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让出的黄金铺位,带给普通人多少机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7 12:25 1

摘要:麦当劳把香港23个黄金铺位卖掉这事可不简单,是麦当劳把房东的身份让出去,自己专心当租客。很多人说是楼市下跌,空置率增加,香港消费率正被深圳分流。麦当劳这波卖楼不关门,为了就是套现求生。但事实真就这样吗?经济学里有个词叫极化效应,说白了就是好东西全被大公司攥着不

麦当劳把香港23个黄金铺位卖掉这事可不简单,是麦当劳把房东的身份让出去,自己专心当租客。很多人说是楼市下跌,空置率增加,香港消费率正被深圳分流。麦当劳这波卖楼不关门,为了就是套现求生。但事实真就这样吗?经济学里有个词叫极化效应,说白了就是好东西全被大公司攥着不放。

麦当劳从1975年开始囤铺子,好多黄金地段的铺位都成了睡美人,明明能开十家店却只摆着汉堡、薯条。香港大学1月发布的香港经济政策绿皮书2025专门点过这事,说这种商业垄断让中小老板根本挤不进核心商圈。现在一卖相当于给市场松绑,租金直接砍半。

尖沙咀星光行那铺子2019年喊价10亿,现在4.6亿就甩卖,租金跟着降了54%,中小老板立马就能租得起了。自然要招人,十二味餐饮放话要开十家店招200人,时薪比现在高5块。香港饮食业总工会上个月刚发的公告里写得清清楚楚,其实这就是经济学里的涓滴效应。

大公司吃肉,打工人能喝汤。说白了平民餐馆开不到核心区就是因为租金高。以前在尖沙咀吃顿饭没50块下不来,现在两送饭茶餐厅扎堆挤了进来。四年间两送饭门店暴增115%,超过600家。香港明报8月最新数据摆在这,店家一多就内卷,20块能吃两肉一菜。这就是市场竞争红利,实打实省下来的钱够给娃买奶粉了。

太古坊2024年重建后引来了200多家跨国企业,直接造出3.5万个岗位。周边便利店、快餐店生意翻了倍,连卖煎饼果子的阿姨都多了两个人。这就是极化效应逆转的典型。核心商圈不再是大公司的自留地,而是全民的饭碗孵化器,垄断也就此打破。

再从社会学看,黄金地段不该只有奢侈品店。以前在尖沙咀逛街,橱窗里的包连价签都不敢看,因为这些铺子全被国际品牌占着。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系研究指出,这本质就是:商业阶层隔离,打工人连路过都像trespasser。现在不一样了,社区小店杀进核心区,卖菜的、修鞋的、开洗衣店的都能租到旺角铜锣湾的铺子。有个摆摊大姐跟香港社区发展联盟说:以前在巷子里躲城管,现在能租正经铺位,终于敢让孩子来店里写作业了,这就是空间民主化。

还有就是归属感,以前路过中环总觉得自己是外地人,现在看到熟悉的茶餐厅、平价超市就像回到自家楼下。香港浸会大学8月调查显示,商圈平民化后打工人的城市认同感飙了37%。例如中环街市活化后两年吸引2600万访客,商户生意额涨了五成,连夜市啤酒节都成了本地人打卡点,这就是涓滴效应的社会版商业活力。

从核心区渗到社区,打工人的日子才能跟着活起来。金融学里有个道理:钱得流动起来才能生钱。麦当劳把30亿港元的死铺子变成现金,这些钱要么投到数字化,比如外卖机器人,要么砸进供应链,比如给本地农场下订单,钱再次转起来市场就更活了。高薪岗位也变多了,搞数字化需要程序员,搞供应链需要采购员。

还有就是小老板更容易借钱了,这些铺子带着长期租约,现金流稳,银行抢着放贷。香港金融管理局8月调查显示,现在凭租约就能贷款,以前贷10万要抵押房子,现在身份证一掏就能办。小老板敢扩张了才有更多工可打。

2025年7月,香港工商铺买卖登记创37个月新高,社区商铺成了投资热点,这就是资本导流的信号,钱不再扎堆核心商圈。以前资本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是大河有水小河满,不言自明。从太古坊到中环街市,从租金腰斩到岗位激增,每一个变化都在证明当核心商圈的门槛降下来,打工人的失业率才能降下去。

下次再听说哪家大公司卖楼转型,别忙着跟风唱衰,因为有些人善于迷惑你的判断。我最后再提一嘴,国家出台的稳外资20条给出了大量福利,上半年全国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万家,比去年多了11.7%。瑞士、日本企业、来华投资猛增68和59,他们看中的就是中国产业链和创新环境。

来源:深度成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