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新乡姑娘李福贵最近很忙,除了媒体频繁的报道,也有很多短视频和直播的创作者,专程跑到她所在的村庄拍视频、开直播。
VOL 3556
河南新乡姑娘李福贵最近很忙,除了媒体频繁的报道,也有很多短视频和直播的创作者,专程跑到她所在的村庄拍视频、开直播。
她只能哭诉自己“爆火后生活节奏全乱了”。
李福贵今年27岁,从2024年夏天被媒体关注和报道以来,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关注,她身上的标签也越来越多:乡村网红、豆腐姑娘、卖菜西施……
但她与生俱来的标签,是两位智力障碍人士的女儿。这也是她频频被媒体关注的核心原因。
李福贵本名李亚云,她的父母均有智力缺陷,父亲只有10岁孩子的智商,母亲不能与人正常交流,如厕不能自理。2020年,李福贵的奶奶去世后,照顾一家人的重担落到了爷爷身上。
2021年底,李福贵决定返乡照顾家人,一边摆摊卖货,一边做视频博主。两年后,这个被打上“乡村网红”标签的姑娘,被网友和媒体关注。
2024年,李福贵参加了湖南卫视的《花儿绽放》节目录制,节目组说她“对生活的态度,就是最好的才艺”。
在节目中,她自我介绍:
“李福贵这个名字是我自己取的,希望能人如其名,通过自己努力把我们的家庭照亮起来,也能富贵起来。”
“打豆腐嘞~”
在河南省新乡卫辉市唐庄镇南司马村,每天凌晨四点,李福贵便开着货车出发,她先花一个小时去农贸市场进货。
不到六点,她已抵达村口,把车稳稳停好。她熟练地支起三脚架,站在一旁开始标志性卖豆腐的吆喝。
车上除了新鲜的豆腐,还有各种糕点、调味品、电池、帽子,甚至锅盖把手、草帽、衣架、鞋刷,几乎应有尽有,像一个小型的移动百货商店。
熟悉的声音一响,村民们便陆续走出家门。卖豆腐的大姨、来拍照的爷爷……都知道李福贵来了。
有时,她刚进新货,村民们想尝鲜,她却总担心他们买回去不合口味、花冤枉钱、浪费食物。所以每次遇到新糕点,她都会让大家先尝过再决定。
卖货之余,她与村民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变得亲密起来。
她不仅是卖东西的“李福贵”,更像是邻居、朋友,甚至家人。
村里的大姨们常常走到村口,和她拉家常、分享生活:
“俺的外甥外甥女昨天都来了。”
“俺儿子在外地,都知道我在你这儿买了啥。”
“一听喊了,我说又是那个妞妞来卖东西了。”
有时,村民还会跟李福贵“订货”。
“下次带点宽的。”
李福贵立刻接上:“宽面条,中!”一边答应着,一边从兜里掏出小本子,把需求一项项记下,下次进村时再一一捎上。
除了卖东西,李福贵还为村里的老人拍照。
她用自己的手机,一张张地为老人们记录笑脸。为了让照片更有“仪式感”,她自费买来印着北京天安门的幕布,让老人们坐在幕布前,仿佛真的“到此一游”。
有很多老人没有手机,她便一手包办:拍照、冲洗、再装进她用自己钱买来的相框,一张张送上门去。
李福贵把在村里摆摊卖货的这些日常都记录到了自己的社交媒体,她自己也慢慢地变成了“豆腐姑娘”、“卖菜西施”,越来越多的人从她的笑容中找到勇气和温暖,越来越多的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位返乡青年。
河南当地的媒体称她“硬是把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人民日报赞扬她向阳生长的生活态度,“一个普通人的乡村日常,却藏着最不平凡的力量;”央视新闻在专访她的同时,干脆和她一起摆了几天摊……
盛誉之下的李福贵,也已经成为一个粉丝数直逼千万级的自媒体大号。
她自己的愿望,也从当初的“希望照亮自己的家庭”,到了“希望照亮更多的人”。
李福贵从小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母亲患有一级智力障碍,心智停留在两岁;父亲是二级智力障碍,相当于十岁孩子的水平。她的叔叔,也是一位轻度智力障碍人士。
因为家庭的特殊,李福贵从小就经历校园霸凌。“这四个字就像是心里的梦魇,你们无法想象,也无法感同身受。”
她也曾“嫌”过自己的父母。“我嫌他笨,嫌他什么都做不好,嫌他什么都学不会。”
可在无数个夜晚自省之后,她开始问自己:“我对他只有万般嫌弃吗?可他曾经也照顾着我的童年。尽管他做得并不太好,但他已经竭力地在为我付出。他是否也会在我小的时候傻傻地带着我,怕我跑丢,怕我挨饿?”
