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新德里一场闭门国防智库会议的结论在社交网络迅速发酵:印度空军的困境远超能源外交的所谓“风险”。美军全球防务观察(GDI)7月报告指出:印度近三年战备能力退步幅度,高于同期亚太三国。
印度新德里一场闭门国防智库会议的结论在社交网络迅速发酵:印度空军的困境远超能源外交的所谓“风险”。美军全球防务观察(GDI)7月报告指出:印度近三年战备能力退步幅度,高于同期亚太三国。
俄乌冲突延绵不止,印度公开采购俄罗斯石油,一度成为全球财经头条。2025年上半年,印度自俄进口原油量已突破6,000万吨,创历史新高。众多西方媒体将焦点锁定在“印度是否破坏国际制裁共识”。欧盟能源理事会多次警告,印度的能源政策恐将“削弱集体压力”,美国国务院也表态“高度关注”。
细观数据,印度石油消费的俄占比已从2021年的2%飙升至2025年的38%,成为亚洲最大俄罗斯石油进口国。新德里并未回避外部质疑,外交部发言人反复强调,印度需要“经济稳定与能源安全”,“不容外来胁迫”。
在全球能源博弈下,印度的选择并不孤立。沙特、阿联酋同样加大对俄合作。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石油供应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亚洲新兴市场的“买方联盟”雏形渐现。印度在其中并非独舞,而是顺应全球南方能源利益的集体诉求。
但更深层的关注点,正在于印度“硬实力”的另一面——空军能力的“硬伤”正被逐渐放大。
2025年7月,印度空军在北部边界举行大规模联合演训。28架苏-30MKI、8架“阵风”、12架米格-29联袂出击,模拟高烈度空战。演习期间两架苏-30因系统故障被迫返航,引发外界关注。就在同一周,巴基斯坦空军公开发布“Zarb-57”演练片段,展示JF-17 Block III携带最新“霹雳-15”空对空导弹精准打击靶机画面。
印度“国会防务常设委员会”8月递交的分析报告首次披露:2024年度,印度空军一线战机妥善率低于60%,远低于美国、法国同期标准。更为棘手的是,后勤保障链条因零部件短缺、技术老化和多型号混编,出现断层。
据《简氏防务周刊》统计,自2023年以来,印度空军主动申请进口的俄制配件数量增幅达38%,但实际到货率不足一半。俄乌冲突令俄工业体系承压,出口履约持续延误,印度空军后勤困境加剧。
2025年5月,拉达克方向的一次对峙中,印度空军在应急调动时暴露出指挥链不畅、电子战干扰脆弱等问题。美军印太司令部“红旗-25”联合演习观察组直言:印度空军在多域联合作战能力上“与美欧盟有显著差距”。“五七”空战的底牌,已然被对手摸透。
俄制装备曾是印度空军的“脊梁”。苏-30MKI自2002年列装后的20年间,是对巴威慑的核心。但近年维护难度与零部件依赖暴露无遗。印度国防部最新预算案中,采购西方新型战机的资金增幅高达22%。但“阵风”项目推进缓慢,2025年仅完成4架交付,远低于原定目标。
JF-17 Block III与中国鹰击-91电子战吊舱的实战表现,令印度空军压力倍增。2025年4月,巴基斯坦空军“Zarb-57”演习中,JF-17以超视距打击命中率高达93%。印度军方智库坦承:本土“光辉”战机在高原复杂气象下机动性不足,电子对抗性能落后于地区对手。
印度多型号并存的空军编制,形成“技术孤岛”。苏-30MKI、米格-29、幻影-2000、阵风、光辉等并行运作,后勤补给系统压力巨大。2025年4月,印度空军一份内部审计报告披露,部分机型配件因全球供应链卡壳导致停飞率高企,影响战备。
联合国裁军研究所(UNIDIR)2025年报告明确指出:印度空军“结构性短板”主要集中在机队现代化进度滞后、电子战系统不协同、综合后勤体系脆弱等方面。
国际舆论普遍聚焦印度“能源外交”的战略弹性,却较少深入讨论空军战力的隐忧。印度能源安全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2025年上半年,印度汽油、柴油价格同比上涨19%,能源进口总额突破850亿美元。俄油稳定供应,短期内为印度经济运行“托底”。
但军力短板的风险更难通过外交斡旋解决。俄印传统防务合作关系在俄乌冲突背景下面临挑战。俄方自顾不暇,印度新购武器零部件到货时间不断拉长。印度空军不得不求助于法国、以色列等国,以填补战机、雷达、电子对抗设备的“空档期”。
2025年8月,世界银行发布南亚经济展望报告,警告印度“能源安全与军备现代化需同步推进,任何一方短板均会放大外部安全风险”。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分析师维尔纳·霍夫曼指出:“印度在全球能源供应链的灵活性,难以弥补其空军战力的系统性劣势。”
印度2025年空军实力的实战对抗力正在被重新审视。巴基斯坦空军在“Zarb-57”演习中,首次全流程公开多型电子战平台联合行动。JF-17 Block III与枭龙“雷达链”配合,形成覆盖印控克什米尔方向的“空中盾牌”。
中巴联合演习“雄鹰-2025”期间,多架歼-16D电子战机同JF-17协同,实战模拟“敌后压制”。印度空军观察员在演习后向《印度斯坦时报》承认:“巴方电子战水平明显提升,印度在高强度干扰环境下应对能力有限。”
五七空战的曝光,让印度空军的指挥、情报、电子战等多个维度暴露于对手视野。2025年国际防务展(IDEX)上,美、法、以多家军工巨头纷纷向印度推介“多域电子战一体化”解决方案。
印度国防部加紧推进“空军现代化2025”计划,计划三年内新购“阵风”、F-21、“超级光辉”等多型战机。2025年6月,印度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署F-21联合生产合作协议。印度空军还宣布将在2027年前建成首个全数字化作战指挥中心。
但实际操作难度巨大。印度军工产业链条长期依赖进口,国内生产能力不足,技术自主化进展缓慢。2025年7月,印度空军技术总监在新德里会议上坦言:“自主创新不能一蹴而就,短期内仍需依赖外部技术输入。”
与此同时,印度空军加大与以色列在电子对抗、无人机集群等领域的合作。2025年8月,印度首次试飞“苍鹰”无人机集群系统,计划明年装备边境一线部队。
印度空军在演习、对峙中的短板被暴露,并非一时失误,而是多年技术积淀、编制体制和供应链结构性问题的集中显现。相较于能源博弈下的灵活周旋,空军战备的不足才是印度“国家安全的软肋”。
俄乌冲突拉长了战备缺口,西方装备短期难以形成战力。印度在地区军力平衡中的压力与日俱增。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分析认为,印度若不能在2027年前补齐空军战力短板,其在南亚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力将持续削弱。
印度政府内部,能源安全与武备现代化的平衡成为政策分歧焦点。经济部主张以俄油为经济压舱石,国防部则不断警示空军战力“不可再拖”。
参考资料:伍麦叶的熏笼精:“一条边界三个敌人”,巴拉特赢学助力印度成为“超级强权”
2025-07-08 12:35·观察者网
来源:无羽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