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俄罗斯的“蛋糕”?中俄军演之际,俄罗斯开始对中国卡车出手,禁售部分中国卡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7 11:38 1

摘要:2025年8月,日本海上空硝烟弥漫,中俄"海上联合-2025"军演正进行到高潮阶段。这种级别的军事互信,放在全球任何两个国家之间都堪称罕见。然而就在关键时刻,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突然发布禁令,宣布中国多个品牌的卡车"不符合安全标准",立即暂停销售并强制召

2025年8月,日本海上空硝烟弥漫,中俄"海上联合-2025"军演正进行到高潮阶段。这种级别的军事互信,放在全球任何两个国家之间都堪称罕见。然而就在关键时刻,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突然发布禁令,宣布中国多个品牌的卡车"不符合安全标准",立即暂停销售并强制召回。

这戏剧性的一幕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俄罗斯一边在军事上和中国"背靠背",一边却在经济上对中国企业"捅刀子"?

翻开俄罗斯汽车市场的成绩单,这场博弈的脉络就清晰可见。2024年中国品牌在俄市占率飙升,而俄本土品牌萎缩到33.3%。具体到卡车领域,2025年上半年中国卡车已占据俄进口总量的90%以上,其中汕德卡以20.6%的份额位居榜首,一汽(17.5%)和三一重工(17.4%)紧随其后。被禁的四个品牌合计拿下27.6%的市场份额,几乎每三辆在俄销售的卡车中就有一辆来自这些中国品牌。

普京(资料图)

这样的市场格局显然触动了俄罗斯的神经。从2024年10月开始,莫斯科将进口车回收税一次性提高70%-85%,并宣布未来每年递增10%-20%。今年又出台新规,堵死通过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转口的"灰色通道",导致吉国对俄汽车出口份额从30%暴跌至2%。如今直接祭出行政禁令,这套"组合拳"的意图再明显不过——用俄罗斯经济学家叶夫根尼·雅辛的话说:"保护本土产业从来不需要真正的理由,只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

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24年中俄元首会晤中公开表态"欢迎中国汽车工业投资"。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暴露出克里姆林宫面临的两难困境:在能源领域,俄罗斯需要中国这个最大买家——2024年中俄贸易额逼近2500亿美元,大量的能源交易采用本币结算;但在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让俄本土企业望尘莫及。

普京(资料图)

俄罗斯汽车分析师谢尔盖·采利科夫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卡车的价格仅为俄产车的60%,而故障率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这种情况下,莫斯科既想借助中国资本重振汽车工业,又害怕完全沦为"中国制造的组装车间"。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这场风波既是警钟也是机遇。2025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在俄市占率已从58.3%微降至55.8%,而俄本土品牌则回升至35.2%。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正是俄罗斯政策干预的直接结果。

但中国企业并非没有应对之策。这场看似局部的贸易摩擦,实则折射出中俄关系的深层逻辑。在对抗西方压力的共同目标下,两国可以联手巡航关岛;但在涉及各自核心产业利益时,博弈同样寸步不让。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在中俄关系中同样适用。

普京(资料图)

莫斯科需要明白的是,过度保护本土企业终将适得其反。苏联时期闭关锁国的汽车工业,最终生产出的拉达轿车成为国际笑柄;如今若重蹈覆辙,俄罗斯汽车恐怕永远无法真正参与全球竞争。而对于中国来说,这起事件再次证明:在国际商场上,政治盟友和商业对手的身份可以随时切换,唯有掌握核心技术、布局多元市场,才能在任何风浪中立于不败之地。

站在更宏观的视角看,当中俄军舰在日本海演练联合反潜时,这种军事互信确实令西方寝食难安;但当俄罗斯工贸部对中国卡车举起红牌时,世界也看清了一个事实:即便面对美国的全面压制,中俄之间的利益博弈,远比外界想象的更加复杂、更加现实。

来源:思远明鉴

相关推荐