李福贵和家里人 (来源:河南商报)
渐渐地,李福贵学会换一种视角去理解身边的人。对她来说,父亲不仅是“残疾人”,更是那个默默为她付出、用尽全力爱她的父亲。
“我的爸爸是一名任劳任怨的底层农民,他的世界只有吃饭、睡觉和干活。”李福贵说。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新闻
,时长01:22
李福贵讲述她的父亲 (来源:央视新闻)
虽然表达能力有限,父亲总是站在她身边,默默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她推不开后院铁门时,父亲就拿着木棍来撬;
她整理货品,他便一趟趟把货搬到车旁,方便她装车;
每次她还没回家,父亲就早早站在门口等着,一动不动,直到她平安回来才肯去睡觉,一次都没有例外。
当然,李福贵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有时我会因为他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而对他抱怨,‘到底咱俩谁是小孩啊?’”
可父亲从不反驳,也不生气,总是低着头,安静地听她说完。李福贵说:“从来没有听过他对我有一句呵斥。”
现在,父亲会在空闲时练习写字——那是他“引以为豪”的技能之一。
至于母亲,李福贵称她是一个“单纯可怜的‘自由人’”。母亲瘦瘦小小的,总是一个人静静坐在屋檐下。
她的一生,似乎只被四个字概括:吃饭、睡觉。她很少说话,也不太与人交流。李福贵说:“我已经习惯了这二十多年她坐在屋檐下的身影。她每天在想什么,也许她也有自己的烦恼吧。”
李福贵和母亲(来源:河南商报)
家里唯一“正常”的是李福贵的爷爷。在她的记忆中,爷爷是个“顽强辛苦的操劳人,总是凶巴巴的,不爱笑,还时不时唠叨和叹气。”
“我爸闲不住,总想干点活;我爷嫌我爸干得不行,就一边唠叨他一边自己上手。我今天还说他们俩:一个闲不住,一个爱唠叨,凑一起可真是停不下来。”
返乡后,李福贵的日子就在爷爷的唠叨、爸爸和叔叔的沉默、以及母亲影子般的存在里度过。
她也曾不习惯,也曾困惑,最开始那段时间,更是长久地陷入对去世的奶奶的怀念中。但她最终用行动和记录改变了这一切。
她说,“家里的日子虽平平淡淡,却给了我外面得不到的幸福与温暖。”
截至目前,李福贵接受的媒体采访并不多,但几乎每篇报道中都会提到一个细节:她爱读书。
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李福贵提到一本对她影响深刻的书——《史蒂夫·乔布斯传》。
这本书讲述了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跌宕起伏的一生,描述了他对创新、完美主义和控制的执着如何塑造了现代科技产业。
2023年初,李福贵刚开始做煎饼果子生意。手法不熟练的她经常摊得七零八落,机器一开就失败。
后来天气渐热,生意越发冷清,她开始转而拉着三轮车卖菜、卖豆腐,也尝试经营自媒体。但那时的她常常感到迷茫,既缺乏自控力,也没有清晰的目标感。
就在那段混沌的时期,她读到了《乔布斯传》。
书中乔布斯的极致、克制和专注,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她当时的状态,也像一把锤子,敲醒了她。
责任感、执行力、对细节的执着追求,这些原本抽象的词语,第一次在她心里变得具体而真实。她开始明白,一个人也可以把日子过得有锋芒、有方向。
那一年,25岁的李福贵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她要像乔布斯一样,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
除了热爱读书,李福贵还喜欢写随笔与杂记。
在她的小号里,呈现出一个更柔软、更文艺的李福贵。
她会穿上长裙,在阳光下轻轻转圈、捻起裙摆微笑,手捧一束野花,写下一首又一首“散文诗”。
看到今年的杏树结果,她写:
傍晚,爷爷已躺在屋里歇息。
我站在院中的杏树下,一手摘着杏,一手往嘴里塞着,有的甜些,有的酸些。
突然想起去年的夏天,我和爷爷准备去地里打药,看见邻居家的李子熟了,就顺手想摘几个尝尝。
没过多久,爷爷便在自家门前的杏树上,嫁接了几枝邻居家的李子。叔叔家门口的树上也嫁接了。
前两天,我抬头望着杏树,看到那些去年嫁接的枝条已经结出果实,一枝、两枝、三枝……哇,好多李子。
傍晚,我吃着杏,忽然想起爷爷嫁接李子的事。
我印象中,爷爷总是不爱讲话,也不太会表达关心……
写着写着,手中的纸巾已被泪水浸湿。
“许多年后的我,该怎么回忆现在。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愉悦。”李福贵说。
李福贵身上的温暖、纯良或许就是她能把“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的真正原因,也是她的自媒体能让那么多的网友找到共鸣的底气所在。
在7月上旬接受央视新闻采访后,李福贵更新了一条笔记说,“我似乎许久未接触年轻人了。”
在她日常的视频里,我们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独守村里的老人,李福贵说:“我会心疼他们会不会被埋没在这片土地里,我会心疼他们这份善良会被埋没在这里。”
渐渐地,她的愿望也变得更具体:不仅是照亮自己的家庭,更希望卖货路遇的老人被看见、被关心,“希望能照亮到更多的人。”
封面图来源:河南商报
参考资料:
卖豆腐的27岁河南姑娘,李福贵凭什么走红
跟着李福贵卖货的一天
27岁河南女子“李福贵”走村卖货粉丝600多万,自学英语、会开拖拉机,面对流量她痛哭称压力太大
来源:大米和小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