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作讲述了,大学毕业的田浩放弃内地发展机会,选择留在家乡兵团第十二师创业,并带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女友杨晓鸥被田浩的执着打动,来到新疆与他并肩奋斗,为这座军垦新城的崛起贡献兵团新生代的青春力量的故事曾引发广泛共鸣。
8月4日至5日,由十二师党委宣传部、师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师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打造的新疆杂话剧《兵团人家2》在兵团第十二师文体中心精彩上演。
作为2023年原创轻喜剧《兵团人家》的续集,该剧以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为背景,通过兵团人家的温情故事,生动展现新时代兵团人投身改革发展浪潮的精神风貌。
前作讲述了,大学毕业的田浩放弃内地发展机会,选择留在家乡兵团第十二师创业,并带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女友杨晓鸥被田浩的执着打动,来到新疆与他并肩奋斗,为这座军垦新城的崛起贡献兵团新生代的青春力量的故事曾引发广泛共鸣。
《兵团人家2》将时间线推进至自贸试验区建设新时期,讲述头屯河农场联合社社长田浩一家在新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剧中,田浩与妻子杨晓鸥扎根团场创业后,联合社发展蒸蒸日上,却因哈萨克斯坦货款未到账陷入资金链危机。为争取泰国合作项目,田浩冒险出国洽谈,不料被副社长朱卫兵误会。直脾气的父亲田四轮为化解矛盾,联合家人策划了一场令人捧腹的“美人计”,引发连串笑料。
最终,田浩成功签约泰国订单,杨晓鸥也追回了海外货款,联合社转危为安。
更令人欣慰的是,一度“钻钱眼”的朱卫兵与田浩小姨秋香喜结连理,田浩家还迎来双胞胎的喜讯,兵团人家在欢笑与泪水中迎来新生活。
这部剧以“杂话剧”这一新疆特色艺术形式为载体,巧妙融合新疆杂话、泰语对白和东南亚风俗元素。舞台上,田四轮地道的新疆话与泰国客商的“萨瓦迪卡”形成喜剧碰撞,朱卫兵“为爱低头”的转变令人动容,而“假举报”“寻子乌龙”等情节的反转,既保留了喜剧的诙谐,又深刻揭示了兵团人在市场经济中的真实困境,新疆九鼎商贸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新“果蔬进出口基地+冷链物流+属地直通”新鲜果蔬出口新模式,实现果蔬出口的一站式高效通关等内容也彰显了兵团人在市场经济中通过战略赋能,破局向新的创新实践。编剧通过“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将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乡村振兴、跨境贸易等宏大主题化为鲜活故事,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兵团精神的时代脉搏。
“这场演出让人很惊喜,台上和台下的互动形式比较新颖,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展现出自贸试验区突飞猛进的发展。”观众张朝晖说。
作为参演兵团第十三届职工文艺汇演的重点剧目、“石榴花开新时代 同心奋进新征程”第二届兵地文化艺术交流展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人家2》汇聚兵地文艺创作精锐力量,既邀请兵团知名专家全程指导,也选拔了来自基层团场的文艺骨干担当主演,充满生活质感的表演,赢得观众掌声连连。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感慨“笑着笑着就哭了”。
“这个剧情演得非常真实,一些生活场景、人物相处都特别感人,也让我们看到了兵团现在的发展,作为兵团人我感到很骄傲。”观众赵海花说。
“兵团维稳戍边职责使命、乡村振兴、改革发展、对外开放都是严肃、宏大的时代命题。”该剧总导演,兵团第十二师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文联主席马婧说:“以往我们多采用宏大叙事来展现这些命题,但《兵团人家》系列采用了喜剧的结构方式,也借鉴了脱口秀的表演特色,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采风,选取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身边事,以及来自基层一线可亲可敬的人物原型来讲述时代发展进程中,每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进退取舍,生动展现出今天兵团人的生活,也为新时代的兵团精神写下注脚。”
这种创作理念同时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2023年上演的《兵团人家》不仅获得兵团第十二届职工文艺汇演优秀剧目奖一等奖,入选2024年兵团文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由第四幕改编的小品《家有喜事》还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入围奖,填补了自治区、兵团在该奖项的空白。
“我们通过身边真实的故事,让观众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兵团的发展和变化。观众的笑声和掌声,说明他们看懂了、也认可了这种表达方式。”主演田甜说:“排演过程中,我自己也深受触动,兵团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
《兵团人家2》在延续家庭温情基调的同时,将视角拓展到自贸试验区建设、乡村振兴、团场改革等新课题,用“小家庭”的酸甜苦辣映射“大时代”的变迁。该剧的成功上演,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为宣传兵团精神、促进兵地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兵团第十二师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说:“《兵团人家》系列已成为兵团第十二师文艺创作的品牌项目。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区位优势,邀请兵地文艺界的专家老师,联合兵地文艺界力量,深入挖掘兵团改革发展中的生动故事,创作更多兵团现实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讲好新时代的兵团故事,为推动文化润疆,更好发挥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功能作用贡献十二师力量。”
来源:天山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