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云南博物馆的八大镇馆之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7-19 16:35 1

摘要:1972年,这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李家山破土而出。它长76厘米,宽36厘米,高约43厘米,以巧妙的构思将二牛一虎组合在一起;背后,一只猛虎凶猛扑咬,展现出自然的野性与力量;而大牛身下,一只悠然自得的小牛犊,惟妙惟肖。牛虎铜案不仅是一件实用的器

今天分享云南博物馆的八大镇馆之宝,太让人震撼了,你最喜欢的宝贝是什么呢?

第一件:牛虎铜案

1972年,这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李家山破土而出。它长76厘米,宽36厘米,高约43厘米,以巧妙的构思将二牛一虎组合在一起;背后,一只猛虎凶猛扑咬,展现出自然的野性与力量;而大牛身下,一只悠然自得的小牛犊,惟妙惟肖。牛虎铜案不仅是一件实用的器具,更是云南先秦时期青铜文化艺术的巅峰之作。

第二件:祭柱场面贮贝器

这件出土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古墓的贮贝器,通高约38厘米,盖直径约30厘米,由青铜铸就,其上铸有52个人物,构建出一个微观的祭祀场景。血腥与神秘扑面而来,虽未见血光,却让人感受到2000年前古老仪式的残酷。这件贮贝器,是研究古代西南地区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的珍贵实物资料,将那段尘封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第三件: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1978年,在云南省大理市崇圣寺三塔中千寻塔塔顶,一只通体鎏金的金翅鸟惊艳亮相。它通高18.5厘米,重125克,以银为材质,整体造型取材于被古代大理国视为镇水之神的迦楼罗。金翅鸟头部有着美丽羽冠,尾羽上镶嵌着水晶珠,昂首展翅欲飞。它采用了鎏金、锤揲、焊接、拼接、镶嵌等多种工艺,代表了当时大理国金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叹为观止。

第四件: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同样出土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是西汉时期古滇国的珍贵文物。通高50厘米,盖径25厘米,气盖上铸有四牛,逆时针围绕着气盖正中的柱子,柱子上立有一名骑士,跨马伫立,通身鎏金,尽显尊贵。贮贝器两侧各雕铸一个虎形耳,作向上攀爬状,栩栩如生。这件器物不仅是古滇国青铜石蜡浇铸法工艺的杰出代表,更彰显了当时贵族的权势与财富,见证了古滇国的辉煌与荣耀。

第五件:战争场面贮贝器盖

虽然器身部分目前未能找到,但仅存的器盖却足以震撼人心。这个器盖上铸有征战士卒十人,骑马主将一人,被枭首尸体一具,被斩头氏族一人,生动地展现出西汉时期古滇国和昆明人的战争场面。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工匠们以精湛的技艺,将战争的嗜血与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六件: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

从云南省大理崇圣寺主塔出土的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由纯金打造,高髻双辫,髻中藏佛,首节妙音天眼,面向恬静,身段线条优美,身后是银制呈葫芦形镂空雕花背光,散发着慈悲祥和的气息。它是云南密宗佛教独有的观音造像类型。

第七件:铜鎏金5股金刚杵

这件出土于云南省大理崇圣寺千寻塔的铜鎏金5股金刚杵,长20.8厘米,铜质鎏金,体型硕大,工艺精湛。它被冠以“金刚”之名,对于研究云南地区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是佛教文化在云南传播与发展的重要见证。

第八件:金镶红宝石冠

在云南省昆明市王家营沐氏家族墓地,这件金镶红宝石冠重见天日。它集中融汇了镂空、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技法,外观呈半球形,由形似莲花般的薄晶片内外四层垒叠而成,上面镶嵌有红蓝绿白等各色宝石二十多粒,光芒四射,交相辉映,无比奢侈华贵。

以下分享一些个人喜欢的宝贝,特别是佛像。

来源:小南粤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