得“一锤定音”。特别是面对英国三年制本科,家长更焦虑:“孩子这么早就定专业,会不会选错?”
但你可能不知道——英国大学的专业体系其实比你想象中更灵活,转专业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有路径、有条件、可实现的“系统设计”。
英国本科可以转专业吗?答案是:可以,但有条件
和美国大学“先通识、后定专业”不同,英国大学本科一入学就选定专业方向,听起来似乎更“封闭”。但实际上,大多数英国高校在教学与课程结构上都预留了转专业空间,尤其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转专业是完全可行的:
专业之间有课程重叠(如商科与经济、工程与数学)
同一学院内部的专业(如社会学院中的政治、社会学、国际关系)
大一结束前提出申请、成绩达标、课程进度允许
以曼彻斯特大学为例,学生在完成大一阶段后,只要相关课程成绩达到一定要求,通常可以在学院内提交转专业申请,通过课程协调员审批即可。
所以请记住一句核心观点:转专业不是“打破规则”,而是“遵循流程”。
转专业的三种常见路径,你适合哪种?
路径一:大一阶段内部申请,边学边转
这是最常见也最稳妥的方式。大多数英国高校允许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前(甚至第一学期)提出转专业申请,尤其是课程内容相近的专业。
比如从Accounting转到Business Management,从Computer Science转到Data Science,甚至从Biology转到Biomedical Science,只要选修课覆盖了目标专业基础模块,转起来非常顺畅。
关键要点:
越早表达转专业意向越有优势(越晚课程对接越难)
大一成绩非常关键,很多学院只接受成绩达到Upper Second(2:1)以上的学生转专业
学术顾问和课程导师的支持是成功的关键
路径二:重新申请UCAS或内部“Re-enrolment”机制
如果你是在入学初期或完成大一后决定彻底转一个完全不同方向,比如从艺术设计转到计算机科学,这种跨度较大,通常需要重新申请。
有些大学会通过内部Re-enrolment机制帮你“保留身份”,重新读一年新专业;也有学生会选择重新提交UCAS申请,尤其是希望更换学校或更换城市的学生。
关键要点:
此路径时间成本高,可能导致延期毕业
语言成绩、个人陈述需重新准备
建议先与原校升学顾问沟通,确认是否可以校内转专业再决定是否跨校
路径三:通过“宽口径专业”逐步调轨
部分英国大学为学生提供“Flexible Degree”(灵活学位)或“Undecided Pathway”,比如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Natural Sciences(自然科学)等,这类课程前期提供广泛模块,后期再确认专业方向。
适合那些高考后对未来发展不明确,想先接触再决定方向的学生。
关键要点:
可在第二学年正式定专业方向
通常不允许跨院系大跨度转换,但方向选择空间较大
适合“模糊目标型”学生
转专业可行≠随便换,这些误区千万别踩
不少家庭在了解“英国可以转专业”后,心态就放松了。但要特别提醒:“可转”≠“轻松转”,以下几个误区要规避:
误区一:选个“随便”的专业,之后再慢慢转
现实是,若初始专业与你想转的方向跨度太大(如艺术转金融),即使学校允许,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补齐学术背景。而且一些“热门”专业,如心理学、法律、计算机等,有名额限制,不能无限接收转专业学生。
误区二:等大二再转也不晚
绝大多数英国本科专业课程从大二开始就进入专业深水区,课程衔接紧密,大二转专业难度远高于大一,而且常常意味着要“从头再读一年”,反而浪费时间。
误区三:只看专业兴趣,不看职业路径
转专业是一次“再选择”,不应只基于“不喜欢现在”,更应基于“我想成为什么”。职业发展方向是否对口、是否需要进一步深造,都是应考虑的核心问题。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还不确定喜欢什么,万一选错专业会不会毁了前程?”
这其实是国内教育路径“不可逆”的逻辑在作祟。在英国,路径可调整,能力可培养,重点是认知和规划要跟上节奏。
在英国的教育体系中,“可调、可转、可探”的专业路径,正是帮助学生探索自我、发现热情的最佳方式。
来源:青岛梅尔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