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了35斤,我的方法是:一周液断一天 !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7 07:53 1

摘要:减肥圈最近又被"液断日"刷屏了。有人靠着每周一天只喝豆浆咖啡减了35斤,评论区全是"求食谱""明天就试"的躁动。但那些半夜饿到啃桌角的、复食暴饮暴食的、姨妈出走的真实案例,往往被点赞量过滤掉了。当极端减肥披着"重启代谢"的科学外衣时,更需要看清背后的代谢陷阱。

减肥圈最近又被"液断日"刷屏了。有人靠着每周一天只喝豆浆咖啡减了35斤,评论区全是"求食谱""明天就试"的躁动。但那些半夜饿到啃桌角的、复食暴饮暴食的、姨妈出走的真实案例,往往被点赞量过滤掉了。当极端减肥披着"重启代谢"的科学外衣时,更需要看清背后的代谢陷阱。

细看热传的液断食谱,全天摄入不足800大卡的日子,靠气泡水伪造饱腹感本身就是危险信号。医学期刊《Obesity》早有研究指出,长期低热量饮食会导致基础代谢率永久性损伤。广州某三甲医院上月接诊的案例更值得警惕:女生模仿网红液断法三个月,体检时发现骨密度下降至50岁水平。看似温和的牛奶豆浆组合,实际缺乏膳食纤维和必需脂肪酸,肠道菌群失衡引发的报复性暴食,可能让体重报复性反弹。

但争议点恰恰在于,有人确实靠这个方法瘦了。秘密藏在执行细节里:液断日前吃够蛋白质和碳水,复食选择小米粥而非炸鸡,本质上在利用间歇性断食的原理。美国营养学会建议的5:2轻断食法,非断食日强调正常饮食而非节食,这才是关键。把液断日当作暴饮暴食后的补救措施,或是将奶茶火锅日与液断日交替进行,反而会形成新型进食障碍。

更值得关注的是"张弛有度"背后的心理机制。大脑在液断日获得的掌控感,本质上和游戏通关的及时反馈类似。当体重秤数字成为唯一成就指标,可能陷入强迫性节食循环。某健身APP去年下架的"液断挑战赛",就是因为30%参与者出现情绪性进食。真正的健康减重应该像升级打怪,有蛋白质盾牌和维生素血包,而不是靠魔法药水硬抗。

现在打开社交平台,液断教程还在病毒式传播。但点开那些"成功案例"的主页,健身环的灰尘和生发液的订单暴露了真相。短期快速掉秤带来的多巴胺刺激,终究敌不过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当减肥变成自我惩罚的苦修,或许该重新思考:我们要打败的究竟是脂肪,还是那个不被接纳的自己?

来源:上进的帆船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