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去世的人飙升!医生:血压不稳的人,高温天牢记“5不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7 12:06 1

摘要:夏天一到,急诊室的高血压病人就像潮水一样涌进来。不是头晕就是胸闷,有的甚至直接晕倒在公交车站、菜市场、家门口。你以为天气热只是让人烦躁出汗?

夏天一到,急诊室的高血压病人就像潮水一样涌进来。不是头晕就是胸闷,有的甚至直接晕倒在公交车站、菜市场、家门口。你以为天气热只是让人烦躁出汗?

错了,对血压不稳的人来说,高温本身就是一场“隐形地震”。而这场地震,正在悄悄撕裂血管的“防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夏季,仅6月至8月,全国因高血压相关并发症死亡的人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近18%。

这个数字,不是吓人的“新闻标题”,是活生生的统计。而在这场高温下的“慢性杀局”中,最容易中招的,就是那些血压本就不稳、又不讲究生活细节的人。

医生真的劝你,血压不稳的人,夏天一定要牢记“5不做”。你不当回事,它就让你出事。

第一不做:不抗热、不开空调

很多人觉得“吹空调伤身体”,尤其是中老年人,怕“风一吹就中风”。但临床上,我们看到的,恰恰是不开空调热晕过去送来抢救的

高温会让血管扩张,为了散热,心脏负荷增加,血压波动剧烈。特别是一到傍晚,交感神经兴奋(就是身体的“紧急应急系统”),血压可能突然飙升,直接导致出血性脑卒中。

建议:家中温度建议控制在26℃左右,空调不是敌人,是救命的“防热伞”。老人不爱开空调的,务必让他们多喝水并测量血压变化,一旦出现头晕、心慌、视物模糊,立刻休息降温。

第二不做:不擅自停药换药

“夏天血压低点,我就不吃降压药了。”这话我们听了无数遍。可你知道吗?血压“低一点”≠病好了。很多人一停药,血压反弹更厉害,甚至发生“反跳性高血压”,也就是像弹簧一样被压住了,一松手猛然蹿上去。

2023年《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研究》指出,超过40%的高血压患者在夏季擅自减药或停药,结果因血压波动诱发心梗、脑梗的风险上升了近29%

建议:药物调整必须由医生根据血压监测数据来判断,不能凭感觉。哪怕你觉得“我最近挺舒服的”,也不能擅自改动药量。

第三不做:不空腹晨练、不暴晒锻炼

早上五六点钟,很多广场、公园里,跳舞的、打拳的、快走的……看着热闹,其实隐患不少。空腹状态+高温+血压不稳,是“卒中三件套”。尤其是在太阳刚升起那会儿,外界温度看着还好,但体内血压已经开始波动了。

很多人一边滴着汗,一边快走快走,结果突然眼前一黑,直接倒地。脑供血不足(就是大脑“电量”不够用),分分钟让你失去意识。

建议:高血压患者晨练时间建议改在傍晚6点以后,选择阴凉通风的地点,避免空腹锻炼。早上起床后至少1小时再活动,先吃点易消化的小食再出去。

第四不做:不贪凉、猛灌冷饮

热得不行,一瓶冰可乐咕咚咕咚下肚,爽是爽了,但对血压控制来说,就是“火上浇油”。冷饮刺激胃肠,迷走神经反射(就像身体的“刹车系统”)会导致血压骤降,接着心脏为了“救场”又突然加快跳动,血压上上下下,极不稳定。

而且很多冷饮含糖量高,长期饮用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身体对胰岛素“不理不睬”),进而诱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双重风险

建议:夏天饮水以温水或常温白开水为主,摄入量保持1500-2000ml/天,不要等口渴才喝,尤其是老年人,口渴感迟钝,更容易脱水。

第五不做:不夜生活、不熬夜

夏天夜晚凉快,很多人一到晚上就“精神抖擞”,要么刷手机刷到半夜,要么“夜宵+啤酒+撸串”一条龙。但你不知道的是,熬夜对血压的干扰,比高温还毒。

研究显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高血压患者,其卒中风险比睡眠充足者高出1.7倍。《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高温季节熬夜会使血压晨峰值升高,进而诱发清晨心脑血管事件,特别是在早上6点到8点这个“心梗高发窗口期”。

建议:固定作息,晚上11点前入睡,餐后不剧烈活动、不摄入刺激性饮料,晚上测一次血压,观察夜间波动情况。

除了这“5不做”,高温季还有一些你可能忽略的小细节,也很关键:比如洗澡水不要过热,洗完别马上进空调房;比如情绪别大起大落,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就像油门踩到底),会让血压飙到危险值;比如别穿得太多太厚,闷热会导致散热障碍,间接加重血压负担。

你可能觉得,“我就是血压高一点,又不疼不痒,不至于吧?”但高血压被称为“沉默杀手”不是开玩笑。它不会提前打招呼,不会预告“我明天来发个脑出血”,它往往在你最放松、最不设防的时候,突然出手。

临床里我们见过太多类似的遗憾。有位阿姨,平时血压就偏高,但她总觉得“自己不晕不痛就没事”。结果一个夏天的午后,刚洗完澡,就觉得头晕,没等家人反应过来,人已经倒下了。送来医院时,脑出血,昏迷,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

我们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次次按下暂停键,提醒你:血压是你身体的“安全阀”,它不稳,整台机器都可能瘫痪。别再说“我身体挺硬朗的”“我年轻不会有事”。高血压,不挑年龄,不挑季节,只挑你“不当回事”。

夏天,是一个看似慵懒、实则危险的季节。它不像冬天那样让人防备心强,却在你最松懈的时候,给你最沉重的一击。

所以啊,这“5不做”,不是医生故作唠叨,是我们看过太多猝不及防。希望你别成为我们接诊时那个“来得太晚”的人。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现状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8):865-869.
[2]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4年中国心血管年度报告[J].中国循环杂志,2024,39(6):499-512.
[3]王晓东等.高温环境对高血压人群心血管事件影响的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4,32(3):201-206.

来源:老张健康说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