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灾“叫应”,重在落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7 12:18 1

摘要:安全度汛重在于防。在“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山区因地质地貌复杂,遇到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极易出现山洪、塌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该如何预防和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芦静

安全度汛重在于防。在“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山区因地质地貌复杂,遇到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极易出现山洪、塌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该如何预防和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7月23日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河北省多地山洪灾害风险升高。危急时刻,通过启动临灾“叫应”机制,阜平县王林口镇方太口村200名群众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南大庙自然村60户169人全部安全抵达火车站;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兰旗卡伦乡处于低洼地带的16户40名村民被安置到了村委会……

与暴雨赛跑,惊心动魄,他们却成功避险转移,这些“生死时速赛”看似赢得有些幸运,实则是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的必然结果。

有别于传统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临灾“叫应”机制,是通过监测设备和气象数据生成预报预警,由省到市、市到县、县到乡、乡到村,一环紧扣一环进行快速“叫应”,责任人必须立即回应,并将预警信息传至每户,同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并反馈落实情况。当推送式响应变成强迫式叫应,信息传递就不再是单向的“发射”,而是形成了确认、行动、反馈的闭环,从而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汛救灾是“天大的事”,对各地各部门来说,落实好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信息发得出、送得到、叫得应,既检验防灾救灾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也考验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

将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法定化,是河北进行的有益探索。2024年1月14日开始施行的《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明确,县级以上政府应当组织应急管理、气象、水行政、自然资源部门建立完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预警覆盖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防汛责任人及时准确接到预警信息。

要把握山洪防御主动权,就需要将临灾预警“叫应”机制从“纸上”转化为实战能力。7月23日以来,省水利厅通过省级监测预警平台,向69个山区县各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精准推送山洪灾害预警“叫应”短信6万余条,同步触发“叫应”机制,各级责任人在15分钟内点击短信链接确认接收。

打通预警落地“最后一公里”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踏踏实实,把风险想在前、漏洞补在前、准备做在前。昌黎县应急、水务等部门和各乡镇第一时间对滦河沿线进行安全大排查;易县牛岗乡台底村划分了5个片区,分别由1名村干部带领1名网格员,当上级有了最新通知,就立即电话通知到村干部,再由他带着网格员逐一通知到每户村民;涿州市码头镇集中安置点提前准备了被褥、矿泉水、消毒液……

迎战疾风骤雨,预警早一秒,风险少一分。夯实预警“叫应”措施,实现快速响应、提前防范、有效应对,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